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的内在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担当

2018-05-30王芳邢亮

关键词:内在逻辑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

王芳 邢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的“四个正确认识”逻辑严密,是今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引导大学生树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时代要求;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大学生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价值旨归;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引导大学生把理想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达成目标的实践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四个正确认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担负起为大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讲政治强素质,担负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担负起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责任。

关键词:四个正确认识;内在逻辑;思想政治理论课;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报负和脚踏实地。“四个正确认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针对性强,是今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将“四个正确认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明确责任担当、做到务实笃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主渠道、种好责任田、立德树人有担当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的内在逻辑

“四个正确认识”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国家到个人四个维度阐明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时代要求、价值旨归和达成目标的实践路径,内涵丰富、逐次递进、逻辑性强,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内容体系。

(一)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根本任务的实现,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理念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必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充分认识上,必须建立在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充分认识上。唯其如此,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

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具体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根本动力,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也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最终发展指向共产主义。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直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都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了解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本动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特殊形态和曲折历程,从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通过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为依据。通过对社会矛盾及发展动力的科学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科学预测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统一思想认识。“要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和人民解放的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历经曲折,但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又立足基本国情,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开始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开始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大势,要就坚持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形势与政策等,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的主旋律。如果说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时代内涵,就是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时代要求。自信是建立在自身实力和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的建设和他国的发展、正确看待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才能帮助他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中国特色,要讲清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愿望。辉煌的历史让中国人民有信心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成就,正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伟大的实践让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满信心与期待。“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最有选择权、最有决定权。”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有信心跟黨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文化更先进、更持久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根与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共同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为人民不断前行提供精神指引。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导大学生既充满自信,又头脑清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引导大学生在国际比较中增强“四个自信”。国际比较有纵向的有横向的。从纵向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我国积弱积贫,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几代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直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天如此接近伟大复兴。而同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侵略掠夺积累了原始资本,成为发达国家。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日益显现,经济放缓的同时社会问题突出。从横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

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蕴含着价值取向和任务要求,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有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担负时代责任、不辱历史使命、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同心同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实现充满生机活力和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价值旨归。

明确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强调,“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九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目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到本世纪中叶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当代大学生正值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期,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刻苦学习,奋发成才,实现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完美统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与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也需要当代大学生负责担当、有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大学生点亮理想之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想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四)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引导大学生把理想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成目标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就要引导大学生认清树立远大抱负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唯有认识远大抱负的必要性才能自觉珍惜韶华,唯有认识远大抱负的艰巨性才会脚踏实地。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引导大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达成目标的实践路径。

抱负是人生奋斗的目标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前进的动力,一个人树立的目标越高远,他的奋斗动力就越强劲。人生贵追求,志当存高远。古往今来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彪炳史册的人,无不是胸怀远大并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且为之不懈奋斗的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抱负,这是事关未来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的重要前提。同时应该看到,“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面对向奋斗目标迈进的征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唯有脚踏实地,方能心想事成。脚踏实地的奋斗是通向理想彼岸的唯一桥梁,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

实现远大抱负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要求。成功之道在于勤学,大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就要珍惜大学期间的青春韶华和学习条件,以勤学奠定未来事业之基。修德方能正心,大学生要以修德坚定未来事业之心,树高远情怀,塑健全人格。明辨才能启慧,大学生要以明辨开启未来事业之智,修炼分辨主次先后的慧眼、判断真假善恶的慧心、驾驭人生事业的慧智。笃实是将难事做易、大事做實的有效方法,大学生要以笃实拓展未来事业之路,将对未来的构想付诸为恒久的行动、踏实的奋斗。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担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特征,承担着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大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重大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作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四个正确认识”的内容与要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担负起为大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责任

把“四个正确认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材是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依据,进入教材是“四个正确认识”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化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政治任务和教学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与要求。高校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的统一部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引导大学生“四个正确认识”的具体要求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把“四个正确认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并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式方法等,为“四个正确认识”进入课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明确个人责任担当、脚踏实地逐梦想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把“四个正确认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明确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时代要求、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径,阐明了今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重力点、切入点和落脚点。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的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把“四个正确认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强化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的效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特点。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方面担当作为;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的内容特点,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方面有所作为;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特点,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方面担负责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特点,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方面大有可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不断提升素质,担负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专题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四个正确认识”教育的专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有系统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等都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做到先学、弄懂、真信、践行、会讲,才能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能够指点人生迷津的行家里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特征,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举办各种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今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将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高校应系统地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计划地参加相关培训班,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动加强学习,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作为当前学习提高的重点,在理论武装自己、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能手、塑造大学生灵魂的教育专家。

以习近平“四个统一”作为建设标准,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四个正确认识”的实践者与教育者。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提出了要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既要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堅持言传身教,以自身的真学、真懂、真信、笃行,影响和带动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为大学生解答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深化“四个正确认识”的教育效果;加强科学研究,促进课堂教学,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担负起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责任

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为切入点,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上下功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属理论课程,如果不强化授课艺术、提高亲和力,将影响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四个正确认识”从历史到现实、国际到国内、社会到个人、理想到实践四个维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事业结合起来,把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既大道至简,又联系个人,逻辑严密,亲和力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为切入点,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上下功力。一是开展互动探讨式教学,调动大学生参与教学、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围绕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等方面引导大学生深刻分析、理性思考、深入探讨,最后教师进行分析点评,引导大学生统一到“四个正确认识”上,使“四个正确认识”成为大学生通过自身认知自觉得出的结论,以启发式教学代替结论式教学。二是把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树立“四个正确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这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与大学生自身利益需要的共鸣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与大学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目标与自身发展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借鉴“四个正确认识”的逻辑方法,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上下功夫。一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大学生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采取历史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理论深度、有说服力的阐释,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二是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针对大学生对重大社会思潮的困惑。采取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三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大学生对成长成才的渴望,把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谋划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四个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在追求家国情怀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梦想。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
论林语堂的《语丝》创作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顺应党建趋势,党员干部如何作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你的名字叫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