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

2018-06-13蒋圣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出血

蒋圣君

【摘要】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提高该种疾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方法,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采用普通生长抑素4.2 ml/h持续静脉泵入,和试验组(53例),采用大剂量生长抑素8.4 ml/h持续静脉泵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胃镜检查表明,胃癌出血患者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例,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患者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2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0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患者4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患者30例,治疗总有效率為56.6%,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应尽早采用胃镜等辅助检查手段确定患者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大剂量应用生长抑素止血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治; 生长抑素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4-0111-0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纤维化疾病,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同时还会形成假小叶、再生结节,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种疾病非常常见的一种急危重并发症[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症状,患者起病较急,且出血量较大,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休克或死亡[2]。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常常伴有肝功能衰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3]。为了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治水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肝功能检查、B超、CT、胃镜检查等手段检查确诊,现将106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试验组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45.3±4.9)岁;肝硬化病程1~4年,平均(1.9±0.6)年;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20例,C级23例;肝炎肝硬化50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46.1±4.4)岁;肝硬化病程1.0~3.7年,平均(1.5±0.7)年。肝功能分级:A级11例,B级21例,C级21例;肝炎肝硬化51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本次106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胃镜检查、肝功能检查,明确患者出血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止血方法。肝硬化诊断标准:B超或 CT检查可观察到肝脏组织出现弥漫性损害,胃镜及CT下可观察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下,即可判断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柏油样便、黑便症状,对患者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等低于正常值,可发现急慢性失血,患者伴有呕血症状,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检查结果显示阳性。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就诊后均采用抑酸止血、禁食、护肝、补充血容量及吸氧等综合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生长抑素(生产厂家:扬子江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274)治疗,首次给予250 μg生长抑素静脉注射,然后微量泵注3 mg生长抑素(加入50 ml浓度0.9%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维持8.4 ml/h泵入。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剂量生长抑素治疗,首次给予250 μg生长抑素静脉注射,同时给予3 mg生长抑素(加入50 ml浓度0.9%氯化钠溶液),维持微量泵注4.2 ml/h泵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判断出血停止的标准:(1)患者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2)胃肠减压管引流的颜色逐渐变清,或者变成胆汁样的颜色;(3)患者大便次数减少,大便隐血试验结果显示阴性,大便颜色从之前的暗红色变成黑色;(4)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并没有活动性出血症状;(5)血常规检查表明血红蛋白、红细胞没有下降。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用药后1~2 d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患者呕血症状停止,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并没有进行性下降,且胃肠减压管的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清;有效,患者2~3 d内以上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大便颜色发生改变,输血后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减慢;无效,患者用药3 d后仍然出现活动性出血症状,或者止血后再次出现大出血症状,输血后血红蛋白仍然无法稳定,患者心率、呼吸明显加快,血压也出现进行性下降,需要通过急诊胃镜硬化剂或套扎止血或者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原因分析

试验组患者出血原因:胃癌出血3例,消化性溃疡出血5例,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1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9例。对照组患者出血原因:胃癌出血3例,消化性溃疡出血3例,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1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患者4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患者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6.6%,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试验组(n=53) 38(71.7) 9(17.0) 6(11.3) 47(88.7)

对照组(n=53) 21(39.6) 9(17.0) 23(43.4) 30(56.6)

字2值 13.719

P值 <0.001

3 讨论

肝硬化会使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这样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易发生、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比较高,一般情况下,患者出血量比较大,且伴有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肝昏迷等。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出现病情恶化,发生死亡。而且一般患者出血速度比较快,出血量也比较大,短期可能会有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患者病情比较凶险,治疗难度比较大[4],患者死亡率较高,达到21%~41%。而治疗不及时也是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因素,因此,临床上如何及时有效的为出血患者止血治疗十分关键。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采用内镜止血、药物止血、手术及机械压迫止血等方法止血,以往传统止血方法中常常采用三腔两囊管进行压迫止血,有效率占到79.8%,但是暂停气囊压迫后极易出现吸入性肺炎、局部溃疡、窒息及穿孔等一系列并发症,很多患者都无法耐受,因此很少采用气囊压迫止血[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而且应该降低门静脉压力。生长抑素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止血药物,其可选择性减少肝脏、门静脉血流量,减轻门静脉压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生长抑素属于肽类激素,含有14个氨基酸,生长抑素的止血机制主要是对血管平滑肌具有选择性作用,促进内脏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内脏循环血量,减轻门脉压力、门脉血流量,减轻食管曲张静脉压力,降低食管曲张静脉血流量,进而提高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抑制血管扩张,促进内脏血管收缩,降低血流量。同时,生长抑素可有效减少胃黏膜血流量,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6-8]。其次,生长抑素还可抑制胃蛋白酶、胃酸、胃肠道胃泌素分泌,防止胃黏膜细胞受损,进而阻止酸性胃内容物反流,使黏膜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促进黏膜尽快修复,使内脏血管收缩,这样内脏器官内血流量也会减少,减轻门脉压力,促进血小板凝集,使血块收缩,进而达到止血的效果。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肝硬化患者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注射可选择性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肝窦灌注量,并减少肝血流量,基本上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9-10]。陆兆炯等提出[11],生长抑素相对于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等而言,止血效果更加安全、有效,同时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胃液分泌,使胃内pH值提高,加快血小板凝聚,快速、有效止血。其次,生长抑素可有效控制早期出血症状,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降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采用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2.1%,这和童雪霞[12]研究报道结果基本相符。高剂量生长抑素可提高血药浓度,尽可能将药物的治疗效果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应尽早采用胃镜等辅助检查手段确定患者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大剂量应用生长抑素止血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莉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12):1648-1650.

[2]赵玉良.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161-162.

[3]王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499-3500.

[4]薛尚敏.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6):76-77.

[5]陆兆炯.50 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5):2997.

[6]张清清,陆伦根.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J].肝脏,2014,19(5):368-369.

[7]吴自力.联合用药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81-82.

[8]梁雄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超声诊断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40-41.

[9]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6):58-59.

[10]薛尚敏.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0(3):76-77.

[11]陆兆炯.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5):2997.

[12]童雪霞.50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诊治分析探讨[J].医药前沿,2016,6(15):117-118.

(收稿日期:2017-07-27)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出血
泮托拉唑与生长抑素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的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探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曲肽联合生长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绝经期女性宫腔积脓60例临床诊治分析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