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扒锯末

2018-06-13周玉洁

读者·原创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棒槌麻袋加工厂

文|周玉洁

情报

“扒锯末”这三个字,我是念得太熟、太顺、太刻骨铭心了。

“扒”,有个读音是“pá”,意思是“用工具使东西聚拢或散开”。但和“锯末”组合的时候,“扒”我们必须读作“bā”。可是“扒”读“bā”的时候,意思是“抓住,把着;刨开,挖;剥,脱;拔……”这统统都不对。

我取“pá”的意思,读“bā”的音,组合成词:“扒锯末”(音:“bā jù mò”)。这就完美了。

我的孩子没见过锯末。我常在厨房里欢快地叫道:“啊!感谢液化气灶!感谢电饭锅!”这时她总不解地带着淡淡的轻蔑说道:“这有什么好感谢的,太夸张了吧,你怎么不感谢洗衣机?”

此刻,她在学校里上晚自习,我在家里自言自语,给她慢慢地写下“扒锯末”。讲清楚了这个,她就会明白为什么我总是先感谢电饭锅;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吃一碗米饭也说“真好吃”,吃一个粽子也说“真好吃”。她没体验过的事物太多。

扒锯末就像一个接头暗号,只有我们老西关街上的人才心领神会。虽然,街西头有个竹木加工厂 ,街东头有个软木厂,但锯末仍旧是稀缺资源,因为它比煤、炭、柴便宜,又比落叶、枯草、稻粱秸秆和纸都耐烧。曾经我们街上有个笑话,某某家新娶的媳妇做一顿饭居然足足划了8根火柴,她们背地里说起这事来,能笑出眼泪。

总有“探子”时常在软木厂旁转悠,总有人给这个厂的门卫奉上一根烟,然后夹着一只麻袋,飞快地闪进去,收集地上散发着松香味的黄金末子,再扛起一个装得要撑破肚子的麻袋,做贼似的从厂门口闪出来。那门卫,总会对人区别对待:若你呈上的是一毛钱一包的烟,就开大门放人,麻袋装多满都能闪出去;要是呈上烟的人给的是几分钱一包的烟,待遇就不一样了,就得揣着自知之明,麻袋不能装得太鼓,因为门卫只会给你开小门,装多了别说闪,挤都挤不出去。

这样的门道大家都很清楚。虽说竹木加工厂那边总是敞开大门,可竹木加工厂的锯末都装袋运走了。于是,人们更关注软木厂。蹲守软木厂的人总像探子似的,心明眼亮,隔着栅栏,攀上围墙,只要看见厂棚地上的锯末能留住脚印了,就赶紧掏出香烟,拽出麻袋,从不失手。

而在那时,如果有人走来,在你家大人的耳边低低一句“扒锯末”,你就能看见那会心的一笑。不知道有多感激,也不知道得多么好的交情,多被高看,来人才会将这个稍纵即逝的情报告知。一般那时,我爸爸会迅捷地收住那一抹笑,嘴里叫道:“快!抢火舌!”我奶奶必定从门槛内递出早已准备好的折成四方块的麻袋来,我爸爸抓起麻袋就跑了。我奶奶则接续我爸爸未及尽善尽美的礼数,倒一杯茶端出来,继续喋喋不休地感激那传递情报的来人。

麻袋

后来,关于锯末的情报失效了。西边的竹木加工厂不再把锯末往外运,东边的软木厂也敞开了大门。这两个厂子像商量好了似的,都开始对外销售锯末了。厂门口都挂出木板,木板上浓墨黑字:5分一包,麻袋自备。

一条街的人疯了一般地奔走相告,一条街上车水马龙,运的全是鼓囊囊的麻袋。

我们家的总指挥是我爸爸,装备是比较轻巧的自行车。爸爸决定先派出全家去抢扒抢装,等家中所有的麻袋都抢装完毕,再慢慢一趟趟往回运。谁来装,谁绑扎麻袋绳子,谁守护麻袋和自行车,他都一一安排到位。可总指挥遇到了大问题:麻袋不够,所有的麻袋拢齐,才发现有数只腐朽不堪,必得先找了布来补。此时,我奶奶和我妈发挥了充分的聪明才智,将两只腐朽的麻袋剪开拼接出一个超大号的麻袋—反正厂门口告示写的是5分一包,多大的包也是一包啊。于是,我们得意扬扬地奔赴战场,还抢占了装得更多的先机。

没过几天,我们发现邻居们都把麻袋剪了,接上布,接上旧麻袋、旧雨衣、旧帆布,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加长版麻袋。到了后来,大家都硬生生将一包装成了一包半的量,甚至恨不得要接近两包。于是,门卫又能得着众人敬奉的香烟了—遇加长版麻袋拦住,上根烟,放行。

