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针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50例

2018-05-16马过龙

西部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颈源小针刀葛根

马过龙

天祝县人民医院,甘肃 天祝 733200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因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发生病变导致患者出现的一种慢性头部疼痛[1-2],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3-4]。现代医学将头痛性质归为牵涉痛,主要是因为颈椎椎体移位同时合并有颈椎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肌肉痉挛及神经被压迫所致[5]。中医将颈源性头痛纳入“头痛”“颈痹”之范畴,认为该病多因外感风寒、湿邪入体所致,患者多因颈部经脉聚结失养,气血不畅,关节不稳,骨肌劳损,寒湿邪留滞于头颈,而致头痛[6-7]。针刀疗法属于祖国医学的针刺与外科软组织松解术之结合疗法,其兼具2种治疗方法之长,不但能通过穴位治疗达到得气之功效,还能切断局部病变与松解炎症性粘连瘢痕,促进局部恢复正常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近年来,笔者以小针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5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天祝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 26例,女 24例;年龄 18~60岁,平均(45.6±2.5)岁;颈椎病病程 3~35 年,平均(15.5±3.1)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 18~60 岁,平均(45.6±2.6)岁;颈椎病病程 3~35 年,平均(15.4±3.0)年。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2)头痛视觉模拟评分>3分;3)在治疗前2周未针对头痛进行任何医学干预治疗;4)年龄18~60岁者;5)符合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1)合并精神疾病者;2)合并颈椎结核或恶性肿瘤者;3)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4)血压超过180/110mmHg(1 mmHg=0.133 3 kPa)者;5)合并糖尿病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7)对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改变情况,如未起效则间隔3天再次实施手法复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针刀治疗,治疗前与患者签署有创治疗知情同意书,取颈椎前屈前倾位,选择寰椎棘突至第7颈椎棘突进行压痛试验,并确定机化、弹响及钙化点,使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将针刀刀口平行于颈椎棘突顶线,刀身与颈椎棘突成90°角进针,遇颈椎棘突骨面后左右方向横行剥离于松解操作,随后推针至项韧带处机化或钙化点,行纵向切开与松解。与项韧带周围再次触诊,明确肌纤维组织挛缩、机化、肿胀、钙化部位及压痛部位与范围,再次通过小针刀针对以上病灶部位行纵行切开与松解,针对大面积硬化点行小幅度横行操作。最后与颈椎棘突与枕外隆突连线中点位置针点,针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颈椎棘突平面平行,透过项韧带后做左右横向切开与松解。以上针对操作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炎症细胞因子 观察2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TNF-α成人正常水平为1~10 ng/mL,IL-1成人正常水平为 130~250ng/mL,hs-CRP成人正常水平为≤10mg/L。

1.5.2 临床症状评分 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项部疼痛、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单项症状评分为0~3分,分值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明显。

1.5.3 临床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拟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90%。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90%>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一定好转,疗效指数70%>疗效指数≥3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机体炎症细胞因子 TNF-α、IL-1及hs-CRP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症状评分 颈项部疼痛、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

?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后引起的慢性单侧头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9]。临床以镇痛药物治疗为主,配合神经阻滞、射频局部照射、物理理疗等综合方法,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本病临床效果的关键[10]。以往单纯通过中医中药口服汤剂治疗,虽能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但治疗时间长且治疗后容易复发[11]。小针刀治疗可通过对颈项部筋膜的切割而减低颈项部肌肉肌筋膜的紧张度,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程度,达到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目的[12]。

小针刀治疗时,针刀直接深入机体局部病灶,针对因炎症粘连而压迫的神经进行直接的剥离与松解,同时结合针刀的纵横切剥,有效的缓解了局部组织的挛缩,从而减轻组织紧张度,对于打破因肌肉筋膜粘连导致的局部组织张力增高有一定意义,故通过小针刀治疗后机体的力学平衡得到恢复,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重建,有利于炎症性代谢产物的转运。而且在使用小针刀时,通过针刀剥离操作,将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并在局部传导,进而提高局部血液循环[13]。另外有研究称[14],使用小针刀治疗,能有效激活自身免疫修复通路,并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故使用小针刀治疗可阻断局部疼痛传导恶性循环,进而降低局部炎症反应程度、改善机体微循环,并解除了局部组织痉挛与粘连,间接性的改善对病灶部位血管的松解效果[15],提高血流量[16],进而显著缓解临床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 TNF-α、IL-1及hs-CRP检测水平2组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证实针对颈源性头痛患者行小针刀治疗,能更好地减轻机体无菌性炎症状态,促进炎症因子的代谢。另外颈项部疼痛、头晕头痛及恶心呕吐临床症状评分2组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联合小针刀治疗可减轻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针刀联合手法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显著降低机体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颖,张宗奇,赵妍,等.桂枝加葛根汤对脂多糖诱导神经炎症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2):179-184.

[2]张利青,张占刚,董献文,等.桂枝加葛根汤对神经炎症小鼠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8):78-82.

[3]田明,赵彦欣,徐强,等.桂枝加葛根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5):118-120.

[4]Tariq N,Estemalik E,Vij B,et al.Long-term outcom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pnic headache syndrome:40 patients series from a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J].Headache,2016,56(4):717-724.

[5]张坤木,张政,钟灼琴,等.桂枝加葛根汤结合推拿对颈型颈椎病后伸肌群影响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60-63.

[6]黄维.颈夹脊穴针刺法结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2):2093-2094.

[7]王芸.加味桂枝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0):978-979.

[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34.

[9]任博文,杨豪.杨氏萆薢分清饮和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6):13-23.

[10]路华杰,彭晓艳.针灸颈夹脊穴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3):42-45.

[11]张玮.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1):3466-3468.

[12]王俊.针推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9):65-68.

[13]徐颖,张利青,夏趁意,等.桂枝加葛根汤对神经炎症小鼠海马空间记忆、细胞因子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186-190.

[14]赵崇智.中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5):49-50.

[15]孙西霞.经方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会[J].河南中医,2013,33(9):1405-1406.

[16]张振华,罗晶.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3):179-180.

猜你喜欢

颈源小针刀葛根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