APP下载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018-06-22孟凯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5期
关键词:河道治理作用

孟凯

摘 要: 生命起源于水,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越来越多,淡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目前,在河道管理中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将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用于河道治理,可将水体内有机、无机污染物彻底消除,恢复水体生态,提高其自净能力。

关键词: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河道治理;作用

长久以来,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水资源质量持续降低,因污染产生的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特别是工业发达城市河段污染问题更为显著,78%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一半以上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更加重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度。为此,必须进一步调查、研究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加大力度治理及修复河道水体环境。目前,在水体修复方面主要分为两种修复技术,即异位修复、原位修复,基于经济性原理,当水体面积较大不宜选用异位修复方法,当前,普遍选用原位修复技术用于河道水体污染治理。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其能够通过生物吸收、转化及降解水体内的污染物,进而满足水体污染消除,及水体生态功能恢复的目的。在河道治理中,选用该修复技术,可从整个生态系统上进行全面修复,相比其他修复方法,其修复效果更持久、更清洁、更有效。

一、微生物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

1、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针对水生植物来讲,微生物的特点为培养时间短、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及转化效率强等,基于此,在河道污水治理意义重大。其河道水体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去除水体有机污染物。因同化作用,将有部分有机污染物被转化为菌体自身物质;同时,针对大分子有机物,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可迅速降解,以此达到降解、消除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2)去除水体磷素。基于代谢作用,微生物可对水体内的磷素浓度进行有效降低。同样利用同化作用,部分微生物能够将水体内有效磷进行自身有机磷的转化,并利用食物链的传递功能,达到水体内磷素被去除的目的。

2、微生物驱动水体氮素循环。作为我国现阶段水体污染的主要类型,氮素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并对水体生态平衡产生极大影响。通过微生物,可能快速分解水体内的有机形态氮,将其转化为氨。有氧状态下,能够把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如水体内具有大量硝酸盐氮,则表明在需氧方面水体环境具有稳定性。缺氧状态下,在微生物作用下,硝酸盐氮可产生反硝化作用,并向氮气还原。井藻类等植物作用,空中的氮气向水体内溶解,同时,水生植物也可吸收、利用硝酸盐氮,构成植物蛋白质,此时水生动物可食用,并进行动物蛋白转化,随后水生动植物死亡又被微生物分解,再次形成氨,以此循环反复,去除水污染中的氮素。

二、河道概况

某河道工程总长度为65.4Km,具有较高含沙量,16.67亿m3为年均径流量,2.35万h㎡为水面面积,4m为河道中心部位水深深度,当前,该河道水体清澈度较差,自净能力不足,存在严重水质污染现象,特别是下游部位淤泥累积,散发难闻气味。主要污染源在于周边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据相关资料可见,0.92mg/L为河道平均溶氧值,16.21mg/L为平均氨氮值。相比国家标准,主要污染物严重超标。

三、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1、实验分析

实验前,需先安装旋切式曝气装置,随后将150L光合细菌投入该河道,如天气不佳,则无需投放,待天气好转则进行补投,当河道内溶氧值满足每升5mol时,应增加投放BSW工作,投放频率为每天80L。

60天后,河道即可选取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分析,确定微生物投放最佳组合。具体为光合细菌: BSW:W14=150L:80L:60L。

2、监测分析

每30天随机取样进行水体变化监测,每次取样次数为8~9次。60天后,选用便携式水质检测仪每天在河道两岸随机取点进行各项因素检测,如pH值、溶氧值及温度值等,在微生物投放前,取样为该河道表面河水,并准确、详细地记录取样时间、天气情况,随后通过仪器检测河道水质因素。

3、治理分析

(1)温度变化。作为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温度将直接影响河道的动植物、微生物的生长情况。经观测,-5~8℃为河道水温范围,具有较低温度,将减慢微生物新陈代谢,随后水温回升,当水温为25℃时,基本不会影响微生物生长情况。

(2)氨氮变化。旋切式曝气装置安装后,光合细菌每日投放,將降低河道水体氨氮值。BSW投放后,河道氨氮值降低程度并不显著。当第二次治理河道时,水体氨氮值显著降低。60天后,下降速度逐渐减小,趋于平缓。由此可见,河道经2次微生物治理后,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在实验过程中3种微生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3)总氮变化。因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对河道水体影响较大,但随着治理时间的增加,最终大量氨氮被同化。治理后期,河道内总氮量变化不大,趋于平稳。由此可见,在短时间同时投放多种微生物,脱氮效果显著。

(4)CODmn变化。自开始治理河道起,河道内CODmn含量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实验前期,具有较快降低速度,后期逐渐趋于缓和,则表明CODmn可被高浓度光合细菌及BSW清除。

4、结论

通过实验可得,当温度适宜、污染程度一般的情况,通过水体各因素变化监测可见,选用特定微生物进行河道污染水体治理效果明显,可保证水体状态稳定。如温度过低或具有较高污染程度,则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不足,同时微生物投放组合合理,才能达到最佳净水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河道污染水体治理中,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相比其他修复技术,其特点为成本低、便于操作,且还能与其他治理技术同时使用。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水体微生物的活性,加快降解、转化水体污染物的速度。本文在充分掌握微生物的作用、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案例,对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由此可见,通过多种微生物的组合投放,可有效降低水体氨氮含量,起到良好净水效果,达到河道治理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宋钊. 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及修复技术[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04).

[2] 夏冰,赵全升,曲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 2010(01).

[3] 李龙,田鹏祥,郭婷婷.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探析[J]. 科技信息. 2014(02).

猜你喜欢

河道治理作用
大凌河及小凌河历史变迁分析
毛祁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
感潮河段堤防护坡应用与实践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