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水

2014-11-19刘文旻石萍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公署兵工厂胶东

刘文旻 石萍

摘 要:观水,位于胶东腹地,牟平区西南方。1942年,胶东军区司令部和胶东行政主任公署进驻观水埠西头一带。从此,观水成为胶东抗日作战的总指挥部、政治及文化中心、军工物资生产基地和培养干部的摇篮。观水当之无愧应被称为“胶东的延安”。

关键词:观水;胶东革命;地位

观水,位于胶东腹地,烟台市牟平区西南方,牟平、福山、栖霞、海阳、乳山五地交界之处,由原观水镇与原埠西头镇建制合并而成。观水域内多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便于隐蔽,易守难攻,战略纵深较广。1942年7月1日,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1942年7月7日,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栖霞县成立。不久,胶东军区司令部和胶东行政主任公署进驻观水一带,从此,观水成为胶东抗日作战的总指挥部、政治及文化中心、军工物资生产基地和培养干部的摇篮,被称为“胶东的延安”。

延安之所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革命的中心,红色首都。是基于延安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边区政府的所在地和党政军附属机构所在地,以及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影响。而我们之所以称观水为胶东的延安,也正是基于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而做出的正确判断。

1 观水--胶东抗日作战总指挥部

1942年7月1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粉碎冈村宁次在胶东发动的大“扫荡”,决定成立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五旅、五支队和地方武装。之后,司令部进驻观水埠西头一带,许世友司令员在埠西头、后垂柳、郁都等村先后住了三年,领导和指挥了胶东的抗日斗争。随司令部一起进驻观水的还有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司令部迁至莱阳。

胶东军区司令部驻观水期间,许世友与林浩率八路军胶东军区将士多次粉碎了由日军驻华北派遣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自指挥的“拉网合围大扫荡”、“蚕食”运动;夜袭河源,攻克万第,消灭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在胶东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赵保源部;1945年胶东区党委和胶东军区根据形势发展,抓紧时机,打响了烟、威解放战斗,一举解放了烟、威两市,为整个胶东地区的解放乃至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观水--胶东革命的政治中心

1942年,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成立,1944年4月1日,改称胶东区行政公署。1943年4月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进驻牟平县,公署驻地设在观水镇郝格庄村。该村交通方便,距胶东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埠西头村仅3里路。

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王文、曹漫之等同志的带领下,正确处理了军队与地方、干部与群众、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依靠群众,坚持武装斗争,组织农救会、工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团体,全面开展精兵简政、大生产、减租减息等运动。如,1944年,胶东军区与胶东行署在西留疃学校召开胜利品展览大会,历时四天,参观者络绎不绝。11月,战斗英雄任常伦牺牲后,胶东行署主持召开追悼大会。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在观水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为胶东的武装抗日斗争贡献了力量。

3 观水--胶东革命的文化中心

《大众报》是胶东党组织的重要宣传机构。1941年3月,《大众报》社迁至观水。报社机关驻观水镇,辖4个印刷厂。第一印刷厂驻矫家、前姜家等村,主要职责是印报,后迁往海阳县。第二印刷厂驻缫丝夼、七甲、八甲、铎疃等村,专门负责印书。第三印刷厂驻上、下杨家一带,负责印制书籍、小册子、刊物等。第四印刷厂是石印厂,驻在南、北果子、榆林、生金泊等村,主要负责印刷《胶东画报》和军用地图。

1948年,胶东《大众报》改名《胶东日报》。1950年4月,因行政区划变动而终刊,前后共出版12年。在这12年间,有4年的时间报社机关驻扎于观水。《大众报》卓有成效地发挥了党报的作用,有力地宣传引导了胶东人民的抗日斗争。

1942年至1945年间,胶东文协、胜利剧团、文工团、国防剧团、胶东画报社等单位先后在观水驻扎并进行活动。如,1942年胶东文协在后姜家排演《闯王进京》,编剧马少波、导演马少波、左平。

