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16郭彧斌周江萌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译员时政译者

彭 萍,郭彧斌,周江萌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 北京 100089;2.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一、引 言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总是从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出发,在中国问题的报道上存在明显的偏差,尤其是在西藏问题的报道上,违反了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原则,严重损害了西藏乃至整个中国的形象。实际上,打造西藏的国际形象,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力,不仅仅需要加强西藏文化传播、做好涉藏旅游翻译等,更要注重对西藏时政外宣的正确翻译,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西藏政策。约瑟夫·奈(J.S.Nye)的“软实力”理论认为,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及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而当代国际政治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软实力的竞争。时政外宣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西藏时政外宣的翻译对更好地提升西藏乃至中国的软实力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基于对西藏自治区三个重要对外宣传部门(以下简称A部门、B部门和C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时政外宣翻译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的意义及现状概述

讲好西藏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好西藏的形象,也是宣传好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时政外宣是讲好西藏故事、宣传西藏形象的重要一环,因为时政外宣包括各种主题的实时对外传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动态的实时传播,有助于国外更好地了解西藏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宣传西藏。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的议员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对西藏的缺乏了解以及选举利益、党派利益等多重现实利益的考量,不时在涉藏问题上提交一些向中国施压的议案,或发表一些攻击中国的言论。由于这些议员在本国政治生活中乃至西方社会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他们的涉藏错误言行不仅对双边关系造成伤害,也对国际涉藏、涉华舆论产生了不利影响。”[1](P138)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西藏的外宣工作。就西藏外宣翻译而言,无论是西藏自治区还是国家的相关部门,都会对西藏的重大问题组织相关的翻译工作,比如西藏白皮书的发布均会提供不同语种的译本。西藏自治区也组建了三个重要的外宣部门,均配有自己的译者队伍,具体负责日常时政报道和事务的翻译工作。以上三个部门均设有审校,有内部专家审校、译者互审与外部专家审校三种形式,审校过程中都会注意到是否正确传达了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有的单位的审校也会有意识地强化以事实为根本,主要宣传文化、群众的日常生活,弱化具有政治色彩的主题。关于审校过程中对读者的关注,A部门提到一般考虑的是读者所在国家背景,如欧美、拉美、周边国家等,C部门提到会考虑到西方读者。

但是,综合考虑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力以及西藏的海外形象现状,尤其是根据笔者对三个重要部门所做的调查,发现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一)对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轻视翻译是国内外一个普遍的现象。正如美国学者韦努蒂(Venuti)指出,译者的存在似乎只是个影子,译文的合法定位显得模糊和不利,译者没有版权,只是原作者的附庸,原作者决定性地控制译文的出版,译者从没有著作权。[2](P8-9)在中国,高校管理者、大学教师、政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对翻译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笔译。这种现象在西藏自治区也不例外。在回答“译者由谁来确定”时,A部门回答说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与本部门(领导)确定,B部门回答说主要由本部门(领导)决定,C部门则未予说明。这显示,在译者选择方面,西藏外宣翻译没有统一的选择标准,有的上级主管部门甚至不参与译员的选择。实际上,外宣翻译非常重要,选择译者需要各方共同协商,从而选定优秀的译者。另外,调查还发现,三个部门的外宣翻译基本没有标准,因为在涉及到“翻译标准由谁来确定”这个话题时,被调查者基本都没有填写或选择“不清楚”,说明翻译标准的确定人比较模糊。这也说明,主管部门对外宣翻译工作并不十分重视。

