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课本剧进校园的新模式

2018-05-17林华军

艺海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本剧戏曲传统文化

林华军

〔摘 要〕戏曲课本剧将戏曲表演艺术与课文内容融合,通过创排与进校园演出的推进,会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校园特色、适应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新模式。这一新模式,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新形式上,在拓展教育途径、立德育人新方法上,在搭建艺术实践平台、走进校园新体验上,不仅具有探索之功,而且具有引领之效。

〔关键词〕戏曲;课本剧;戏曲进校园;传统文化

课本剧,实则就是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演出。为照顾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接受能力,通常而言,大多会被改编成话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然而,最近湖南以地方戏曲的方式来演绎课本剧,开始探索戏曲课本剧这一新模式,笔者试着以花鼓戏课本剧《将相和》为例来探讨。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新形式

地方戏曲是一个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创新传播形式则是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效果的重要手段。随着一系列新的文艺政策支持,比如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印发的《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和财政部对贫困地区“送戏下乡”的资金支持,很多戏曲艺术从业人员进入学校为学生进行戏曲表演、讲座,或者结合戏曲动漫,教学生表演一些经典的戏曲唱段,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去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创排一批课本剧进校园演出作为戏曲进校园活动八项工作任务之一,并在长沙市、常德市试点探索戏曲进校园的新方法,不断提高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效果,以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新样态。在此要求之下,湖南省文化厅指导湖南金鼎同和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创排出了花鼓戏课本剧《将相和》。

传统戏曲,曾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他们从戏曲文化中学习对社会的认知,学习对自我的塑造,戏中的忠与奸、美与丑、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将投射到他们的生活中,并逐渐形成他们的行为坐标,由此趋善趋美。然而,随着近几十年来消费文化成为主导,戏曲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绝大多数人已经将快餐式文化需求作为生活标配。正如有学者所述那样,“传统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消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从生产方式、表现形态来看,传统戏曲有着消费文化无可比拟的独创性;从美学特征来说,传统戏曲的意蕴是独特而悠远的;从审美理想的建构上来说,传统戏曲以朴素的民间情感为依托,以传统的伦理观念为参照,构建了一个个善的、崇高的、饱含着人文关怀的审美理想。传统戏曲的这些美学原则和思想内容,对于我们对抗当下的消费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①

戏曲课本剧《将相和》,编剧张鹏通过着眼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势学校教育对地方戏曲进行传承,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内容,遵循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创而成。该剧基于传统、跨越时空、融通古今、贴近当代,在传播姿态上与中小学生无缝对接,营造出中小学生爱戏曲、喜欢看戏曲的良好氛围,激发出更多学生对戏曲的浓厚兴趣,让戏曲课本剧唱响在属于他们的“宇宙”中,积淀成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二、拓展教育途径,立德育人新方法

戏曲课本剧紧紧抓住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内容,从学生的视角演绎课文的故事,用舞台表演形式呈现教育主题,把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观赏性融为一体,不断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增强舞台呈现的童趣性,让中小学生在地方戏曲鉴赏中自觉接受教育,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从某种角度讲,坚持立德育人,是戏曲课本剧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本剧《将相和》以花鼓戏的艺术感染力,借古喻今,在不动声色中弘扬主旋律,阐释什么是英勇无畏、什么是忠诚祖国、什么是民族大义,让中小学生在戏曲鉴赏中自觉接受教育,并让他们及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小学生树立真、善、美的现实标杆。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一级导演何艺光在花鼓戏课本剧《将相和》的创排中,就是从孩子的视角来回望历史,结合中小学生当前思想教育内容,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巧妙地呈现在舞台上,在扩展中小学生的知识面和艺术面的同时,彰显其思想性、教育性、观赏性、艺术性。

把课本资源植入传统地方戏曲艺术,实现了“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有机结合,推动戏曲欣赏与学校德育、智育、体育有效衔接与转换,让德育课堂化扩大为社会化,又发挥了地方戏曲在思想教育中的艺术价值,为中小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开启一种新的形态。

三、搭建艺术实践平台,走进校园新体验

当前,戏曲艺术的颓势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戏曲观众方面的因素遏制了戏曲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把戏曲进校园作为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新主攻方向,戏曲从娃娃抓起,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戏曲忠实观众,吸引青少年以赢得戏曲发展的未来。当然,通过进校园演出,在培养戏曲观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们搭建了艺术实践平台,有机会参与能增进学生们对舞台艺术的了解和体验。

《将相和》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李小嘉老师担任艺术总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花鼓戏创排体验。该剧目创排是在长沙市岳麓区溁湾小学、博才卓越小学、新民小学、望月湖小学4所学校选取了近百名爱好戏曲的小学生,利用周末、暑假休息時间,先集中进行花鼓戏知识培训和课本剧创排体验。创排过程中,李小嘉老师不仅严格要求同学们按照规范的戏曲动作表现,而且要求他们在唱腔上也不降低艺术水准,严格按照花鼓戏的唱调给予呈现。由于花鼓戏多以载歌载舞形式呈现,而部分同学没有经过专业培训,难以把演和唱很好地结合,为了确保舞台演出的艺术质量,李小嘉老师还单独组建了戏曲唱腔班来辅助演出,以增强代入感、参与度和理解力。于是,学生们以一名花鼓戏演员的身份来学习、体验、实践,唱念做打不松劲,以更好更专业的姿态完成其舞台呈现。由此为学生搭建了新的艺术实践平台,零距离感受戏曲文化走进课堂的新体验。

戏曲课本剧《将相和》立上舞台后,既让其他学生看得懂、听得进花鼓戏,又能使他们接受花鼓戏的表演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直接让中小学生在舞台上表演和演唱实践体验,不仅让广大中小学生跟随课本上熟悉的历史内容感受地方戏曲的魅力,而且激发出更多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与亲近感。实践证明,戏曲课本剧既能增进学生对课本的融会贯通,又能增加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参与感,还能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这对推动送戏进校园活动具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戏曲进校园试点地区之一的长沙市戏曲进校园工作启动式上,花鼓戏课本剧作为该项活动的首场演出,精彩的呈现、心灵的互通、情感的交融,得到了师生广泛赞誉,反响非常好。据悉,目前岳阳市临湘市、永州市零陵区、娄底市涟源市、衡阳市衡阳县等艺术表演团体有6个成熟的戏曲课本剧即将相继投排演出。

总之,在当前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戏曲课本剧的创排与进校园演出的推进,会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校园特色、适应学生特点的戏曲教育新路子。通过融合戏曲艺术形式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探索性地创排一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戏曲课本剧进校园演出,将会推动戏曲进校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进一步引领中小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培育民族情感、夯实文化底蕴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本剧戏曲传统文化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