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2018-06-13施媚

戏剧之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气韵生动审美

施媚

【摘 要】“气韵生动”要求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呈现艺术作品时所追求一种要表现全宇宙气韵、生机、生命,并且蕴含深沉的历史感、人生感的境界,并不只是单纯地刻画作品中的人物(事物),以及情感性格的表达。既是演员对艺术作品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术创造,也是通过身段的韵律和优美来和欣赏者达成共鸣,唤起欣赏者的丰富想象,达到艺术舞台上的艺术效果。这种内在审美与外在体态的结合就是“内在听的想象”和“外在听音调肌肉的调节”结合,也就是“气韵生动”对于中国艺术的内涵真谛。所以,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和戏曲身段当中,要做到对“气韵生动”的内在审美和外在形态的结合,即“内在听的想象”和“外在听音调肌肉的调节”,才能真正掌握对于这个美学范畴的真正理解。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与戏曲身段的表演者只有从这内外结合的“气韵生动”中不断地深究和学习,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充分且合理地运用,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灵魂。

【关键词】气韵生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戏曲身段;审美

中图分类号:J632.2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2-0039-03

一、气韵生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戏曲身段以及同构的概念

(一)“气韵生动”的概念

“气韵生动”最早的记载是由谢赫提出的,他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画家、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写道,“气韵生动”属于绘画的“六法”之一。作为中国艺术的一个传统的美学审美范畴,在不同的传统艺术门类(戏曲、器乐、舞蹈、诗歌、绘画、书法)中各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民族风格特征,并且彼此之间的韵律之美还互有许多共性之处。是一切艺术形式最高美的标志。“气韵生动”中“气”是指大自然界生命的源泉;“气”本指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界和生命当中的生气;“韵”是语言和艺术的术语,是韵律、音韵、神韵,是气质内涵;“生动”则是“气韵”不断地流动和运动的形态。“气韵”是指神气(传神)和韵律;“气韵生动”则是通过源源不断的传送,流动着生命的神气和韵律。

(二)胡琴音乐表演艺术的概念

胡琴音乐表演艺术是我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综合了京胡、晋胡、二胡、板胡等胡琴演奏并且融合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审美的器乐演奏艺术。胡琴音乐表演艺术起源于中国,并且传承于中国,起初作为戏曲唱腔音乐伴奏的乐器而出名,传承到现当代,京胡、晋胡等依旧作为戏曲唱腔音乐的主奏乐器而活跃于舞台;板胡则吸收了地方戏曲的元素,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地方风格技巧的独奏乐器;二胡不仅传承了地方民族性风格的技巧,还结合中西方音乐元素,通过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和对特殊性技法的追求,得到了新的延续和发展等等。这些创作形态发展各异的胡琴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有着各自独有的特点,融合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深文化,在我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中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演奏体系,即胡琴音乐表演艺术。

(三)戏曲身段的概念

戏曲身段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戏曲表演中包含着“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这些表演手段,所指的是戏曲演员通过一系列成套的形体表演技巧、板式、声腔和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具有规范性的舞蹈化形体动作来表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历史故事。戏曲身段则是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身段表演,是“四功”、“五法”中的“做功”、“打功”以及“手”、“眼”、“身”、“步”、“法”。即演员在舞台表演时,所运用的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和成套的形体部位表演技巧。戏曲身段干练劲道、婀娜多姿,时而澎湃勃发,时而委婉细腻,通过具象的形态传递艺术作品的灵魂,它是舞台上用于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

(四)同构的概念

同构,原是抽象代数中的一个概念,是数学对象之间定义的态射的复合材料是一种相同的形态,专业术语所讲的是定义数学对象之间的一种态射,使得两者的复合成为一种恒等的形态。它的作用就是解释两个态射之间内在的关系。如果两个对象之间具有相同的映射,那么这两个结构是同构的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处于同一种结构和形态当中的两个系统,如果它们之间有相同的认知因素,并且有相互对应的一致性和对应性,那么这两个系统就是同构的,相互之间对应性和一致性的联系就是同构关系。

二、“气韵生动”中“内在听的想象”与“外在听音调肌肉的调节”

