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养的培育

2018-05-18周道英

读写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创新实践创新思维

周道英

摘 要5C素养从不同角度刻画了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从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入手,初步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素养;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053-01

2018年3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举行发布会,首次对外发布《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文版)》。这份报告吸纳了中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它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Culture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Thinking)、创新(Creativity)、沟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在5C素养中,创新素养(Creativity)被提升到另一高度,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它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要素。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培育高素养的人才,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后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素养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育创新素养的前提

(一)游戏激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天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若能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学英语,他们就会乐学,快学,多学。笔者在教学一些动物单词时,请学生模仿cat(猫)、dog(狗)、panda(熊猫)、tiger(老虎)、monkey(猴子)等動物的动作,让其他的学生猜,并表演这些动物的叫声。巩固时又播放了这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听音辨物,说出相应的动物,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竞赛诱趣

竞赛以其竞争性、主动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等特点在英语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儿童喜欢活动的特点,每节课组织形式各异的竞赛,能促使学生的情趣高涨,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歌曲导趣

美妙的歌声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小学英语歌曲往往节奏明快,诙谐幽默,能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培育创新素养埋下种子。

(四)故事情景引趣

故事以其生动有趣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也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的目的在于综合地灵活运用它来达到交际的目的。在对话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语言情景,以使学生灵活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进行交际,在交际中巩固,在交际中创新。

二、启发创造性思维是培育创新素养的动力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异想天开,敢说敢做是他们的阶段性特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保护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这份锐气,满足他们的好奇和欲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学生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兴奋。同时要坚持“无错原则”,当学生出错时,教师首先要肯定其勇气,再以诚恳的态度引导其他学生与其共同进行探讨,以获取正确的答案。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动力。

三、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是培育创新素养的重要环节

众多研究表明,对创新实践的投入度越高,最后表现出来的创新水平就会越高。要培育高素养的现代化人才,就要从小培育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如在教学了颜色单词后,笔者让学生们动手制作彩球,并进行说话练习,采用不同语速进行。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使他们的灵敏度和注意力得到加强。另外还可采用角色表演,情景对话,自编自演小故事等多种形式来培育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语言思维,开启他们的创新意识,以达到创新素养的初期培育。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是培育创新素养的有力保障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情景,配以明快的动画、音乐效果,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营造对话气氛,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主动地进入角色,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也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社会走进新时代,那么什么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刘坚院长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老百姓摆脱了贫困,这其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提供有保障的国民基本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过去,中国基础教育功不可没,但是,在从生活富裕走向国力强盛的未来几十年,仅仅满足于读写算的国民素养教育是完全不能支撑这一发展进程的。面对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肩负重任!

“少年强则国强”,培育新世纪高素养的人才责任在教育,作为教育实施者的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更应该不断学习,以促进自身人格的成熟,专业素养的提升,认知结构的完善,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报,国家教育的新理念,英语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创新实践创新思维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从“文化践行”到“学子讲堂”
基于创新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