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简介

2018-06-01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棒棒文山壮族

文山学院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是文山学院下设的三个学术科研机构之一,是在2002年10月成立的 “文山民族研究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根据需要于2013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民研中心”)。

民研中心人员

到砚山县者腊乡批洒村调研 “棒棒灯”

多年来,民研中心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密结合文山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在地方边疆民族史、民族文化艺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多部:《壮族文化》《句町国史》《壮族日鸟崇拜习俗研究》《麻栗坡县地方民族文化研究》《猛硐苗族传统婚俗“魂”“根”与变迁》《滇东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边疆民族史专题研究》《开放视野下的边境苗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马崩村调查》《滇东南边境壮族传统社会与变迁》等等;获得立项的科研课题有:《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自觉能力建设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富宁坡芽符号密码》(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工艺美术创作项目),《云南壮族服饰壮锦图形资料库的创建》(省教育厅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汉语言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研究》(省教育厅项目),《文山少数民族乐器》(省教育厅项目),《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证》(省教育厅项目)等。

深入壮族乡镇采集少数民族刺绣图像资料

2016年5月以来,民研中心协助麻栗坡县民族宗教局积极开展“关于董干地区苗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田野调查”工作,收录、整理了大量董干地区苗族婚礼、丧葬、节庆等宗教习俗的原始影像资料,创新和探索文山少数民族文化影像志的拍摄,曾参加策划和拍摄《楚图南出文山》《文山傣族》《黑卡村的秘密》等地方特色影片,为逐步创建“文山少数民族文化影像资料及研究成果数据库”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学校精准扶贫的要求下,深入开展“壮族非遗——棒棒灯”民族舞蹈的研究工作,中心人员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探寻“棒棒灯”历史渊源,挖掘其文化内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撰写和发表《对研究壮族非遗——“棒棒灯”的几点意见》《壮族原生态舞蹈“棒棒灯”与“南诏奉圣乐”的关系探究》等论文,并在“棒棒灯”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给予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棒棒灯”影响力,相关工作也得到砚山县委政府的认可。

深入麻栗坡董干镇收集苗族芦笙传承人的演奏

目前,民研中心正在汇聚校内外资源,按照上级部署规划学校民研工作,凝练特色研究方向,在学校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中逐步发挥统领和引领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在全校孕育孵化民研团队,凸显学校民研工作亮点,努力推动学校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棒棒文山壮族
棒棒的嘟嘟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棒棒精彩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文山肉丁
棒棒哒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