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腋神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肩臂痛40例

2018-05-16

西部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曲度根型颈椎病

李 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01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症”“颈肩痛”之范畴,多因肝肾双虚,气血不足,筋骨失调所致,病程较长者,会出现明显的颈肌劳损[1],一旦复感伤寒,则其湿邪将阻滞且限于经络,出现气血闭塞,导致血气不畅而出现局部疼痛。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发病机制有:机械压迫学,化学性神经根炎以及自身免疫系统损伤三大学说[2]。临床症状上,绝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肩背部疼痛,多数患者上臂或前臂疼痛,背部或肩部可触及明显压痛点[3]。局部压迫该点,则可出现放射性疼痛,尤以上肢为甚,该种疼痛解剖分布范围与腋神经支配区域具有一定重叠性[4]。根据以上特征,本研究选择腋神经走行路径取穴行针刺治疗,并针对治疗后神经根型颈椎病导致的肩臂痛患者临床相关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45.6±2.6)岁;颈椎病病程 3~38 年,平均(15.6±3.2)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 18~60 岁,平均(45.5±2.5)岁;颈椎病病程 3~39年,平均(15.5±3.1)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2],且有明显肩臂痛者;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分者;3)年龄18~60岁;4)符合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治疗前2周未针对颈椎病及肩臂痛实施任何医学干预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排除:1)确诊为胸廓出口综合征导致臂丛神经卡压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合并颈椎结核或恶性肿瘤者;4)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5)血压超过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者;6)合并糖尿病者;7)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使用甲钴胺、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等全身及局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腋神经分布针刺法。取穴:首先依据腋神经解剖走行,选择肩井、肩贞、肩髃、曲垣及天宗5穴,以及根据肩胛上角与肩胛下角连线中外1/3处为圆心,直径2.5 cm左右的肩胛激痛点;操作上首先嘱患者于坐位下双手下垂,使用0.3 mm×40 mm毫针,选择以上5穴及激痛点,于皮肤呈60°斜角刺入,针刺深度控制在20 mm左右,得气后留针,并行扇形展开,均使得气,随后连接电针仪,通过连续波调整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进行调整。每次针刺留针30分钟,隔日1次。2组均以连续治疗10次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颈椎曲度 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行颈椎立侧位X线平片检测,记录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情况。颈椎曲度判定使用Borden法进行计算,其中正常颈椎生理曲度为(12±5)mm,弓弦距离超过17 mm为颈椎曲度过大,弓弦距离小于7 mm为颈椎曲度减小或变直,而弓弦距离小于0时则判定为颈椎反弓。

1.5.2 疼痛评分 于治疗前,治疗后1、4周,治疗后3个月评价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使用直尺进行,右侧标定10分,左侧标定0分,其中10分为最剧烈疼痛,无法忍受,0分为无痛。

1.5.3 临床疗效[4]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从事工作与学习,并进行家务活动。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并能进行一定的工作、学习与简单家务活动。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缓解,需要在旁人协助下完成工作、学习及简单家务活动,且持续活动超过30分钟则出现明显身体不适。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曲度 颈椎曲度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比较(±s) 度

表1 2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比较(±s) 度

?

2.2 疼痛评分 疼痛评分治疗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s) 分

?

2.3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且长期受到外界应力影响[5]而导致的椎体及其附着组织发生骨质增生与肌肉、肌键、关节囊等的病变,最终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的以患侧颈、肩、上肢麻木[6]、疼痛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以往研究证实[7],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肩臂痛者其发病机制与腋神经存在明确相关性。祖国医学认为[8],针刺穴位能有效刺激人体经络系统,从而达到疏经活络,调理阴阳,提高人体正气的目的。

当颈椎处于异常受力情况下将导致其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出现不协调的对抗性调节,从而出现病理改变,如颈椎曲度的改变、生理弯曲的变化以及各种骨质增生、组织硬化甚至钙化与骨化等[9]。本研究针对颈椎曲度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采用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生理曲度变化。可能与实施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被动恢复颈椎曲度,从而恢复颈椎平衡度,确保颈椎及其骨性连结组织的生理功能,延缓或逆转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有关[10]。对治疗期间患者疼痛评分进行研究发现,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使用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究其原因可能与实施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后,有效的调节体内炎性细胞因子代谢[11],抑制炎症反应有关[12],同时针刺腋神经分布区域还能减轻神经组织的无菌性炎性及水肿情况[13-15],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6],从而减轻神经根的淤血、缺血与缺氧状态,促进局部炎症介质吸收,减轻组织损伤,达到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17]。而统计2组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使用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的临床效果。针刺腋神经分布穴位,显著激发了经络之气,促使局部气血通畅,达到舒经活络,恢复颈部动力平衡进而改善颈椎局部疼痛症状及恢复患者生活学习能力的目的[18]。

综上所述,腋神经走行取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能显著改善患者颈椎曲度,缓解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福元,杨铁毅,姜锐,等.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381-8387.

[2]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4.

[3]李淑芝,刘雪峰,王威岩,等.毫针飞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5):566-567.

[4]王珏.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5,22(2):93-126.

[5]张洁,崔丽英.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重复神经电刺激特点[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17(1):25-28.

[6]王书君,王绍美,李连泰,等.肌电图检查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3):34-36.

[7]张亚敏,孙华.颈椎病针灸干预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9):62-64.

[8]罗子芮,李世刚,于丽伟,等.强度-时间曲线用于颈源性肩周炎的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29-333.

[9]李艳,吴耀持,范兴良,等.基于腋神经分布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6,36(2):135-138.

[10]杜建明,王正琴,杨智杰,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与肌电图相关性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5-17.

[11]朱琳,于绍斌,朱玲,等.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指征[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4,21(1):29-32.

[12]吴福春,陈捷,陈斌,等.神经松动术配合微波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14,35(5):364-366.

[13]曾晶山,付强,黄继锋,等.四边孔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4):285-286.

[14]张红岩,杨涛,周晓柯.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 例[J].河南中医,2013,33(12):2210-2211.

[15]凌波.神经松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12):132-134.

[16]邱晓亮.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疼痛患者30例[J].海南医学,2013,24(8):1202-1203.

[17]陈晓英,但小红,李明波,等.针刺“下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6):75-78.

[18]刘方铭,王寿兰,张燕,等.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新方案的临床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3):24-27.

猜你喜欢

曲度根型颈椎病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