对外宣翻译的不够重视还表现在翻译的报酬问题方面。三个部门的大部分翻译均由本部门的译者承担,因为本部门有自己的译员队伍。如果需要外聘翻译时,报酬是300元每千汉字左右,这即使是在上述三个部门的译者看来也是相当低的,而在其他城市基本上是中等水平。尤其是,如果重视翻译,聘请外部译员时,应该聘请资质较高的译员,这样一来,翻译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对翻译的重视首先表现在对译者工作的尊重上,而报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二)译者选择及队伍构成、译者素质与后续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对A、B、C三个部门调查过程中发现,译者的选择标准、译者的素质等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同单位选择译者的标准不同,其中A部门优先选择学者专家,其次是本单位的译员,再次是考虑是否拥有资格证书;B部门则首先选择本单位的译员,其次是是否有翻译资格证书,再次是工作经验,最后是学历;C部门则注重工作经验。

表1:三个部门译员的学历层次

在接受调查的三个部门中,译者学历普遍偏低(见表1)。三个单位的译者学历主要以硕士、本科与专科为主,没有博士学历的译者,其中B部门拥有本科学历者居多。在当今这个时代,这样的学历层次不够高,尤其针对时政外宣翻译这种对译者素质要求极高的工作,这样的学历层次显然不够理想。

以上三个部门的译者并无翻译专业教育背景,B部门与C部门的译员背景多为英语专业背景,这说明这些译者并没有接受过足够的翻译专业训练,因为我们知道,英语专业学生一般只学过基本的翻译课程,缺乏足够的翻译专业化训练,因此这些译者在翻译技巧方面肯定会存在一定的欠缺。值得注意的是,B部门还有一些中文专业背景与其他专业背景的译员,而A部门的四名译员均为除英语、汉语和翻译之外的其他专业背景。

三个部门皆无外籍译员或审校。实际上,如果译者或者译文审校队伍中有外籍译员对译文进行润色,将会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①加大资金投入。全镇核桃产业不断发展,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②奖励扶持。扶持奖励政策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干果基地和退耕还林项目,逐步壮大绿汁镇核桃产业的建设规模。结合退耕还林项目来进行的,在栽植过程中免费提供核桃种苗、化肥,种植户投工投劳和自备农家肥。③技术扶持。组建村级科技辅导队伍,加强技术指导,开展了核桃提质增效工作。

以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三个部门的译员带来一些压力。除C部门认为其面临的翻译压力较小之外,A部门和B部门均认为压力较大。三个部门所面临的具体压力类别如下图所示:

上图说明B部门面临的翻译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图中所列的五种压力,A部门则面临四种压力,C部门虽然相对前两个部门压力小,但也面临“译员数量缺乏”和“译员水平堪忧”两大困难,而这两大困难又举足轻重,亟待解决。

所以,在被问及“如有可能,贵处希望在外宣英译方面获得何种支持”时,三个部门基本上均表达了需要支持的愿望,其中A部门提出在“英语翻译人员”、“翻译审校人员”和“英语外宣翻译培训”等三个方面需要支持,B部门表示需要在“英语外宣翻译培训”方面得到支持,C部门表示在“翻译审校人员”方面需要支持。从这样的需求中,也可以窥见到时政外宣译员面临的挑战。三个部门所需要的支持请见下图:

正因为译员的素质和译审的缺乏导致译员的信心不足,在被问及“贵处翻译人员的困惑常常在于什么”这一问题时,三个部门均表达了一些困惑。

如上图显示,B部门译员的困惑最多,包含了图中列出的五种困惑,A部门为三种,C部门为一种,三个部门的困惑都包含了“中式英语比较严重”一项,而“中式英语”往往又是造成译文不被接受或不被理解的首要原因。

(三)时政外宣翻译的广识度和译文的发布手段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参与调查的三个部门均表示,西藏出台的一些政府文件中仅有少部分得到了翻译,被翻译的西藏时政要闻数量也不多。在回答“如果西藏的文件是有选择性地进行翻译,哪些翻译成了英文”这一问题时,A部门表示涉藏官方文件(如政府白皮书)和西藏涉外法律法规均翻译成了英文,B部门表示涉藏官方文件(如政府白皮书)、西藏涉外法律法规和时政要闻均翻译成了英语,C部门则回答说,只有涉藏官方文件(如政府白皮书)翻译成了英文。笔者通过网站搜索发现,“中国西藏网”和“中国西藏新闻网”均提供外语版,这说明西藏在时政外宣翻译内容方面还是相当全面的,可能只是C部门对此并不十分了解。这说明,西藏外宣翻译网站的广识度有待提高。

