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交通文化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的思考

2018-06-05杜晓川

神州·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考

摘要:交通文化自交通运输活动开始就已经存在,它也是我们交通人在实践中的精神缩影和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将建设交通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交通系统正在围绕这一宏伟目标努力奋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需要充分重视交通文化的重要作用,沉淀、浓缩、培育、发扬优秀交通文化,构建新时代交通文化体系,这既是建设交通强国的力量源泉,也是提升交通文明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交通文化;交通强国建设;思考

关于文化,学术界有着很多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生存能力和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坚定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本文新时代交通文化助力强国建设进行一系列思考,对新时代交通文化助力强国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建设新时代交通文化体系思路探索

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必须遵循和坚持的指导思想。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新时代交通文化的形成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总结归纳吸收已有的交通文化,又要在深刻理解新时代对交通需求基础上,结合交通运输的特点,科学系统地构筑新时代交通文化体系。

二是,要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交通文化的引领方向。社会主要矛盾,在本质上就是围绕需要和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来确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一直沿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直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应在交通上就是,我们如何为人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运输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的需要,解决交通运输服务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交通运输服务价值取向,并深刻地体现在新时代交通文化当中。

三是,要充分体现交通强国中“强”字的核心要义。在今年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小鹏部长明确表示当前建设的交通强国,这个“强”字既是形容词又是动词,正面回答了行业一直疑惑的“这个强是什么强”的问题。这就表明,一方面,我们交通的自身素质要强,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技术装备、行业治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要强大;另一方面,在自身强大的同时要为国家强服好务,要助力国家强大。这从本质上讲,我们的交通文化理念也要发生重大飞跃,要从被动服务型行业变为主动引领型行业,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实现引领、实现先行。

二、新时代交通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新时代交通文化体系建设要包含如下内容:

一是,系统梳理我国交通文化的演变历程。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需求,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不一样的,交通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政策措施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内在核心文化是不变的,要从中研究提炼我们的精髓。正如习总书记2017年11月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参观故宫博物院时所说:“文化没有断流的,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的交通文化也从未断流,是在发展中丰富,在丰富中发展,它归根结底是中华文明与交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总结提炼交通发展历史当中的交通文化非常必要。

二是,要提炼我们的交通核心价值观。交通核心价值观是交通文化体系的重要内核。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交通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交通行业相结合,提炼出更具渗透性、操作性、指导性的交通行业核心价值观,这种新时代交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交通行业实践的生动体现,是增强交通行业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三是,要体现交通运输的自身特色。发展交通,就是为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这简单的八个字赋予了交通丰富的内涵,也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方面要有方便人民出行的“设计文化”和先进的“管理文化”,要有“追趕超”的思维意识去提供更好的运输装备,这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服务文化”;从安全角度上讲,我们需要提供安全的运输服务,它涉及到运输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是一种“安全文化”。从交通运输方式来讲,也可划分为“水运文化”、“公路文化”、“铁路文化”、“航空文化”等。因此,交通文化体系的设计要科学论证,是按交通运输方式制定,还是按照交通运输系统的不同环节制定,亦或是按其他方式制定,需要深入研究探索。

四是,要形成新时代交通文明体系。对交通核心价值观予以丰富,形成交通文明体系。在讲政治顾大局方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方面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在交通发展环境上,营造井然有序、科学规范、美好和谐的“天下交通一家人”良好氛围;在交通运输服务方面,要提质增效,在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同时能够提供相应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等。

五是,要建设交通文化的制度框架体系。在交通部层面要制定交通文化顶层设计,作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贯彻落实。要求交通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自身文化体系,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同时要通过诚信体系、监督考核等办法进行督导,保证交通文化在行业得到系统贯彻。

三、传播新时代交通文化,提升交通强国建设的文化软实力

一是,要大力弘扬交通行业的优良传统文化。典型人物和事迹,浓缩着一个时代、一个领域的文化精髓。例如,在公路领域,习总书记2014年在川藏、西藏两条公路建成通车6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在水运领域,发扬杨怀远的“小扁担”精神,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挑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大方面讲,交通领域有“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等,这都是一个时代交通文化的很好诠释。我们要对传统优良文化进行总结,汇聚形成交通文化的精髓。

二是,要丰富交通文化传播平台和手段。文化虽然是骨子里的东西,但要通过不断宣传,使其深入人心,在宣传中传播、在传播中实现精神共鸣。新时代,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要充分应用已有的宣传平台,探索建立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大传播力度,扩大交通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

三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到重点工作中。新时代,围绕交通强国建设,将会在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有着一系列的行动举措,不能忽视文化的建设,要在重点工作当中植入新时代文化理念,树立文化精神导向,凝心聚力,助推交通强国的建设。

四是,要加强交通文化的交流合作。交通运输是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领域,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陆上、水上的交通运输活力不断增强,在对外交流当中,需要进一步传播我们的优良交通文化,宣传我们的交通建设成就和新发展理念,加强与各国之间交通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国际上为交通强国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

參考文献:

[1]杨传堂,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人民交通》,2017(11)

[2]郑言实,扬帆远航 奋力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中国公路》2018(1)

作者简介:杜晓川,1990出生,长沙理工大学本科,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科技处,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