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太XX了”结构中的贬义形容词考察分析

2018-06-01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别太单音节书面语

张 博

(黑龙江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一、“XX”的语义特征分析

(一)语义特征分析的意义

“别太XX了”是一个否定式祈使句,在这个句子中,词与词之间应该保持语法和语义上的一致,因此,句子结构必定对在其某个位置上出现的词的语法、语义特征有所要求,即选择一些语法、语义特征而排斥一些语法、语义特征。了解这个结构中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有利于分析这一句法结构,深入揭示其规律性。

(二)“XX”的分类及其进入该结构的情况

依据形容词自身的特点,对形容词进行多级层层二分,得出与语义特征相关的形容词分类系统。[1]

本文所考察的299个贬义形容词按照以上分类系统共分为五类:

1.非自主形容词

主要表示人的无意志活动,具有[+人][+可控][-自主]的语义特征,如傲慢、悲观、偏激、冒失等,共计36个,能进入该结构的有31个,进入率为86.1%。如:

(1)别太大意了。

(2)别太悲观了。

(3)别太偏激了。

(4)别太冒失了。

(5)别太放肆了。

以上各例来自北语语料库。

不能进入该结构的有5个:

(1)*别太菲薄了。

(2)*别太疲沓了。

(3)*别太颓丧了。

(4)*别太颓唐了。

(5)*别太委靡了。

语料库上不存在,也都不可以这样用。“菲薄、疲沓”是书面语词,一般不能进入到该口语结构中。

2.感受形容词

主要表示一种感受,具有[+人][+感受]的语义特征,可将它分为两类:

A:表层感受形容词:[+人][+表层感受]

丑、丑陋、暧昧、反常、淫荡、寒碜等,共计20个,能进入该结构的有16个,可进入率为80%,不能进入的有4个:

(1)*别太丑陋了。

(2)*别太懒洋洋了。

(3)*别太歇斯底里了。

(4)*别太妖冶了。

以上例子语料库上均不存在,也不可以这样用。(2)(3)例中的“XX”是状态形容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丑陋”是由并列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贬义形容词,它进入该结构受到的限制大于单音节的,并且它是属于主观不可控的形容词,是书面语词。“妖冶”是书面语词,一般不能自由进入该结构。

B:心理感受形容词:[+人][+心理感受]

恶心、尴尬、别扭、不祥、不满、倒霉等,共计23个,能进入该结构的有16个,可进入率为69.6%,如:别太肉麻了/别太尴尬了。(百度语料)

不能进入的有7个,如:

*别太倒霉了。

“倒霉”是属于不可控形容词,人无法预料,也无法改变,因此一般不用“别太倒霉了”去劝说别人。

3.非感受形容词

主要表示人所呈现的性质或状貌等,常常含有说话人对客体的主观或客观评价,共计145个,能进入该结构的有125个,可进入率为86.2%,如:

(1)别太幼稚了。

(2)别太粗鲁了。

(3)别太刻薄了。

(4)别太势利了。

(5)别太张狂了。

以上各例来自百度语料。

在145个非感受贬义形容词中,共有20个不能进入到该结构中来,如:

(1)*别太拙笨了。

(2)*别太蠢笨了。

(3)*别太痴呆了。

4.述抽象形容词

主要是描述抽象事物的性质或状态,通常选择观念、态度、思想、精神、意识、意志、品质、品德、道德、作风、立场、观点、精力等抽象概念名词作为它的补足语,这些抽象概念名词大都与人有关,为人所具有,所以这类形容词大多是间接述人。如:“他观点片面”、“他品质恶劣”。

猖狂、陈腐、龌龊、偏颇、丑恶等,共计25个,能进入该结构的有14个,可进入率为56%,如:

(1)别太猖狂了。(态度)

(2)别太片面了。(观点)

(3)别太龌龊了。(品质)

(1)来自北语语料库,(2)(3)来自百度语料。

5.非述抽象形容词

主要是描述具体事物或动植物的性质与状态的。

庞大、杂沓、拙劣、散乱、唐突、芜杂、麻烦、拉杂、累赘、露骨、乱糟糟、乏味、不妙等,共计50个,能进入该结构的有15个,可进入率为30%,如:

(1)别太晦涩了。

(2)别太低级了。

以上各例来自百度语料。299个贬义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及其进入“别太XX了”结构的频次统计表(见表1)。

表1 频次统计表

(三)小结

“别太XX了”结构的使用语境是听话人要去做一件事,说话人使用该结构的目的是提醒听话人应该注意之处,防止不好的结果出现。因此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大多数是述人形容词,或者至少应该是与人相关的形容词,因为祈使句表示要求听话人怎么样或不怎么样(袁毓林,1991)。因此,由完全与人无关的形容词构成的“别太XX了”结构不成立:

