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

2018-05-16刘丰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汪曾祺

刘丰

摘要:童年经验作为汪曾祺小说创作重要的素材来源,深刻地影响了他小说的环境与人物塑造,甚至是他的写作风格。本文将立足他的体验,尝试分析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汪曾祺 童年经验 小说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05-02

“童年经验,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①,它对一个人日后的性格发展与思维生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汪曾祺的童年是在家乡高邮度过的,故乡的一切早已凝固在他的记忆中,成为他小说创作的素材与灵感来源。

一、 汪曾祺童年经验的建构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水乡高邮自然也不例外,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我们就可以找到许多高邮当地的独特风俗。比如在小说《晚饭花》中,就写到了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前的“送灯习俗”,用意是祈求多子。除了民间习俗以外,他在小说中还为我们展现了高邮的“俗世奇人”,每一个人都可谓身怀绝技,他们都是高邮独具特色的一抹风景,成为汪曾祺童年经验中一个无法抹去的烙印。

汪曾祺的家庭是一个旧式的地主家庭。他的祖父名嘉勋,字铭甫,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后来废科举,就改经营药店。祖母是同光间高邮县最有名的诗人谈人格的女儿,一生勤劳能干。父亲名菊生,为人随和,可以说是汪曾祺最亲的人,以致“多年父子成兄弟”。他有三任母亲,生母杨氏,在他三岁时就故去了;第一任继母张氏后来也因肺病去世;第二位继母任氏,对他很客气,是陪汪父走到最后的人。除了这些直系亲属之外,汪曾祺的二伯母也给他留下了印象——她守节有年,脾气古怪,精神好的时候会教汪曾祺读诗。这种耕读传家的传统家庭气氛深刻地影响了他,使得“传统”成为他人生的一抹底蕴。汪曾祺的高中时期,阅读过沈从文先生的小说集,沈从文先生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世界深深地感染了汪曾祺,而这同样给汪曾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未来的求学与后期创作产生了指导作用。

二、汪曾祺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缺失、丰富性体验的交织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缺失性体验是指主体对各种缺失(精神的和物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等)的体验”②,对于汪曾祺来说,他的缺失性体验最主要的就是他的母亲。他在《我的母亲》中说他对自己的生母一点印象都没有,对待第一任继母则是“可怜她,也爱她”,对待第二任继母则因她陪伴自己的父亲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而感到尊敬。虽然,第一任继母待汪曾祺不薄,抱着他乘车回娘家,这让汪曾祺感到很幸福,但这种短暂的幸福还是因为她的过世而告一段落,另一方面,也因为是继母的原因,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隔阂,而这对于汪曾祺来说,便是一种缺失性体验。母爱的缺失对一个儿童的成长来说一定有着较严重的影响,这种体验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汪曾祺后期小说创作过程中“母亲”这一形象的缺失,纵观汪曾祺的全部小说,我们几乎没有发现在他的小说中对“母亲”的描写,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与此相对的是,汪曾祺小说中的父亲及其他人物的展现,这与他的丰富性体验是分不开的。“所谓丰富性体验指的是作家获得爱、友谊、信任、尊重和成就时的内心感受”③。汪曾祺深受父亲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对他性格及学识的培养方面,也成为汪曾祺童年经验的一部分。在他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很多人物形象似乎都带有父亲的影子,比如说《岁寒三友》中的靳彝甫,他绘画功底了得,还藏有三块珍贵的田黄,最后为解朋友危难,毅然舍弃;《钓鱼的医生》中免费为别人诊病或只收取一点“华而不实的礼物”的王淡人等人物。这些小说形象的塑造都是汪父性格的再造,汪曾祺选择父亲性格中最好的一面,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使其成为他笔下诸多形象的性格,使得读者读起来更加细腻感人。再比如祖母的父亲谈人格,汪曾祺说:“我的小说《徙》里所写的谈甓渔就是参照他的一些传说写的”。诸如此类人物还有很多,汪曾祺笔下的许多人物甚至是他所熟悉的几个亲人性格的叠加,汪曾祺试图抽取他们身上最完美的性格运用到自己的小说中。

2.小说中的环境与风俗描写

汪曾祺的小说中,有众多对于高邮自然环境与风俗的描写,这些正是他童年经验中地域性特征的表现。苏北水乡,是汪曾祺家乡的真实写照,他曾说过:“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除了故乡的自然风光,故乡的风俗在他的小说中也有着多处的体现——从民间习俗到民间奇人,都多次出现在了他的小说中。在小说的叙事过程中,这些独具特色的细节点缀其中,形成他小说的一道靓丽风景。他生活在一个小城之中,风土人情共同构成了他丰富的体验,这一切都被他融会贯通放置在了自己的小说作品中,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皈依体验的“桃花源”

“皈依体验就是人们在寻找精神家园过程中所达到的神圣的精神境界,获得的充实、安适和永恒的感受。而它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向宗教的皈依、向自然的皈依以及向童年的皈依”④。对于汪曾祺来说,他的童年经验为他的皈依体验提供了一片独立于世外的“桃花源”。