4 观水--胶东军区军工物资重要基地

抗战时期,观水作为胶东军区军工物资的重要基地,曾设有兵工厂、被服厂、制图厂、医院、鞋厂、制袜厂,制药厂、木炭厂、制糖厂等,还修过飞机场。

兵工厂在这里大显身手。当时整个胶东军区共九处兵工厂,观水就有四处:胶东军区第一兵工厂、第七兵工厂、民兵兵工厂、大河东兵工厂。胶东军区第一兵工厂主厂址在观水镇上垛玉夼村,主要制造手榴弹、地雷、子弹、炮弹、“捷克式”轻机枪等武器。胶东军区第七兵工厂位于观水镇后垂柳村,主要负责山炮、野战炮、榴弹炮等大型装备的维修和100毫米重迫击炮的生产工作。胶东军区民兵兵工厂驻在观水镇六甲村,主要生产单打一步枪、地雷、手榴弹,用于装备胶东地区的民兵,故得名“胶东军区民兵兵工厂”。大河东兵工厂接收自土顽司令苗占魁的兵工厂,命名为华东后勤部第二军工局兵工一厂,干部工人克服原料不足、设备差等困难,每日工作12个小时以上,平均日生产制造手榴弹5000枚,掷弹3000枚,地雷1500个。他们将一箱箱的武器源源不绝地运出山,为我军攻克潍县、莱芜、济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胶东军区直属医院在这里诞生。胶东军区卫生部于1942年至1947年间驻扎观水郝格庄村,下设四个分所,第四分所又称胶东军区直属医院,位于观水镇埠西头村,占房49间,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牙科和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药房等。曲家和姜家等村设有病房若干。1947年秋,该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迁至牟平县水道镇南台村一带,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阳县城北高家村一带。次年春,经集中整训后,一部分由院长李志伍带领编为华野九纵直属后方医院,另一部分编为胶东军区附属卫生院,先后转移栖霞、招远、莱阳等地。1952年,胶东军区撤销时,附属卫生所转入济南军区卫生部总医院。

胶东军区直属医院是当时胶东军区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1944年11月,任常伦在海阳长沙堡战斗中受重伤后,被抬至该医院抢救,三天三夜后,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23岁。

5 新华制药厂在这里发展壮大

1943年,为粉碎日寇对胶东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解决军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匮乏的问题,胶东军区决定在观水镇后垂柳村成立一个制药小组,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这个制药小组就是新华制药厂的前身。当时生产设备简陋,资料书短缺,战士们就用锅碗瓢盆以及碾、磨之类的农家用具代替仪器,组织生产,用传统方法炮制出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药。1944年10月,胶东军区卫生部正式命名制药组为“新华制药厂”。“新华”为新中国取代旧中国,建立一个新中华之意。

6 观水--胶东根据地培养干部的摇篮

在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过程中,中共胶东党组织在根据地内大量发展党员,大規模地培训党政干部,通过办胶东抗大、胶东党校、胶东公学、胶东建国学校等,培养和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干部,他们中有的跟随主力部队转战南北,血洒疆场;有的在当地或调到外地领导了政权建设。抗战胜利后,胶东地区先后有7250名干部输送到全国各新解放区,这些干部后来都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1942年至1943年底“胶东抗大”先后进驻鞠家庄和郁都村,学员一百多人。1943年春,胶东建国学校曾在生金泊驻扎半年。胶东“实验小学”驻埠西头村,学生多数是军政干部子弟、亲属及军区机关儿童。

总之,1940年至1945年期间的观水,是胶东革命的红色圣地,是胶东革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是胶东革命最主要的根据地,是胶东进步力量最为集中的地方,曾有48位共和国将帅在此战斗生活过,而从观水走出的将军达到9人。

因此,我们可以说,观水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胶东的延安。

猜你喜欢

公署兵工厂胶东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胶东面塑——花饽饽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