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2018-06-20,,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百会穴银杏艾灸

,, , ,

后循环缺血(PCI)是由多种病因影响小脑、脑干、大脑枕叶、间脑和内耳等部位出现的血液供给障碍综合征[1],以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眩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药对眩晕的诊治有独特的疗效。本研究应用我院自制中成药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后循环缺血病人1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9例。治疗组男31例,女38例,年龄32岁~75岁(55.0岁±6.8岁);合并头痛26例;高血压病1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血脂异常42例;病程0.5 d~86 d。对照组男33例,女36例;年龄33岁~74岁(54.0岁±7.1岁);合并头痛28例,高血压病17例,TIA 9例,血脂异常40例;病程0.8 8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制定[1]。①以眩晕为主要症状之一, 伴随症状可有呕吐、头痛、头面部麻木、复视、眼震、肢体麻木乏力、跌倒发作、平衡障碍、吞咽困难等;②出现脑干或小脑体征;③存在后循环缺血的高危因素;④经头颅MRI/CT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颅内肿瘤等病人;⑤排除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病人;⑥排除其他类型眩晕,如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排除精神性眩晕、低血压或眼源性疾病导致的眩晕。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应用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对照组口服银杏活脑胶囊(我院自制药品,由银杏叶提取物、川芎、丹参、赤芍、红花、黄芪、三七等组方而成),每次2粒,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艾灸头部穴位。两组均治疗14 d。

1.4 艾灸操作 头部穴位取百会、风池、天柱。百会穴使用压灸法,首先在百会穴部位铺(6~8)层棉纸,医师手持清艾条,将其梯段点燃,燃着端垂直按压在百会穴部位,适度按压(2~5)s,使热流缓缓透进穴位内并扩散至四周,待病人感觉压灸部位灼热、疼痛时即提起艾条,稍等片刻,再次压灸,如此操作几次,每次(10~15)min。注意按压的力度要适中,可稍微移动棉纸,棉纸底层不能被穿透,以免烫伤病人。风池、天柱两穴位使用清艾条各温和灸(10~15)min。

1.5 评定指标

1.5.1 观察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平均起效时间及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采用武汉维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ONARA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2 MHz脉冲探头检测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

1.5.2 疗效判定标准

1.5.2.1 临床疗效 根据治疗后眩晕的缓解程度分为4级。痊愈:眩晕、恶心、呕吐等消失,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显效:眩晕无发作,站立或坐起时稍感头昏,可有轻度不稳感;有效:眩晕偶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明显,程度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2]。

1.5.2.2 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定 以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3]评定病人的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6.81%和95.65%,对照组愈显率和总有效分别为55.07%和82.61%,治疗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6,P< 0.01),总有效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治疗组起效时间为(2.60±3.45)d,对照组为(3.98±4.05)d,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TCD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双侧VA及BA的Vs、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VA及BA的Vs、Vd较同组治疗前增高,组间比较治疗优势明显(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双侧VA及BA血流速度比较(±s) cm/s

2.4 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组优势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HI评分比较(±s) 分

2.5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病人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PCI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好发于老年病人,可造成严重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4]。前庭神经通路广泛存在于小脑和脑干,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供应前庭的迷路动脉较细且侧支循环不完善,一旦PCI发作极易影响平衡系统功能而出现PCI性眩晕[5]。临床上PCI治疗包括扩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等。

中医学认为,眩晕是头晕和目眩的总称,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两者经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PCI性眩晕属眩晕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血阴阳之虚,实为风、火、痰、瘀之实;因其反复发作,久病致瘀,或因虚致瘀,瘀阻经脉,任督二脉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脑窍蒙闭而导致眩晕[6-7]。