黄佐临先生在分析中国艺术的内部特征时,说得很形象:“西方艺术讲究写实,而中国艺术严谨于写意。”比如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跳弓不仅代表着作品中人物的欢快心情和调皮的性格特征,也能比拟奔驰在千里万里草原上骏马的马蹄声,以及在音乐装饰中的表达音乐作品人物喜怒哀乐的欢音和苦音,都是写意的艺术表现;而在戏曲身段表演中,时间和空间是虚拟的,一个圆场等于数千里;几个龙套则代表着万马千军,无论天上地下,万事万物、天空海阔等都能得到很好的诠释。对于揭示戏剧冲突或者是人物的性格、情感的表达都是通过戏曲演员身段中的写意性来体现的。

胡琴音乐表演艺术和戏曲身段关于“气韵生动”内在审美和外在形态的同构关系体现也是一种声态与体态的结合,也就是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的结合,我们称它为“内在听的想象”以及“外在听音调肌肉的调节”的结合。“内在听的想象”也就是演奏者(表演者)所追求的“气韵生动”内在审美的“音韵”、“神韵”;“外在听音调肌肉的调节”则是演奏者(表演者)所表现的“气韵生动”外在形态的“韵律”。艺术家通过创作和诠释使得艺术作品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是通过“气韵生动”对艺术生命力的彰显和蕴涵。

戏曲身段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具有节奏化、规范化。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的运行如心脏的跳动、脉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等等,都是表达节奏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节奏能调动有机体的感情情绪,调剂有机体的心理状态,通过身体律动的变化,加以美的色彩,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戏曲身段具有鲜明的节奏性,那么,要做到戏曲身段节奏的鲜明,就必须做到戏曲身段动作的鲜明。戏曲身段中的起止、强弱、高低、快慢、动静、激抒、抑扬均是戏曲身段节奏的外在表现形式。戏曲动作身段中的内在心理节奏,则是表演者的内在情绪状态,是情绪的兴奋与抑制。而它所依据的是艺术作品中人物(事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戏曲身段的节奏,是通过视觉、听觉和感知来和欣赏者达到互动。它具有寄情移情、对比夸张的特点。戏曲身段总能将戏曲的节奏矛盾推向高潮,相互衬托、成趣对比、互相突出、交相呼应,使之相互交织成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渲染和冲击,渲染戏曲的情绪。

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着许多有规律节奏的现象。胡琴音乐表演,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所展现给观众的是表演者对不同风格乐曲的深刻理解,并且运用高超精湛的技艺和对音乐的带有情感的理解和二度创作所演奏出的丰富思想内涵的乐曲,这些是无可厚非的。作为欣赏者,仅仅聆听到的是听觉的盛宴,以及对于音乐美的享受。而对于表演者来说,这些却是远远不够的。胡琴音乐表演艺术,更需要身体语言艺术来吸引欣赏者。精湛的表演往往会随着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精准诠释结合优美且具有规律的身体语言呈现给欣赏者。只有懂得了传统艺术外在表现的各种规律,并且学会结合这些规律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及思想内容,使之与欣赏者产生共鸣,让欣赏者感知出音乐美真挚的感受,即“内在听的想象”和“外在听音调肌肉的调节”。这使得胡琴音乐表演具有强烈的节拍感知,以及生活中节奏规律的体现,使得表演者在音乐表演中得到流畅的肢体美感的想象和享受,也能从中体会出外在节奏韵律,两者结合寄情抒情,充分表现出艺术作品的灵魂,从而让欣赏者产生更真挚的情感反馈,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胡琴演奏者。

三、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韵生动”

(一)艺术品格—气韵生动之傲骨

中国传统艺术所讲的“气韵生动”不仅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某种形态范式和审美评价,而且渗透到了艺术创作者的人格范式之中,即艺术家的品格,从而达到“文如其人,音如其意”的高度同构的地步,对于胡琴音乐表演艺术而言,亦复如此。自古文人雅士多傲骨,琴棋书画中对“气韵生动”的审美和诠释也到达了巅峰的状态,无论是古琴、绘画、诗歌、书法无不充斥着中国古典美的审美意蕴。沈宗骞对此有过很好的说明:“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人生得其正者焉,为人温润而和雅;得其偏者焉,为人则浮躁而轻佻①。”这里说明了艺术家如果品行端正美好,他所能表达艺术作品中的“气韵生动”就会展现得淋漓尽致,反之则“气韵”不畅,滞泄不通,无法“生动”。中国的文化惯于以人品论艺品,所以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艺术家本身要开阔心胸,净化品格,才能创造出具有超凡格调、品位精致的艺术作品。

