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落户城市意愿降低为哪般?

2018-05-15刘旭

时代风采 2018年4期
关键词:落户农民工城镇化

文 刘旭

重视城镇化背后的多元诉求,破除阻碍城乡二元的制度性因素,构建公平制度环境。但在“零门槛”前农民落户意愿不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普遍低于预期。

进城落户,曾经是多少农民的向往,现在他们为何不愿“农转”?

有人说,城市户口“含金量”不如以前高了;有人说,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有人说,舍不下农村房子、地等权益……

“我们单位有一名骨干员工,这次春节后就留在老家就业了。问他为什么离职,他说在城里虽然每月能挣4000元,但除去吃住、孩子上学等花费每月只剩1000元,老家有好的就业方式,他们就不愿意来城里打工安家了。”嘉益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制作四处工段长段俊说起年后就业情况时表示,现在的打工者对于进城落户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完成这个目标面临哪些困难?

进城容易留城难,农民工落户意愿降低

5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制造业和其他工业领域就业。作为我国第三人口大省,2017年底,河南省9600万人口中已经有50.2%是城镇居民,超过了2016年的48.5%。“这标志着河南省城乡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说,“城乡居民的就业渠道、文明程度和保障水平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自己就是城镇化的受益者,对于城镇化进程有着切身体会。”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说,他从一名吃“百家饭”长大的农家娃,进城务工后,在城镇化建设中挥洒汗水、实现价值,进而带动更多农家娃进城务工并在城市安家落户,“这几年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较多,但是也要看到许多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无法留在城里。”

“同样是农民工,在工地上,有技能和没技能收入差距很大。”黄久生说,一名木工在工地上一天是200—300元收入,搬砖工一天最多也就100元。“农民工成为市民不光户籍放开就行了,相较农村,城镇生活成本较高,农民工还得有立足城市的本事,有能力挣钱顾得上一家老小的生活才行。”黄久生调研时发现,目前农民工中有一项或多项劳动技能的人并不多,大多只能“靠力气吃饭”,靠增加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多挣钱,没有一技之长使得农民工流动性大,这也成为他们进城落户意愿低的重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在发展机会上,城市已经不是农民工向上发展的唯一通道。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回乡创业,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比城里更轻松、更惬意。

城镇化惠及农民工,农村户口“性价比”提高

除了进城容易留城难,段俊感受到打工者落户态度的变化,也与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解决“三个1亿人”城镇化工作推进关系密切,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办理居住证等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

“城镇化并不只是让农民换个户口簿、进城买房这么简单。我们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这几年受益于县城建设、棚户区改造和村企合作等,村民们陆续住上了楼房,还都转成了城镇户口。”山东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传江说,“要积极融入城市发展,还要在就业上有新突破,探索多元化致富路子。”

此外,随着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惠农直补等利好政策出台,土地价值越来越高,加上国家对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使得农村户口的“性价比”也逐渐提高。“只要在同一个省里打工,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差别不大。”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说,在郑州买不起房子,孩子上学负担也很重。而自己老家是贫困县,高考还有专项计划照顾,并不愿落户郑州。

还有人说,城市户口“含金量”不如以前高了。过去农民工变市民,意味着就业、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能享受不一样的待遇。现在情况变了,城里人也未必有“铁饭碗”;政策放开,子女上学不再受户籍限制;新农合、新农保,村里人看病、养老也有了保障。在城市生活,城市生活成本高、压力大。进了城,菜米油盐都要钱,还要承受高房价,在社保、医疗方面,也难享受真正的市民待遇。

许传江说,“愿意进城务工,不愿意落户的农民工还有很多。”

核心是人的市民化,制度保障需跟上

四川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93.7%的四川进城务工人员表示习惯城市生活,但是明确愿意将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只有10.7%。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更有优势是不愿转户的原因,养老得不到解决、住房没有保障以及失业找不到工作是打工者对转为城市户口最担心的三个问题。

2017年湖南城镇化率达到了54.62%,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由“十一五”末的6.38%,缩小到了3.9%。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胡伟林说,城镇化发展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怎么用?“人口向城镇集聚最核心的带动力是产业,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吸纳能力,有了就业机会,人口就具备了落户城镇的基础条件。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也为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提供了便利。”

“产业工人怎么在城市里生存下来是最关键的。”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营销经理张晓庆认为,要在政策上着力,在解决农民工就业、住房、维权等问题时,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有关政策时要把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在内。“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把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范畴,首次提出了城镇调查失业率。各级政府要为农民工营造一个好的就业、生活、子女上学环境,让他们在城市中来得了,也能生存得下去。”

胡伟林提醒,农业转移人口带来活力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城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是说人住到城里来了就是城镇化。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靠改革,另一方面靠托底。改革是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村转移人口吃下定心丸;托底是要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城镇化没有捷径,“农转非”背后的这些现实难题,是今后城镇化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让进城农民工真正在城里“扎根”,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样的城镇化,才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可持续的城镇化。

猜你喜欢

落户农民工城镇化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海口出台积分落户新政打通保障房商品房转换通道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