其次,虽然“中国西藏网”和“中国西藏新闻网”均提供外语版,但是在参与调查的三个部门中,其外宣的渠道明显不足。在回答“贵处时政外宣的渠道有哪些”这一问题时,A部门选择了“网站”、“广播电视”和“纸媒”三个选项,B部门选择了“网站”,而C部门选择了“筹备中”。

随着新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和自媒体(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的发展,西藏外宣的译文应更多地利用这些新的媒体传播渠道。而从目前看,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运用度显然不足,比如微信公众号“西藏发布”,目前仍没有英文版。

(四)对外语读者的关注度不够

读者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还表现在文本的传播和接受上。但是,我们在三个部门的调研中发现,关于西藏时政外宣是否制定翻译标准的问题,仅B部门制定了译文标准,即一是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意义和文化信息,准确无误地反映原文的内容实质;二是译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英语规范,吸引读者。A部门和C部门均未制定一定的译文标准,这说明这两个部门在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方面的工作明显不足,虽然这两个部门在回答“审校时是否考虑过西藏时政外宣英译的读者群”这个问题时,均选择了答案“是”。另外,三个部门均未曾在英语读者中做有关译文接受度的调查。可见,读者的作用在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中被忽略了。

四、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与西藏国际形象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如前所述,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直接关系到西藏乃至整个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在福柯(1970)看来,话语不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的工具,还是人们斗争的手段,他提出了“话语是权力,人通过话语赋予自己权力”[4]的著名命题,强调看似没有任何意识形态色彩的话语具有权力和利益的功能。因此,在对外交往中,赢得和掌握话语权力非常重要。如果想赢得话语权力,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H.Lassewell)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指出,任何传播行为都包括以下五个要素(5W模式),即:Who→says what→through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5](P199)由于翻译也存在谁来译以及翻译中还有哪些参与者、译什么、如何译、译文由谁来阅读以及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或受影响的程度如何,因此,从宏观角度看,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传播行为。根据传播学理论,前文提到的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解决。

(一)西藏有关各方乃至国家有关部门要提高对翻译的重视程度

长期以来,翻译活动仅被视为译者的工作,与其他人没有关联。实际上,从宏观看,翻译更是一种社会行为,有关各方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让翻译在西藏时政外宣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到有关部门均应重视翻译工作。

各政府部门对翻译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一要提高译者的待遇,如果译者是外宣或外事等部门的内部工作人员,要关心译者的工作状态;如果需要外聘译者和译审人员,应该对这些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同时提高译者和译审的翻译报酬,从而提高译者的积极性;二要对翻译的内容进行总体把控,确认哪些内容需要翻译,而且必须翻译,哪些内容无需翻译,从而让外语读者更好地了解西藏,提升西藏的国际形象;三要积极邀请有关国内外专家对西藏时政中一些惯用表达法进行外语定名,以保证不同的译者对同一现象有相同的表达,有助于加强外语读者的印象;四要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如何拓展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的发布渠道进行探讨,在重要渠道的拓展方面进行决策;五要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译文的接受情况进行访谈和调查,从而获得有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翻译工作做出更加有效的部署;六要为译者提供更好的在职培训,拓宽译者的培训渠道和内容,提高译者专业素养、职业素养以及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二)译者和译审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伦理