1.个體童年的回归

作为刚刚经历完革命样板戏改编及“文革”结束后的“审查与交代”的一代作家,汪曾祺倍感世态炎凉,放弃了“编剧”的身份,转向了小说创作。他属于大器晚成的作家,多年的经验积累已经使他形成了成熟的思考,在写作中他试图回归童年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他的小说中首先是具有浅层次的个体童年的回归,这表现在他小说中的童年视角上,比如说在小说《蛐蛐》中汪曾祺写道:

“成名有个儿子,小名黑子,九岁了,非常淘气,上树掏鸟窝蛋,下河捉水蛇,飞砖打恶狗,爱捅马蜂窝。性子倔,爱打架,比他大几岁的孩子也都怕他,因为他打起架来拼命,拳打脚踢带牙咬。”⑤

童年视角为小说营造了一个与成人世界不同的环境,从而产生一种别样的审美效果。汪曾祺正是这样,利用童年视角使语言陌生化,用这种独特的视角带给人们不同的阅读体验,这个世界是烂漫与天真的,呈现出一种与我们日常审美不同的诗意境界,他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描写孩童的语言,实现自己个体童年回归。

2.人类童年的回归

汪曾祺的小说中也包含着向人类童年的回归,这在他的小说中主要展现在他对人性美的追求上。个人认为废名的《桃园》、沈从文的《边城》与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之间存在师承的关系,其中人物的刻画,不管是“阿毛”“翠翠”还是“英子”或“巧云”,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其实都带着一种“美”的特质,是人性美的化身。京派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试图建构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体现自己对过去所生存世界的怀念,汪曾祺在塑造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物时,刻意地向我们展现这些人物性格中“真善美”的一面,力图将所有优秀的性格加在一个人物身上,使他具有“理想化”的色彩,这也使得他所展现的人物有些“失真”,只是作家通过童年经验塑造的一个人类本真的存在状态,是一个纯真的代名词,他们代表的是一种人类最美好的人格追求,反映了汪曾祺小说向人类童年的皈依。

3.对自然的复归

京派作家除了表现纯情的主人公之外,还力图建立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类似,汪曾祺在他的小说中也试图呈现出一种从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的诗意的自然美的世界,而这一切的构建也是立足于汪曾祺童年经验下苏北水乡,家乡的山水不断吸引汪曾祺实现自己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情怀——进则齐家平天下,退则隐逸山水间。当汪曾祺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再打量这个世界时,他可能会觉察出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如意,觉察出存在于这个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异化,而作家自身又无法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只能通过自己的小说来创造一片自然的世界,这与传统知识分子归隐山水的心态是一致的,这是对自然的复归,远离喧嚣,回归心灵的宁静。

三、 汪曾祺童年经验对小说创作的意义

当别人问及汪曾祺为什么要写《受戒》时,他说:“我要写,写了自己玩;我要把它写得很健康,很美,很有诗意。这就叫美学的感情需要吧”。这种美学角度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立足于汪曾祺的童年经验的,他通过对其童年记忆的演绎,展示着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这种人文主义不像鲁迅笔下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剖析,而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不管是人物还是风格,中间虽然会有一定的波折,但结局依旧是一种和谐。哪怕是悲剧的结局,汪曾祺也能将它演绎成为一种“和谐的悲剧”,比如在《故里三陈·陈小手》中写团长开枪将陈小手打落,这本该是一个相对悲剧的结尾——陈小手因自己的职业而丧命。汪曾祺却在最后加了一句“团长觉得怪委屈”,这句话显然有些含义——杀人者却自己感到委屈,这的确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但细细想来这正符合汪曾祺的风格,他以让人啼笑皆非的话作为结尾,实则冲淡了悲剧的色彩,但也正是这句话反映了军阀的无耻,其中情感不言自明,不失为一种和谐之美。这种风格一方面是后期的积累,但另一方面还是童年经验的影响,因为童年经验往往决定着风格,而后期的意识加工则反映出小说作品主题的深刻与否。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在他的“精神家园”中探寻生活的美,在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中找到审美的回归。

四、结语

汪曾祺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汪曾祺通过对童年经验的回忆与重构,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世俗的世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存在,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他童年的各种类型的体验,成就了他小说中的种种不同的艺术景色,也为我们打开了他童年生活的大门,使我们能够一窥苏北的水乡风光与他的成长历程。

注释:

①②③④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2,97,101,128.

⑤汪曾祺.蛐蛐——聊斋新义[A].汪曾祺全集(二)[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42.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三)[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1998.

[5]汪曾祺.汪曾祺自述[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

[6]汪凌.汪曾祺画传[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7.

[7]翟瑞青.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D].山东大学,2013.

[8]尹静.童年经验与汪曾棋的小说创作[D].安徽大学,2017.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汪曾祺
“离汪曾祺最近的作品集”
汪曾祺“蹭酒”
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汪曾祺:幽默是一种魅力
汪曾祺“蹭酒”
爱逃课的汪曾祺
爱逃课的个性才子
汪曾祺“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