(1)*别太污浊了。

(2)*别太芜杂了。

(3)*别太恐怖了。

二、“XX”的音节特征分析

(一)音节的重要性及组合的独立性

朱光潜认为:“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汉语的节奏可以体现于音节之上。音节组合的差别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也可以不通过具体的语义来表达。离开语义,音节模式的组合也具有独立特性,或者说可以给人带来独立的心理感受。[2]

音节在汉语语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音节是听话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按照音节的多少,可以将词语划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二)“XX”的分类及进入该结构的情况

对《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中贬义形容词进行考察分析,共有贬义形容词299个,以双音节为主,单音节和多音节数量较少(单音节28个,多音节10个)。据考察分析,这299个贬义形容词共有217个能进入“别太XX了”结构中。

在28个单音节贬义形容词中,26个能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来,单音节贬义形容词的进入率比较高,如:

(1)别太狠了。

(2)别太贱了。

(3)别太丑了。

以上各例均来自于北语语料库。

然而,与这些单音节贬义形容词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多音节词,很多都不能进入到此结构中来,因为音节数目不同,组合能力有所差别。

(1)别太蠢了!(百度语料)

(2)别太笨了!(同上)

(3)*别太蠢笨了!

“别太蠢笨了”,语料库上不存在,也不能这样用,“蠢笨”是一个由并列语素构成的双音节贬义形容词,它进入该结构受到的限制大于单音节的,它是属于主观不可控的形容词,是书面语词。

在261个双音节贬义形容词中,187个能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来,73个不能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来。

在10个多音节贬义形容词中,4个能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来,如:

(1)别太吊儿郎当了。

(2)别太浑浑噩噩了。

6个不能进入到该结构中,如:

(1)*别太疯疯癫癫了。

(2)*别太假惺惺了。

这10个多音节贬义形容词均是状态形容词,按照传统观点,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也就不能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但随着语言的长期运用,状态形容词的程度义也有所磨损,因此有些状态形容词可以进入到该结构中,语料库中也存在这样的语料。

(三)结论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能够进入“别太XX了”结构中的贬义形容词,双音节的数量最大,然而单音节贬义形容词可进入到该结构的比率最大。以《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中299个贬义形容词为例,统计见表2:

表2 299个贬义形容词的音节类型

如果把“太+XX”看成一种节奏,那么“太+单音节贬义形容词”就是“1+1”节奏。“太+双音节贬义形容词”就是“1+2”节奏。同样,“太+多音节贬义形容词”就是“1+多”节奏。

汉语中的1+1节奏(X O,慢慢)和1+2节奏(X O O,慢快快)两种类型相比,前者读起来很舒适,和谐;后者读起来似有加快的趋势,向后继续的要求很迫切。[3]这是因为这两种节奏模式给人带来不同的松紧感觉,前者稳定和谐,后者组合松散,有种不稳定之感,且富于变化,因此“1+1”节奏的比率最大,“1+2”节奏的比率次之,“1+多”节奏的比率最小。

再者,单音节形容词容易实现为性质形容词(傻,硬),多音节形容词则易于实现为状态形容词(婆婆妈妈,疯疯癫癫),而双音节形容词则表现出较大的游移性。“别太XX了”结构中的“太”是程度副词,程度副词一般不能用来修饰状态形容词,大多用来修饰性质形容词。因此,单音节贬义形容词进入此结构的比率最大,多音节贬义形容词进入此结构的比率最小。

当然,语义对音节的组合有着制约作用,与人完全无关的贬义形容词不能进入到此结构中,如污浊、杂沓等。

三、“XX”的语体分析

(一)语体与语法

现代汉语的语体系统是由不同的语体类型构成的,如书面语语体、口语语体等。语言的运用受到语体规律的制约和支配,语体系统和规律规范着人们的语言运用。

语体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语法学者经常用语体作为语法解释的手段。吕叔湘、朱德熙、胡明扬、张伯江等都曾提出语体的差异会对语法产生影响。朱德熙认为书面语和口语语料的不同会影响语法研究的结论,要注意区分。有些句式 “只见于书面语,口语是不说的”。对语法的语体研究可以更好地阐释一个语法结构对词语的选择带有明显语体倾向的原因,而恰切的语体观察是说明语法规律的良好途径。

(二)口语词与书面语词进入该结构的情况对比

“别太XX了”是一个口语中常用的结构,“别”是一个否定副词,“了”是一个句末语气词,能够进入该结构中的贬义词,口语词居多,书面语色彩浓厚的词一般不能进入到此结构中来。在调查的299个贬义形容词中,具有明显口语色彩的贬义形容词有63个,其中55个可以进入到这一结构中来。299个贬义形容词中,具有明显书面语色彩的贬义形容词有11个,其中9个不能进入到这一结构中来。具体统计数据如表3:

表3 贬义形容词语体类型

以下是几组具有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的贬义形容词进入该结构的情况对比:

