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答题能力的培养

2018-05-23凌大来

读写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凌大来

摘 要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和提升,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地理教育是有关就地质类相关教育的基础,也是人文素质的关键,是整个地理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有效提高地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根据素质教育的本质和要求,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尤其是针对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本文根据笔者总结归纳,结合具体案例综合分析了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从审题、读图到规范描述等五个方面分析归纳了目前存在普遍問题,并给出了建议,从考试的结果反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和提升的问题,为初中地理素质教育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13-02

从近年我市中考文综地理阅卷分析报告来看,大部分考生地理答题丢分、失分的主要原因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没过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②地图知识不过关。空间模糊,定位出现偏差,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识结构与内存联系把握不准确;读图析图、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不规范;③读题审题不过关。不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粗枝大叶,马虎有余,细致不足;④综合能力不全面。不善于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迁移推理、归纳与综合;⑤卷面书写不过关。书写较差,连笔、潦草、涂改现象严重,字不成形,难以辨认,卷面不美观;错别字较多,特别是地理专用词语、地名书写错误突出;答题时不善于运用专业地理术语,答不到点子上。

针对失分原因,如何破解这一困扰考生的难题呢?答案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应试品质,加强考生答题技巧训练。

一、认真审题,领会题意

审题是做题的前提,是根据题目要求,依据题干信息、准确领会命题意图,对试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加工处理的思维活动过程。考生必须从文字、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中心含义,以及试题答题要求,在审题中注意以下儿点。

(1)仔细分析题干中所给的解题条件,先搞清楚哪些是明示条件、潜在条件、转换条件等,进而确定如何利用这些条件来解题,还要注意题中有无附加的特殊规定。例如(2017.十堰)1.读右图,甲、乙,丙、丁四点中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一年只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此题中明示条件为“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一年只有一次阳光直射现象”及经纬网示意图,潜在条件为“四点中同时符合”,该题主要考查了地球上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判读及应用,记住重要的经纬线,地球上五带的相关知识,该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考查了学生对地球空间的认识。

(2)重视题中的方位词(从东西、南北、四周与中央等)、数量词(第一与第X、最大与最小)在试题表述中的“特殊作用”,尽可能做到审题的“精细化”。因为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整体空间都有特殊的要求,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决定了空间的重要性。例如(2014.十堰)5.图中C大陆东部和D大陆西部轮廓几乎完全吻合,这说明了(图略)

A.地球上现在的海陆分布是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

B.地球上现在海陆分布是板块张裂而形成;

C.海陆分布是固定的,这种吻合纯属偶然;

D.2亿年前地

球上只有C、D两大陆为同一块陆地。题中的方位词“C大陆东部和D大陆西部”在图中分别代表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二者轮廓的互补性、吻合性为大陆漂移说的推测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二、认真读图,提取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近年来各地的考试都非常重视对地图知识的考查,纵观近三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直接考图和间接考图的比重逐年上升,中考试题读图题接近80%。因此,抓好读图训练,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是全面提高成绩的重心所在,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应该对教材中必要的、重要的地理图像、图表认真掌握、强化识记,形成心理地图、脑中地图。在答题时,要细心看图,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弄清图中的有用条件和迷惑条件,做到准确、全面、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例1:(2017.十堰)3、当阳光直射到图中村庄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为3月21日前后;

B.此时十堰昼短夜长;

C.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时南半球是夏季

该题借用等高线地形图中23.5°N隐含信息,采用“当阳光直射到图中村庄甲时”设问,考查的知识点有地球公转的意义,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产生(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变化规律及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直射点的纬度。该题属于无图考图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识图、判断、分析能力。

例2(2017.十堰)28、读中国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是()市。

(2)图中昆仑山脉北侧的地形区B为著名的()盆地,它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

(3)李白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注入我国内海之一的()海。

(4)图中C线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之一,它大致与年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5)丁地区气候高寒,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农业。

该题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为母本,叠加了长江、黄河两条河流及北回归线进行组图,整合了八上、八下若干章节知识,重点考查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行政中心;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黄河的源流概况;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界线;四大地理区域农业生产特色等相关知识,能力立意十分突出,必须在认真读图的基础上,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前提下,调取储备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对号入座。试题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陷阱”,把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四个省区这一隐藏信息呈现在地图上,进而判断广东省的行政中心,许多学生想当然地以为台湾对面是福建从而判断丢分。剩余各小题难度不大,只要细心,基础扎实,等于送分。该题考查了对所学的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三、注重技巧,规范表述

遵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做题时分两步完成:首先做容易的、有把握的题目,这样可以避开难题,考生会觉得越答越顺手,从而增强答题信心,同時把该拿的分都拿到了;然后再做难题,这样就给第二次做题留下了充足时间。做难题时要做到舍得放弃,一条思路想不通,赶快另辟蹊径,否则,为一道题冥思苦想弄得头昏脑胀,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将会影响后面答题,得不偿失。

同时在答题时要注意对答案进行构思,特别是在处理综合题时,对于地理原理、成因的回答及分布规律的描述,一定要回顾教材,紧密结合教材,用准确、精练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切忌长篇大论,不得要领。在此有个小技巧,就是“量空答题”,根据答题卡上预留答题区的长短来估算答题字数的多少。目前的地理中考试题受题量、分值的制约,综合题有限的分值制约了对教材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挖掘,题多分少,以读图分析为载体,以填空、选择和简答为主体,同时为了方便阅卷,试题参考答案都比较准确、精练,大包围式的方法徒劳无益。

四、认真检查,查缺补漏

检查答卷是保证答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做到:一是再审题,看看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有无文不切题的情况:二是多角度思考,根据一题多解的方法,想一想有无更好的解题方案,多方验证答案的正确性;三是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动,三思而后行,特别是拿不准的答案,要相信第一直觉。

五、认真书写,减少失误

在中考主观题的阅卷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标准统一,弹性有限(主要对地理原理及成因的回答有适度的开放性),对于考生的书写要求必须做到字迹工整,清晰美观,正确准确,杜绝错别字,无论是地名或专业用语都必须与教材一致,稍有差异就会“见错拿”格杀勿论,可以说对错别字是“零容忍”,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从严要求,规范训练,减少此类失误。

总之,要想在中考地理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培养考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知识进行迁移、整合、归纳的能力,过硬的读图析图、图文转换能力,同时教师要加强应试技巧的指导,通过经典试题的引导、中考真题的演练,将知识上升到技能技巧,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冲枝.初中地理教学中和谐教学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0(4):142.

[2]黄景龙.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1):66.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