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士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6-08崔艳萍王小巍潘鲁萍高娟阎知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崔艳萍 王小巍 潘鲁萍 高娟 阎知知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员必修文化课之一,其信息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和战斗力。本文将信息技术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之路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在内容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新形势新特点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校内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可以辐射到其他专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46-02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版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些新时期國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对军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打赢新的基于信息系统体系化战争,培养新的适应信息化战争人才需要,2014年,军委颁发了《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信息能力建设,其中重点强调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保障人才,其中新装备操作和维护岗位由士官担任,这就包括:信息化武器系统、信息战装备和信息设备操作使用与维护士官人才;军事信息网络系统操作与维护士官人才;网络防护、网络监控等士官人才。而士官作为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骨干力量,其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体系作战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士官培养过程中打牢信息技术基础、强化信息素质培养。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士官学员信息基本素质的载体,承担着重要使命。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计算机教研室为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分别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校士官人才培养方案中现有与信息技术基础相关的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教学模式与士官人才信息化素质需求以及使用部队装备维修保障岗位需求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士官学员信息素质基础参差不齐与课程统一目标要求不相适应。通过对16个职业技术教育士官学员调查表中发现,士官学员中,有近46%拥有高中学历、专科学历甚至本科学历,同样有近54%学员只是初中毕业,甚至还有部分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学员。另一方面,从未翻阅过信息相关书刊的学员占45%以上;绝大部分学员对最新的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没有基本的认识。这些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员给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原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士官人才信息素质需求存在明显缺项。原开设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计算机系统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基础等,但部队士官岗位需要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有有线、无线组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均没有涉及。以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为例,原有教学内容更多讲授理论,实践要求不高,从部队调研情况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软件安装、网络组建与配置、网络安全与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等技术为部队士官迫切需要的信息基本技术,这就需要突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软件安装、网络组建与设置、网络安全与维护等能力培养、强化该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三)课程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信息化辅助手段欠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既是一门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强调能力培养的技能型课程。2012年来,教研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在教学上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和有限的课内学时制约,新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特别是随着大量的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出现,更需要创新更加切合实际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满足士官学员信息素质培养需要。

二、结合信息化教学环境提出并实践新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军通用装备体系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士官装备保障难度越来越大,在有限的2年时间实现“两强三会”的培养目标难度越来越大。在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课大大缩减,培养目标提高、课内学时大大减少,使得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提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模式。综合教育学、社会学多元理论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理念,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员认知规律,形成了贴近学员生活、贴近部队岗位、将培养学员信息素养融入其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体现技术应用性特色;提出了新的适合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课内导学+课外督学)和教学方法。即课内用有限的时间利用案例式教学引导学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实践操作、培养技能;课外,通过学员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形成能力。这种方式同时可照顾到各个层次学员学习情况,基础好的只需要用少量的课外时间,而基础较差的学员就需要更多的课外实践学习。

(二)新教学模式下配套教学管理平台和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的更新,需要配套的软硬件资源的配套跟进。课程组有计划的开展了配套的实训室、开放教学信息化平台、教材和信息化资源建设。教研室针对新的教学模式,利用“2110工程”建设任务契机,建成了集网络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硬件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计算机应用实训室于一体的信息化实验管理平台,使信息技术实训中,为我校各类学员信息类课程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自主开发、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等方式,完成了课程开放教学系统、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开放预约平台、实训中心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课程教学管理手段的升级改造,为开放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相配套的技术支撑。

(三)新教学模式下配套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使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益最大化,方便学员学习,课程组开发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微课程,呈现一个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包含了全部的知识单元,以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为主,对抽象内容进行动态演示,学员在花上三五分钟即可对其中的任一知识单元完成学习。另外,课程组编写了与课程相配套、符合士官特点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技术基础》两本教材,并将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及按知识模块制作的独立的电子化,教材实现了形式多样化,立体化,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并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系列十三五规划教材”,面向全国发行,被多所地方院校使用,深受好评。

(四)结合软硬件及网络建设,引进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教学能够有效进行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网络资源利用率,能够让学员在和谐、丰富、生动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需要相配套的信息化课程教学管理手段,新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教研室在2年时间通过与地方软件工作共同努力,完成了课程开放教学系统、信息技术实训中心开放预约平台、实训中心监控系统,另外完成课程配套网络教学资源。考虑到学员的管理的统一性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学员课外线上活动的完成质量,我们开发了机房在线预约管理系统,通过以期班为单位预约的方式,确定学员在课外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完成一系列线上教学活动。这在很多程度上给学员提供了自主学习便利。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与教员互动。解决了学员学时少,实践不够的难题,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三、总结

总之,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不是在原有基础的搬迁与组合,而是全方位,立体的配套的建设。本课程教学模式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检验,经历了五年建设的时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先进的、开放的、适应我校士官学员特点的教学模式,推动了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艳萍等.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为例[J].才智.2017(3):146-147.

[2]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等.从MOOC到SPOC:一种深度学习模式建构[A].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32-133.

[3]鲁辉东等.“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12):193-196.

[4]费少梅,王进,陆国栋.信息技术支持的SCHSPOC在线教育新模式探索和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5(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