(1)①*别太阴鸷了。

②别太阴了。

③别太狠了。

④别太凶了。

(2)①*别太懒惰了。

②别太懒了。

在63个口语词中,8个不能进入“别太XX了”结构,如:

(1)*别太破了。

(2)*别太倒霉了。

在11个书面语词中,2个能进入“别太XX了”结构:

(1)别太肮脏了。(思想)

(2)别太龌龊了。(思想,品质)

9个不能进入该结构,如:

(1)*别太菲薄了。

(2)*别太刚愎了。

(三)口语语体词更容易进入该结构的原因

口语语体词语63个,单音节28个,26个可以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进入率为92.9%。双音节29个,26个可以进入到该结构中,进入率为89.7%。多音节6个,3个可以进入该结构中,进入率为50%。

在这63个口语语体词语中,单音节的所占比例为44.4%,将近一半,而单音节的贬义形容词由于韵律和谐、平稳更容易进入到“别太XX了”结构中来。这是口语语体词语进入该结构比率大的原因之一。再者,“别太XX了”是一个否定式祈使句,含义是劝阻对方不要做某事,句子长度短小,内容精悍,因此一般多用于口语。并且,它是一个语法框架,是一个整体,句子整体的语言风格会影响到局部,“XX”作为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必然会受到这个整体的影响,这是口语语体词语进入该结构比率大的原因之二。

不能进入该结构的双音节形容词有3个:倒霉、痴呆、破烂。

“别太XX了”这个语法结构常用于口语,一旦具有书面语体的“XX”进入到这个结构中,结构整体风格就会有所改变,书面语体的词语进入到口语句式中,必然会显得有些另类,格格不入,人们使用起来也会感到别扭,这也是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

四、“XX”的功能特征分析

(一)形容词的分类

按照功能特征划分,形容词的种类主要有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属性,如:好、真、善、美、坏、假、恶、丑、优秀。张国宪指出,状态形容词的典型语用功能是对事物或动作的性状进行描绘。状态形容词的语义内涵可以描述为“性质+程度量值”。

朱德熙先生认为:“从语法意义上看,性质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4]

(二)“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语法现象产生的原因

“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这种搭配现象是存在的,如:

她的脸色太苍白了。

这件衣服很昂贵。

这种语法现象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翻译工作者的工作刺激了这一语法现象的产生。翻译家进行翻译工作时,“very”和“expensive”常常搭配出现,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容易直接对译为“很昂贵”,当“很昂贵”出现的次数足够多的时候,这种语法现象便逐渐产生。

2.类推机制的作用促成了此种新兴语法现象的生成。类推作用就是以某些词或形式为标准,改变另一些词或形式来与之看齐。

(1)每当他闭上眼睛时就会显得很憔悴、很苍老,甚至很衰弱。(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1968)

(2)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鲁迅《二十四孝图》,1928)

在上面例子中,“很苍老”,“非常广大”看似不符合语法规律,但这是为了保持与“很憔悴”,“很衰弱”“非常长久”格式的一致性,这样句式更加协调,音律也更加和谐。正是因为类推机制的作用促成了这种新兴语法现象的生成。

3.状态形容词程度义的削弱。

由于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街上的行人显得十分稀少。(《体会袖珍之国》)

这里的“稀”有了稀疏、分散之意,不光指“少”的程度高。而语言出于自我完善的要求必然会对它有一定补偿形式来进行补足,因此,在“稀少”前加程度副词“十分”。这样,此种语法现象也就产生了。

4.“很”类程度副词表量模糊性的作用。[5]

(1)他的体重比她重很多。

(2)他的体重比他重10千克。

表量的模糊性使它们在修饰状态形容词时的不合法性(程度义的重复)不那么明显,这也为这种语法现象在语义上的合法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状态形容词程度义的弱化和程度副词程度量的模糊性使得这种超常组合有了合理性。这种表达也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情感输出的需求,符合人们对情感的发泄性表达的需要,满足人们在极力夸赞或贬低某一事物时的表达需要。

(三)统计结果及其相关原因分析

以下是将《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中299个贬义形容词按照功能特征划分进行统计的结果,见表4:

表4 贬义形容词按照功能特征划分

由表可知,性质形容词能进入“别太XX了”结构的比率大于状态形容词的比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性质形容词都能进入到这个结构中,会受到语义特征、语体等方面的制约。

“别太XX了”结构中的“XX”不限于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也可进入到此结构中来,只是可进入频率低于性质形容词,它受到更多条件的制约。

[1]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2.

[2] 柯航. 现代汉语单双音节搭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5 .

[3] 崔四行. 三音节状中结构中韵律与句法的互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7.

[4]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3.

[5] 叶佩珊.“‘很’程度副词+状态形容词”语法现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47.

猜你喜欢

别太单音节书面语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忘名之交
几米漫画集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