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词}

2018-05-15

时代风采 2018年4期
关键词:起征点资费消费

民生的疙瘩一个个解

今年两会,一个个惊喜接踵而至。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30%,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各个社会群体都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兴奋点。(3月6日人民网)

@一厢情愿:好的民生政策,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向、标准,还要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并通过广泛的宣传使百姓家喻户晓,通过操作性强的细则使之高效落实,建立刚性的问责机制使相关部门勤政有为。

@追梦人:托底社会政策,关键是按照“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的要求,在几个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多创造就业机会、多提供就业服务、多加强就业培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的难题,消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见面:每一项政策的推进,都会给万千家庭带来福音,并将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好的民生政策,要做到上下看齐、形成合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共振效应。只有尽快找盲点、去梗阻、畅渠道,才能把“民生红包”完完整整送到百姓手中。

@回头就是风景:托底社会政策,要提升政府效能,更要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比如已经实施的大病保险,把政府的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共同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民生建设才能更有质量、有效率。

提速降费不能“挤牙膏”

今年是“提速降费”的第4个年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3月6日《南方日报》)

@十年砍柴:网速有提升空间,资费有下降空间,提速降费还能持续推动。然而,“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一些电信运营商的降费过程,充分体现出向自己真刀实枪搞改革的难度,用户们的“获得感”并不充分。

@捕鱼人: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提速降费”关乎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宽带中国”建设,更关系到公众利益。要求运营商向流量漫游费告别,无疑是一项触动利益的“深改革”,比取消通话漫游费的难度还要大。

@还魂草: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事”,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这一切,都离不开迅捷便宜的网络、手机。不能再让大家用不起、抱怨多的电讯资费问题来阻碍人们对生活、创新发展的追求。

@灰太狼的狼:但这是时代的需求、是大势所趋,毕竟在WIFI全覆盖的大时代里,“微信、QQ”等视频通话的完善,似乎也容不得资费问题当改革发展的“拦路虎”,莫再因为小集团的利益而造成改革的“肠梗阻”。

个税改革,关注“账面”更关注“全面”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引来广泛关注。从民间广泛提议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一轮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靴子,或将落地。据财政部统计,2017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18.6%。个税增速连年跑赢人均收入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更多中国人富起来了,个税税基不断扩大,同时也在提示:要实现调节收入的初衷,个税税制应该与时俱进。(3月6日人民网)

点评:每一次提升起征点,都会惠及不少人,但随着全社会收入水涨船高,优惠面又会不断缩小,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这一次,个税起征点能提到多少?答案还没揭晓。根据税收法定原则,调整起征点必须进入立法程序,需要科学论证,也会根据征求意见适当调整。

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更精细地计量公众真实可支配收入,让征税关注“账面”,更关注“全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避免“过劳死”悲剧应从法律入手

全国总工会开展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47.1%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31.3%的职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1~4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职工占比21.6%;加班加点足额拿到加班费或倒休的职工仅占44%;没有享受带薪年假、没有补偿的占35.1%。(3月12日《工人日报》)

点评:加班过多、疯狂乃至让员工猝死,究其原因,现在职场人普遍面临较大的职业竞争,为了保住饭碗、升职加薪,不得不任劳任怨。

用人单位不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建立更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而盲目鼓吹加班,本身就是一种畸形文化,用威权和利益捆绑来强迫员工加班不仅不道德,更涉嫌违法。

想要改变现状,要有法律制度、企业规范、政府作为的合力。在一些特殊性行业、企业,当加班不可避免时,对加班时间、劳动强度、物质补偿等方面给出匹配的标准,底线同样是不损害员工身心健康。

以改善消费体验为第一诉求

今年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国各级消协组织循例披露2017年度消费者投诉案例、投诉数据。从北京、上海、四川、江苏等地的案例来看,绝大部分都与服务质量有关,共享单车、网络促销、在线旅游,以及传统重点消费领域的商品服务成为热点。(3月15日《南方日报》)

点评:投诉热点的变化,背后是“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全面升级。

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从行业角度来看,服务升级对平台来说是形成竞争力的难得机遇,是留住消费者的关键所在。

然而,无论是消费具体的商品,还是消费抽象的服务,最后都要落脚到消费体验上,以此作为改善消费环境的基本出发点。需要更加重视消费者意见,从多方面引导和推动“服务消费”继续升级。

“联网”助力大学生就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就业。这无疑向高校毕业生传递了积极的信号。(3月15日《广州日报》)

点评:在劳动人口结构调整的今天,找到工作并不困难,可找到一份与自己期待值相匹配的工作,并不容易。

“互联网+”技术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实业带来新机遇,其中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此外,一些热门的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新能源等领域,能提供不少的就业机会。

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下,共同构建一个就业信息共享的求职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就业资讯,同时为企业提供精准适配的人才推送。

猜你喜欢

起征点资费消费
国内消费
德国公布5G资费:每月无限量套餐658元
个税改革:不止于起征点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