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2018-06-05唐文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脂视网膜炎性

唐文婷,喻 谦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四川 成都 610500)

2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等相关并发症,其中DR被认为是导致患者后天性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2型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不可避免的伴随代谢功能紊乱及代谢产物变化,易发生代谢综合征(MS),加快疾病进展[1]。为此推断DR发病基本与代谢异常、慢性炎症有关。内脂素为新型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可促脂肪合成及甘油三酯(TG)聚集,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与肥胖、脂质代谢等有关[2]。有研究[3]表明内脂素与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密切相关,可诱导炎症反应发生,促病理下新生血管增生,参与DR发生过程。目前关于内脂素与DR、内脂素与MS的相关报道较多[4,5],但关于DR患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相关报道基本无。本研究通过与2型糖尿病不合并DR患者、健康体检人员比较,分析合并DR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及相关代谢指标变化,以探讨DR患者内脂素水平与MS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50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6],排除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DR判断根据眼底散瞳、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合并DR者246例(DR组),男150例,女96例,年龄34~80岁[(60.25±10.13)岁];未合并DR者204例(非DR组),男120例,女84例,年龄35~82岁[(59.86±10.05)岁]。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120例(对照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32~79岁[(59.67±10.16)岁]。三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并签订同意书。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当天清晨空腹抽取其外周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常规离心5 min,血清分离后保存于零下70 ℃冰箱中,待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对象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血压计测定记录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内脂素水平。另外测量各组对象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

1.3MS诊断标准下列要求中满足3个及以上:①BMI ≥25.0 kg/m2;②FPG ≥6.1 mmol/L,或既往已确诊为糖尿病;③TG ≥1.7 mmol/L或男性HDL-C水平0.9 mmol/L以下,女性HDL-C水平1.0 mmol/L以下;④SBP ≥140 mmHg和(或)DBP ≥90 mmHg或既往已确诊为高血压。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血清内脂素水平、MS发生情况比较DR组、非DR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及MS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DR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及MS发生率均高于非DR组(P< 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非DR组比较,P< 0.05

2.2各组代谢指标比较DR组、非DR组BMI、FPG、TC、LDL-C、SBP、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DR组TC、TG水平均高于非DR组(P< 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各组代谢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0.05;▲与非DR组比较,P< 0.05

2.3相关性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发现DR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BMI、FPG、TC、TG、SBP、DBP均成正相关(P< 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DR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发现内脂素等脂肪细胞因子可能参与DR发生、发展过程[7]。内脂素于2005年被发现,有类似胰岛素效应,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有关。Mcgee等[8]发现胰岛素能经由JNK/NF-Kappa B通路对内脂素调控。

表3 DR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有报道[9]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上升提示机体内有内脂素受体或受体后信号传导异常现象发生,被认为是机体针对血糖上升,胰岛素抵抗或功能异常的一种代偿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健康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提示血清内脂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同时DR患者相比非DR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与张敏等[10]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内脂素可能促进DR发生。分析其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与血管紧张素II相互影响,血管紧张素II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进而诱导DR发生,其水平上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进而促内脂素分泌[11];内脂素有类似生长因子作用,可促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直接诱导DR发生;Visfatin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之间相互影响,氧化应激强可促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转录,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上调内脂素表达,促内脂素分泌[12];而内脂素升高对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进一步影响,促使活性氧自由基合成,加重氧化应激反应,进而促DR发生。

2型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慢性炎性、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必然伴随代谢功能紊乱、代谢指标异常。MS指的是以肥胖、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为表现的综合性症状,MS会加速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DR患者MS发生率相比健康人、非DR患者显著高,与刘宁等[13]结果基本相符。提示MS可能为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重要因素。同时本研究发现相比健康人,DR与非DR患者代谢相关指标均显著高(HDL-C显著低除外),与张敏等[10]结果基本一致。且DR患者血清TC、TG水平显著比非DR者高,提示TC、TG水平上升可能参与DR发生过程。全贞玉等[14]研究表明内脂素与MS有关,在MS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DR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BMI、FPG、TC、TG、SBP、DBP均正相关,提示血清内脂素与代谢相关指标、MS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内脂素与肥胖相关,内脂素借助内脏脂肪组织分泌功能以促脂肪组织合成,进而表现出肥胖,与国外相关报道[15]结果一致。内脂素与血压相关,血压上升与促炎因子有关,而TNF-α等炎性因子可下调内脂素信使RNA浓度,且内脂素反之可诱导TNF-α等炎性因子分泌。血脂在MS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内脂素在脂质平衡中发挥作用,但关于其机制尚不明确。

综上,DR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较高,其与MS密切相关,两者协同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发展过程。

[1] 廖鑫,冷启书,阳琰,等.血清内脏脂肪素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6):524-527.

[2] 毕进.血清内脂素、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7):770-772.

[3] Auguet T,Terra X,Porras JA,et al.Plasma visfatin levels and gene expression in morbidly obese women with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J].ClinBiochem,2013,46(3):202-208.

[4] 边海霞,张红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脂肪因子与血管病变相关因子关系的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08-111.

[5] 邢茂娟,袁志刚,张海文,等.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4-6.

[6]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7] 于子燕,张建梅,李颖,等.合并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3):429-431.

[8] Mcgee KC,Harte AL,Nasser AD,et al.Visfatin is regulated by rosiglitazon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fluenced by NFk B and JNK in human abdominal subcutaneous adipocytes[J].PLo S One,2011,6(6):e20287.

[9] Uslu S,Kebapci N,Kara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dipocytokin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ExpTher Med,2012,4(1):113-120.

[10]张敏,马卫国,赵建强.内脂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55-57.

[11]张剑,孙昊,任永波,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356.

[12]Seth IJK,Vid AL.Visfatin the m issing link between intraabdominal obesity and diabetes [J].Trends Mol Med,2005,11 (8):344-347.

[13]刘宁,曹西友,褚俏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 C-反应蛋白及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4,22(4):336-339.

[14]全贞玉,姜允吉,金海英,等.内脂素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5):602-604.

[15]Haider DG,Schindler K,Schaller G,et al.Increased plasma visfatin concentrations in morbidly obese subjects are reduced after gastric banding[J].J ClinEndocrinolMetab,2006,91(4):1578-1581.

猜你喜欢

内脂视网膜炎性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复明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临床观察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内脂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