译者是翻译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其作用不言而喻。在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中,译者如果是政府部门的内部员工,就不应该只是把外宣翻译看作一项普通的常规工作,而是要树立一种责任感,具有翻译的职业伦理。周作人曾经将译者分为三类:一是职务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他认为,职务的翻译是完全被动的,这类翻译则只在于传化或动笔,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读者也并不看重;事业的翻译则以译书为其毕生的事业,其事业之发达与否与一国文化之盛衰大有关系;趣味的翻译乃是文人的自由工作,完全不从事功上着想,可其价值与意义也很重大,因为这种自动的创作性译文多具有生命。[6](P542-543)西藏时政外宣的政府部门或媒体部门的译者应该将职业、事业和兴趣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翻译工作视为西藏形象传播和国家话语权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部译者如此,内外部译审和外聘译者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译者才能根据上级的部署选择翻译内容,更好地打磨译文,在保证提升西藏形象和国家话语权力的前提下,让自己的译文得到更加有效的传播。

译者和译审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翻译也是一种政治行为,与意识形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7](P162)参与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的译者如果具有了这样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就会努力为塑造西藏良好的国际形象而做好翻译,讲好西藏故事,这也是对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贡献。

译者和译审也要注重自己专业素养的提高。针对前面提到的译者的困惑,译者和译审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多研究中外文的差别,从而提高自己的中外文水平,这样可以减少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更好地做到既忠实原文,又能照顾到译文读者。当然,译者和译审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跨文化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有关西藏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经常关注人民网和新华网的英文版,熟练掌握中国特色新词汇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要研究外文读者的思维,在不违背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下,采取有助于读者接受的翻译方式,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改变叙述的方式来吸引读者。译审在审校过程中,也要注意将意识形态问题和英文表达问题并重。另外,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译者和译审应积极参与翻译培训和跨文化培训。

译者和译审应利用自己的外文优势,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与外国读者接触,了解外国读者对西藏时政译文的反应、理解和接受程度,将这些状况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同时在自己的翻译中注意取舍,改进翻译的质量,从而提高译文的接受度,有效地传播国家和地方关于西藏的大政方针、西藏发生的故事、西藏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的状态等。从个人层面讲,这样做也避免了自己劳动成果的浪费。

(三)各相关方要注重加强译文的多渠道传播和多层级传播

当今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媒体和自媒体飞速发展,这些媒体形式均理应成为西藏时政外宣的对外传播渠道。正如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7](P160)

首先,继续利用传统媒体传播译文。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户外广告、通信、广播、电视等。建议继续利用国家的英文报刊(报纸和杂志)广播和电视将西藏重要的时政要闻传播出去,当然也要开办自己的英文报刊、英文广播和英文电视台,毕竟传统媒体依然拥有自己的读者群、观众和听众。

其次,利用新媒体进行译文的传播。新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等。目前,“中国西藏网”除提供中文和藏文版外,还提供了英语、法语和德语版,“中国西藏新闻网”除中文版和藏文版外,还提供英文版。这两个网站的英文内容相当丰富,对传播西藏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等现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都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建议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要更好地利用移动终端、数字电视和数字报刊发布英语及其他语种的时政新闻,尤其要利用移动终端用外语简短推送一些时政要闻。

第三,利用自媒体形式进行英文传播。自媒体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如今,这些自媒体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且自媒体除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外,个人博客、微博、贴吧、论坛等具有民间色彩的自媒体,能够使得信息在个体之间进行迅速传播。所以,西藏自治区可以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时政要闻译成英文和其他文字进行发送(例如“西藏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时政要闻),同时号召相关人员进行国内外转发,从而开启联动效应,使得有利于有效传播西藏形象的译文能够通过多渠道多层级进行传播。

总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和译文传播可以图示如下:

四、结 语

目前,西藏时政外宣翻译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对西藏自治区三个重要外宣部门的调查,对西藏时政外宣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当然,要想获得更多的数据,还需要对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开展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更多可行的做法,及时查找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一定会做得更为出色,从而为提升西藏的国际形象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鹏.让世界认识真实的西藏——兼谈如何把握涉藏外宣话语权[J].现代传播,2012(2).

[2]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3]彭萍.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福柯.话语的秩序[A].许宝强,袁伟选编.语言与翻译政治[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A].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周作人.谈翻译[A].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译员时政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时政
时政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