银杏活脑胶囊是根据恩施州民族医院名老中医的经方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由银杏叶提取物、川芎、丹参、赤芍、红花、黄芪、三七等组成。其中君药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为萜内酯(银杏酮酯)和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银杏内酯能保护神经细胞,对血小板活化因子有选择性抵抗作用,改善脑缺血,还能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动脉痉挛,改善血管痉挛具有镇痛作用[8]。丹参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抑制白细胞、减轻脑细胞水肿、保护脑细胞[9]。黄芪益气使气旺血行。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可致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增多,生成血栓素A2减少,起到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0]。川芎行气活血,使瘀滞得通,其有效成分川芎嗪能扩张脑血管,降低脑氧耗量,抗氧化、抑制自由基作用,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增加脑血流量[11]。红花、赤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压灸是艾灸疗法中的一种,能使热力迅速到达病所,结合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产生综合治疗效应。头为百脉之宗,诸阳之会,百会居颠顶又为三阳五会,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各经脉之气会聚于此。《胜玉歌》云:“头痛眩晕百会好”。压灸百会能振复阳气,开窍醒神,补脑益髓,升提气血、止晕定眩,为治疗眩晕之良方[11]。现代研究表明百会穴浅表处神经和血管分布丰富,深层为旁中央小叶和大脑皮质运动区,还有周边向中央结聚的动静脉网,刺激百会穴能改善中枢神经的功能,调节血液循环;压灸百会穴能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脑血管,增加脑供血,减轻椎动脉硬化程度[12-13]。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脉维系诸阳经脉。刺激风池穴可平肝潜阳、熄风通络、舒筋通络[14]。在断层解剖中,风池穴在颈部椎-基底动脉附近,浅层有枕动脉、枕神经,深层是椎动脉和延髓。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刺激风池穴可改善PCI导致的眩晕症状[15]。现代研究证明艾灸风池能改善脑循环,为治疗PCI引起的眩晕之要穴[12]。天柱穴为膀胱经穴,是膀胱经“入络脑”的部位,可补精填髓,升发阳气,治疗脑病、神志病。该穴解剖位置与枕动脉分支、枕大神经干密切相关。艾灸该穴可通畅督脉和膀胱经之气,使气血上达头部而改善脑供血。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使用银杏活脑胶囊治疗PCI性眩晕,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甚至治愈,治疗后DHI得分降低,说明银杏活脑胶囊能提高PCI性眩晕病人的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治疗有效。通过TCD检测病人双侧VA及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对照组治疗后双侧VA及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表明银杏活脑胶囊能提高VA和BA的血流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艾灸头部穴位治疗,治疗后临床疗效、DHI得分、双侧VA及BA血流速度组间比较,较对照组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PCI性眩晕疗效更优,两种治疗方案有协同作用。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3.98±4.05)d,而治疗组为(2.60±3.45)d,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病人症状缓解更快更容易接受。

银杏活脑胶囊联合艾灸头部穴位治疗PCI性眩晕,能明显提高VA及BA收缩峰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疗效好,起效快。

参考文献:

[1]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

[3] 修世国,邢东升,胡玮,等.眩晕障碍量表在BPPV病人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1):48-52.

[4] 张天生,聂培瑞,杨发明,等.项部横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79-181.

[5] 徐姣.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5):5550.

[6] 惠振,王敬卿.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10):210-211.

[7] 伍应芳.艾灸头部穴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6,8(4):182-184.

[8] 邵婷婷.银杏酮酯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3):396-400.

[9] 张磊.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5):89-90.

[10] 王平.三七对血液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1):10.

[11] 赵玉清,笔雪艳.磷酸川芎嗪注射液药理毒理研究综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 (7):1780-1781.

[12] 王友刚,杨骏.艾灸头部穴位治疗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32-33.

[13] 韦羡萍,姚宝农,李仕光.艾灸百会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18-120.

[14] 兰树华.针刺配合艾灸百会穴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5):477-478.

[15] 王广才,李婵,胡雪娟.温针灸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6,51(8):599-600.

猜你喜欢

百会穴银杏艾灸
活化石——银杏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银杏玫瑰花束
银杏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
一穴解决“路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