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表演中关于心理调控措施的探究

2018-06-21宋季芸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素质

宋季芸

摘要:声乐表演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从歌唱学习、训练到表演,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声乐表演对表演者的情绪具有较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尽情地展现自身的表演能力,从而带动观众的热情,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这就要求表演者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歌唱能力和表现力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文中就针对声乐表演过早中表演者较为常见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旨在提升表演者控制心理的能力。

关键词:心理调控措施 声乐表演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49-02

由于声乐心理学对表演者的表演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为此,声乐心理学已经备受关注。在对歌唱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帮助表演者疏导心理压力,或者引导其进行自主调节心理,这对声乐表演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一、声乐的心理特征

(一)声乐的感觉

感觉指的是在人类对某项事物的第一印象,并未经过主观意识加工的一种形式,而直觉则是指事物在被人类自身的认知进行加工之后形成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属于一种复杂的现象。一般而言,感觉和直觉应该属于不同层面,相对来说感觉是对事物的片面认识,并不全面,而直觉则是加入个人情感的一种全新认识。人类在对事物产生感觉,即第一印象之后会在大脑中停留一段时间,最终形成形象。就声乐表演而言,歌声就是声乐表演给人类带去的第一形象,而歌声又是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完善的,为此,可以制定相对科学的训练方式来提升声乐表演水平。

(二)声乐的思维

声乐思维指的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对声乐的思考,而是包含着感觉、直觉和想象等复杂的情感。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习惯,能够自觉感知声乐的情感与魅力。在初次学习之后,学生并不能很快的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学生可以先对声乐形成一定的认识,在联系的过程中完成音准和技巧的掌握,而声乐思维的作用就是使其快速理解声乐演唱的相关技巧和所表达的情感,这对最终的声乐表演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在通过练习掌握全部的声乐表演技巧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以便于提升学生声乐表演的水平。

(三)声乐的想象

想象是人类在大脑中进行创新的一种表现,声乐表演对表演者的想象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将自身置于歌曲意境当中,把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想象成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或者将自己置身于歌曲所表达的景致之中,这样才能在动作和表现上呈现歌曲的意境,实现对歌曲的良好诠释。同时,演唱者通过自身的想象将歌曲表达出来更能激发观众的认同感,带动观众的情绪,使表演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声乐的情感

对于声乐表演而言,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自身情感较为丰富才能正确理解歌曲的含义,并且控制情感将歌曲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呈现给观众。这就要求表演者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掘歌曲作品中积极的一面,并通过演唱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突出歌曲表演的重要意义。

二、声乐表演中的心理障碍表现

兴奋和恐惧是两种极端的心理表现形式,在心理学中将其归类为两种心理活动过程,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这两种心理状态会存在相互转换的关系。表演者自身具备一定的表现欲,在演唱的过程中,生理器官也将被这种积极表现的情绪所带动做出相应的响应,此时表演者的反应会较于平时灵敏,思维方式也会更加活跃。就表演者的表演效果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表现欲与生理器官的反应灵敏度和思维活跃度具有直接联系,表演者的表现欲强则生理器官的反应灵敏度和思维活跃度大,表演者的表现欲弱则生理器官的反應灵敏度和思维活跃度小。可见,表演者的心理变化能够对最终的表演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表演者要想将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就必须具备调节心理的能力。

声乐表演中的心理障碍集中表现在歌曲的高音区域,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高音区域的音准与表现就是一大难点,致使表演者在演唱到高音区域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波动。在紧张的情绪影响下,表演者的唱功很难充分发挥,高音区域的表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致使很多表演者容易在高音区域出现错误。这种高音区域表演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对表演者进行心理调节,必定会出现恶性循环,使表演者在后续的演唱中遇到高音就出现心理波动甚至是抵触心理,最终形成心理障碍,对表演者自身能力的发挥带来消极影响。实际上,歌唱是一种享受,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宜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而是尽情享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根据自身的理解将歌曲呈现到观众面前。

三、声乐表演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表演者出现紧张情绪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自信心,一旦自信心不足便会在表演中出现慌乱的情绪,对最终表演效果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缺乏自信心也是表演者心理素质偏低的一种表现,为此,要想达到缓解表演者紧张情绪的作用,必须从树立自信心入手,使其拥有能够完美演绎歌曲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表演者唱歌的有效发挥。表演者的演唱技术越好,自信心也就越强,同时也能保证最终的表演水平,可见,表演者的演唱技术与自信心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两者相互作用才能保证表演者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

四、声乐表演中的心理调控策略

(一)备好功课来加强表演心理素质

对表演者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从声乐训练方面入手,只有表演者的歌唱水平和表演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有效提升表演者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其心理素质。我们通常所说的艺高人胆大并不是没有依据的,在表演者深知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能力能够完成某个歌曲的演绎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就会充满自信,心理素质也随之提升。为此,在针对表演者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时,可以从提升表演者的歌唱能力和表演水平入手,从根本上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进而保证最终的声乐表演效果。

表演者在进行实际表演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作品与歌词,为了避免出现歌词错误的问题,可以在进行声乐练习之余,进行歌词朗诵,以便于能够清晰的了解歌词的意思,这样在进行歌唱表演事才能将歌曲的意义真实的演绎出来呈现到观众面前。部分表演者在进行歌曲演绎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演唱技巧的控制,而忽视了歌词的表达,致使咬字不清晰的现象较为常见,这对观众的视听效果会带来较大影响。要想改善这种咬字不清的问题,同样可以采用朗诵歌词的方式来锻炼表演者的面部肌肉,在对歌词进行记忆的同时,还能使唇齿形成规律,进而提升表演者的整体演唱水平。

(二)表演人员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培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因为歌曲中的情况能够与大众的情感产生共鸣,所以好的声乐表演者除了需要具备歌唱技巧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感染力,能够通过自身演唱来激发听众相同的情感。音乐学家曾指出,在对声乐进行教学时,在保证歌唱技巧教学效果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所处环境不同,心理压力也就不同,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在演唱过程中无法调节自身的情绪,致使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演唱中,这对最终的表演效果将带来严重影响。由此可见,要想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技巧之外,还需要具备心理调节能力。

(三)培养临场应变能力

临场应变要求需要加强演唱者的自身意志力,意志和性格是人的重要心理特征。性格方面来说主要是分为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外向性格的人自信心比较强,更加乐观开朗,歌唱心理也相对比较稳定,内向的人则相对缺少自信心,因此容易在演唱过程中产生紧张心理。歌唱表演者,可以逐渐锻炼自己的一直性格,保持外向的乐观精神状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镇定,坦然的面对自己的缺点,不要对自己的表演有过分的要求,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过大的压力,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負担。通过培养演唱人员自身的稳定性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能够让表演人员适应不同的表演环境,克服不同的情绪干扰,把思想能够集中在声乐的表演艺术上来,战胜紧张感。

五、结语

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对最终的表演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演唱技巧的培养,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心理调节,以便于在今后的演唱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充分发挥自身的演唱能力,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岚.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心理调控研究[J].大众文艺,2014,(07):225.

[2]王丹.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调节和控制研究[J].神州,2013,(29):229.

[3]刘忠.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5,(19):128.

猜你喜欢

声乐表演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谈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与技巧运用的完美结合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应用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声乐表演中表现力的培养
心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