不久后,厂门口的木板公告换了:一毛一包,大包两毛。

发呆

我第一次走进软木厂时,如同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那喧嚣的人流、电锯的响声,那催促与咒骂,那所有的声音汇聚成天籁。空气中飘着清香,那是树木的芬芳,连呼吸都是醇香的。

圆盘锯是那么神奇,四溅的白色、黄色的粉末,就像飘雪,就像落雨,就像洒苞谷面或喷出芝麻盐,那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地方,满世界挥洒的都是好东西,如美食与美景交集的幻境。一根木头进去,数片木板被吐出来的机器简直就像在演神话。

厂房那么长、那么大,顶棚那么高,那么远。满地松软的锯末堆积成厚厚的颜色清新的绒毯,脚踩上去,脚印也是嫩黄的颜色。那铺在地上的无穷无尽的锯末散发出的香气,吸引我恨不得要抓一把喂进嘴里。

我站在那黄金末铺就的绒毯上发呆,如同站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我的头上忽然挨了一个脆栗,爸爸面色铁青地冲我喊道:“抢火舌啊!还不快去张麻袋口!”

妹妹和我把麻袋口朝着四面拉开,爸爸妈妈轮流朝麻袋里装锯末。

神话很快就消失了,不一会儿,我就泪流满面,睫毛上、眼眶里、鼻孔里、嘴巴里、头发上、衣服里、鞋子里,都灌进了锯末,粉尘和锯末四处飞扬,我们很快就看不见彼此,只觉得眼眶里涩涩的难受,刺痛得流出泪来。吐锯末吐得连唾沫都干了,呼吸逐渐困难,鼻孔要被尘末堵实。闭起眼睛,调整呼吸,张开嘴巴吸几口气,再换成鼻孔吸。终于装满了一袋,可是还不能松口气,我们扶着爸爸,他穿着翻毛大皮靴,站到麻袋里去踩,将锯末踩得瓷实得再也不能缩下去分毫,再继续装。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肺腑里都是锯末的气息,鼻涕和咳出的痰里都还有锯末的微粒,洗完了头发还是满头的锯末,翻过洗净晾干的衣角也总能抠出一团团凝成硬糨糊状的锯末块来。那是噩梦,像是总也不能摆脱。好不容易清爽起来,上一回扒的锯末又快要烧完了。

烧开水、做饭、炒菜,一天几顿都是要用到锯末的。自打街上有了软木厂和竹木加工厂,家家的柴灶和煤炉子都进行了改装。

将一个圆的木棒槌竖立在灶洞中央,围着棒槌一把把洒上锯末,再以小铁勺一点点压实,洒一层,压一层,直到手离开棒槌,棒槌能自己在锯末的护卫下站立不倒。轻轻地抽离插在锯末中央的圆木棒槌,再将引火纸捋成细条,点燃后放进棒槌留下的圆洞里。当锯末开始慢慢燃烧,再架上锅去。可是,做一顿饭总是提心吊胆,怕灶里的锯末坍塌,压灭了火焰。所以,我妈做饭的时候,总是特别专注,一边炒菜,一边还得瞅着锅灶缝隙里的火光。那时,我只要从灶边路过,或是张望一眼,影响了我妈的注意力或视线,就会挨上一锅铲。那时,我们街上又有了新笑话,说某某家的新媳妇,烧一顿饭一灶锯末要塌熄四遍,午饭给做成了晚饭。

我不觉得好笑,我只觉得恨。万恶的锯末自从取代了煤和柴,我们家就开始频繁地吃起夹生饭和煳锅巴。蒸馒头总是塌气,馒头硬得像是沙包团,煮一回盼了一年的粽子,也是半熟、带着糯谷壳的,吃起来不香不糯。

那时,我盼着软木厂和竹木加工厂停产。

当有一年,软木厂失火,半城的人都端着钢精锅、盆子,提着水桶去救火的时候,我居然站在熙熙攘攘的街中央,仰头望着街东头大火映红的夜空,一边微笑,一边发呆,还咯咯地笑出声来。那是多么美的颜色啊,红的、金黄的巨大火焰上镶着闪烁的浓黑的、灰白的乌云和白云组合的花边,夜幕湛蓝,星星远远地亮着,一闪一闪眨着笑眯眯的眼。

猜你喜欢

棒槌麻袋加工厂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香味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花生仁奇遇记
凡·高《有妇女在洗衣服的阿尔吊桥》[荷兰]
参观奶酪加工厂
麻袋支招
弄巧成拙
宁为玉:心好累,感觉再也不会扛麻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