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2018-06-13张子友杨先文吉张燕秦人豪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沙丁胺醇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张子友 杨先文 吉张燕 秦人豪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三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辅助治疗。其中A组、B组和C组患儿给药剂量分别为0.02、0.03、0.04 ml/kg。分别对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患儿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的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沙丁胺醇;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肺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8.4.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4-0033-02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呼吸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2]。该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通常认为是由Th1/Th2失衡引起,发病机制是由于气道长时间的高反应导致的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胸闷等[3]。目前,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吸入药物进行缓解,包括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等。但单纯用药在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的同时,亦存在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和不良反应[4]。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不同剂量的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并比较其相关指标,旨在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选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且在急性发作期;(2)近1个月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治疗前2 d内未使用支气管扩张剂;(3)患儿本人及家长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心源性哮喘患儿;(2)大气道肿瘤、异物或肺结核患儿;(3)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少见疾病的患儿;(4)合并精神疾病的儿童或不愿配合中途退出者。将符合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5~14岁,平均(6.2±0.6)岁;病程2~12年,平均(4.6±0.2)年。B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4~13岁,平均(5.2±0.6)岁;病程2~12年,平均(3.9±0.3)年。C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14岁,平均(5.1±0.4)岁;病程2~12年,平均(3.2±0.6)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相关部门核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三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40001,规格:5 mg/ml)辅助治疗,采用雾化吸入的给药方法。其中,A组、B组和C组患儿的给药剂量分别为0.02、0.03、0.04 ml/kg。给药时间为15 min,2次/d,一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三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显效,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2)有效,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好转;(3)无效,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未出现明显好转或病情较之前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组间两两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68,P<0.05)。B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儿肺功能情况比较

三组患儿治疗后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15、4.534、5.087,P<0.05)。治疗后,B组和C组患儿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964,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且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气道黏膜水肿、噬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内分泌物增加等[5-6]。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中,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免疫紊乱等多种因素协同影响均对该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各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但仍然不能很好地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7-8]。目前,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雾化吸入为基础,其中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过敏介质阻释剂等。但單纯使用此类药物疗效不甚明显,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尤其是重症哮喘的患儿[9-10]。近年来,随着超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及新型长效M受体阻滞剂等新型药物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促进了药物治疗哮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沙丁胺醇属于水杨酸类的肾上腺素激动药,主要剂型包括片剂、注射剂和喷雾剂等,其可以防治支气管痉挛,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线药物。其中,口服沙丁胺醇的半衰期为2.7~5 h,维持效果的时间较短,因而,临床多使用喷雾剂和缓释胶囊制剂。文献[11]相关研究表明,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解除痉挛的支气管,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促进患儿的恢复。

因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方式的特殊性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量效关系呈非直线关系,且不同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会产生不同的研究结果[12]。通常认为小剂量和中剂量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同时,临床研究标准认为沙丁胺醇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药物剂量呈平行关系,因哮喘患儿本身处于缺氧状态,如使用沙丁胺醇过量极容易加重患儿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而,除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外,还应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哮喘患儿的用药剂量,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还应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B组和C组患儿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了中等剂量的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中等剂量的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确切,且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杨旭东,侯伟.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619-621.

[2]李清民.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6,36(4):7-9.

[3]何邈,段钧,赵瑞秋.结核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1):3-6.

[4]苏红苗.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0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76-77.

[5]余升,易晓莲,昌晓军.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7):1177-1178.

[6]纪秀兰.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医学信息,2015,28(6):246-247.

[7] Rogala B,Bozek A,Gluck J,et al.Prevalence of IgE-mediated allergy and evaluation of Th1/Th2 cytokine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onchial asthma[J].Advances in Dermatology & Allergology,2015,32(4):274-280.

[8]陈阳,朱峰,李琪.泛福舒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6):409-411.

[9]苗青,关辉,许巍,等.过敏原及致敏模式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56(20):1-4.

[10]彭林强,马春利,薛满,等.不同剂量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心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175-177.

[11]邹喜生.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38-40.

[12]何广煌.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5,9(1):116-117.

(收稿日期:2017-09-30)

猜你喜欢

沙丁胺醇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COPD患者的社区治疗方案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