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台仙道文化述略

2018-06-11王晓妮

寻根 2018年1期
关键词:烟霞胶东道教

王晓妮

烟台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仙道文化传统,从齐地八神的信仰、对三神山和长生不老传说的追求,到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再到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兴盛,烟台的“仙道文化”长盛不衰。

早在战国时期,齐国立天、地、日、月、阴、阳、兵、四时八主于境内。《史记》中曾提到过齐地八神,其中的日主、月主、阴主、阳主四神都位于烟台,即日主成山、月主莱山、阴主三山岛、阳主芝罘岛。最东边的日主在威海荣成市成山头,它的西边有汉代不夜城遗址,附近还发现过西周时期的贵族墓。月主在烟台龙口市莱山,莱国的都城(今龙口市归城)就依傍在莱山脚下。阴主在烟台莱州市三山岛,与它有联系的古国在三山岛以东20公里的招远市曲城,这里是汉代的曲城县、曲城侯国。阳主在烟台芝罘岛,曾出土的带有铭文“己”字的青铜礼器说明己国的贵族墓地就在这里,阳主即为己国的宗主神。

三神山的神话传说也起源于战国。蓬莱以北海面常现海市蜃楼,战国时就被方士们指为神山,描绘成仙人居住的地方,在《史记》中被称作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这种以海上仙山为信仰主体,起源于东方沿海的神话传说,逐渐发展为中国古代神话两大分支之一的蓬莱系,一直流传到今天,蓬莱神话也渐渐成了三神山神话的代称。神仙之说的盛行,吸引着众多想长生不老的帝王们展开大规模的寻仙活动,《史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人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可见,自齐威王到秦皇汉武,历代帝王的寻仙活动不绝如缕,一系列寻仙活动,在朝堂与民间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胶东仙道文化的历史内容。

秦汉时期,秦皇汉武数次东巡到胶东半岛寻仙求药。秦始皇于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三次登临之罘(后改称芝罘),礼祀阳主,并刻字立碑,彰显功德,以求东莱神主和渤海神灵的护佑。祭祀阳主神的阳主庙坐落于芝罘岛上,是中国有文献记载以来最为古老的寺庙之一。现存阳主庙元代已有,后经明、清、民国多次修葺、扩建,“文革”时被毁,后重建。1977年在阳主庙正殿地基下出土了秦始皇祭祀阳主遗留的玉璧、玉圭、玉觹等珍贵玉器。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耗费巨资,两次派方士徐福“人海求仙人”,留下了历久不衰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徐福东渡传说”。

汉武帝曾八次东临东莱郡,寻神仙、求仙药,在烟台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史记》记载秦始皇东巡过黄、睡时,专门登莱山祭祀月主,祈求月神的保佑。自秦始皇祭祀月主后,漢武帝、汉宣帝也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先后几次登莱山祭祀月主。月主祠遗址在八神祠中是规模最大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莱山深处的主峰北麓,是祭神地点,少有遗迹;一部分在山庙周家村东北250米处的高岗上,是秦、汉皇帝的驻跸行宫,历经两千年的风雨剥蚀,当年的巍峨行宫现在只剩下夯土台基和建筑砖瓦。片片砖瓦、处处历史遗迹见证了莱山、月主祠的昔日辉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对其最好的诠释。秦始皇三次东巡为胶东地区仙道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秦始皇三次东巡的故事还流传在胶东一带,胶东神仙方术文化为道教的产生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金大定七年(1167年),道士王重阳在胶东宁海州(今烟台市牟平区)的昆嵛山创立全真道派,烟台成为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全真道以昆嵛山为中心向文登、荣成、威海、福山、栖霞、莱州、莱阳、海阳、招远、平度、即墨、潍县等地扩展,这一带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圣区。同时,王重阳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个弟子,世称“海上七真人”。其中丘处机(栖霞人)把全真道的发展推向了高峰,特别是丘处机觐见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尊为神仙,赐以“国师”称号,令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派发展兴盛,成为中国北方声势显赫的最大道派,成就了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全真道发祥于烟台,推动了烟台道教文化发展,对烟台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在烟台各地仍存有全真道发祥祖庭的洞窟。

烟霞洞,位于牟平区昆嵛山西北麓的烟霞山谷中,由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带领弟子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开凿,洞口上刻“烟霞”二字。烟霞洞旁有神清观,自王重阳来昆嵛山创立全真道以来,各代增修,规模较大,后废祀,现代重修。神清宫遗址内的“铜碑”,碑石青绿,质地细密,叩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碑文记载了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上昆嵛山,辟烟霞洞,修道阐玄,创立全真道的经过和神清宫的兴建始末。烟霞洞、神清观是全真道的祖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全真道的圣地。1987年,神清观与烟霞洞一同被公布为烟台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滨都宫,位于栖霞市,金明昌二年(1191年),丘处机营造宫观,在此居留近三十年。由于丘处机是栖霞滨都里人,道观又是建在其故居旧赴,故称之为“滨都宫”。承安二年(1197年)改名太虚观。丘处机对全真道的推进与发展可谓贡献巨大,除他所宣讲的教义之外,其弟子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述了丘处机西行的经历,极具史料与地理价值。

神仙洞,位于莱州市东南寒同山顶峰前坡,是全真道两大洞窟之一,共有7窟,山前6窟,山阴1窟,为刘处玄弟子宋德方开凿。宋德方,莱州人,12岁起师从刘处玄,后又师从王处一、丘处机,曾跟随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为了完成刘处玄的遗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宋德方纠集山西太原西山吴天观、陕西终南山重阳万寿宫等地的全真弟子,开始开凿神仙洞,历时十年,至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最终完成。今寒同山山洞尚存,当地人俗称为“神山洞”或“神仙洞”。寒同山万寿宫内有碑文记载了神仙洞的开凿、全真道的发起和在莱州活动的情况。

除此之外,位于芝罘区毓璜顶公园内的玉皇阁也是仙道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玉皇阁始建于元代,称玉皇顶,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重修玉皇庙时,改称毓璜顶。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年这一天,人们在毓璜顶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烧香祈福之人聚集在毓璜顶,场面十分壮观。

仙道文化在胶东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齐地自古有之的万物有灵信仰,到齐地八神的信仰,再到对蓬莱三山和长生不老传说的追求,原始信仰体系在胶东地区有着丰富而深厚的生长土壤,道教便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发展壮大起来。与神仙体系有着紧密关系的道教信仰在胶东地区传播开来,并与原始信仰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胶东特色的仙道文化。

猜你喜欢

烟霞胶东道教
张国中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闲题
道家道教研究
烟霞洞
聆听烟霞
观水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