(二)学识内涵—气韵生动之精髓

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艺术不分家,其内涵丰富,富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都传承在中国的传统艺术琴棋书画当中,它们之间的审美互相联系、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共同体现出对于“气韵生动”的审美映射,极具有鲜活的生生之机。吸取万物的共性,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从而表现出来。所以,艺术家在创造艺术作品的艺术形态之时,应该将对于“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深入到各种传统艺术中去体味,触类旁通,咀嚼和品味才能得出其中的意韵来。这就是要求胡琴音乐表演艺术家摄取本家学科以外的其他门类的知识与文化,通过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积淀,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潜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生命内涵,在深刻的领悟中演奏出亲生的悠扬旋律,渗透出艺术作品中那种侵入骨髓的意味和精神内涵。

(三)生活格调—气韵生动之源泉

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精髓,与人的生活境遇息息相关。“气韵生动”原是大自然界的生生之气,是对于宇宙鲜活生命力的诠释,只有从生活中去探寻“百味人生”,以艺术的浩瀚宇宙,意识、历史感和生命的境界在一起,然后作为艺术和人生的顶峰,这是艺术家对于艺术作品最深层次、最独特、也是最显示创造力的境界。“生活无处不感知”,作为胡琴音乐表演者,我们更需要感知的细腻。在生活中,我们的感知必须发生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关系,很显然,艺术家必须将对事物所有美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体现出那种兴味盎然的情绪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本联想而生同感”的正常心理状态。这种对生活的体验,可以丰富我们的审美感受,强化我们的审美敏感力,在情感和想象的帮助下,进入奇妙的审美境界达到对于“气韵生动”的领悟。

(四)韵律体态—气韵生动之展现

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在形态方面表现为外在形态的“韵律”美,是“气韵生动”审美的范畴之一。戏曲身段中外在形态的“韵律”即“手”、“眼”、“身”、“法”,戏曲身段中的“韵律”将这种外在形态美的规律同构到了胡琴音乐表演艺术的“韵律”当中,相应地拓展到了胡琴音乐表演艺术当中为“手为势”、“眼随心”、“身微幌”、“法宜稳”。“手为势”—胡琴音乐表演中“开合”“收放”的动作形态;“眼随心”胡琴表演中眼神以媒介的作品情感的表达;“身微幌”—胡琴音乐表演中腰“领劲”的运用规律;“法宜稳”—胡琴音乐表演中“抑扬、左右”胡琴音乐。表演者只有掌握了这些“韵律”的外在形态表现方式,运用到胡琴音乐表演中,才能纯熟地掌握“气韵生动”外在形态美的要点。

四、结语

胡琴音乐表演艺术对于“气韵生动”的蕴涵,即“内在听的想象”与“外在听的音调肌肉的调节”,也是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灌注了自己的生命意绪,和情感意蕴,通过具有韵味的体态演绎出了艺术作品鲜活的生命力的同构关系。本文通过在胡琴音乐表演艺术“气韵生动”的研究,使得戏曲身段和胡琴音乐表演艺术的互相借鑒,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到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韵生动”后,可以进一步探索渗透到艺术作品的本质中去,这种声态与体态的高度结合,可以更好地运用到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发挥胡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全面性和创新性的融合,在中国艺术的世界里相得益彰,触类旁通。

注释:

①沈宗骞《墨林今畵》题词。

参考文献:

[1]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54-363.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刊行,2009:15-32.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12-225.

[4]郑传寅.中国戏曲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51-169.

[5]俞为民.中国戏曲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30.

[6]董德光.戏曲表演程式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239-266.

[7]胡芝风.戏曲艺术二度创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1-30.

[8]唐大为.胡琴乐曲演奏中的意境[J].北方音乐,2009(06):24.

[9]赵挺.二胡演奏与气论[J].北方音乐,2012(09):134-135.

[10]肖盛明.宋氏二胡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1(08):3-4.

猜你喜欢

气韵生动审美
论中国画中的“气韵生动”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从“清癯之美”到“丰腴之美”:魏晋至隋唐人物造型艺术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