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80米!缺氧不缺精神

2018-05-15普春昆

时代风采 2018年4期
关键词:海滨清水风电场

文 普春昆

谁不想留在繁华的都市?谁不想陪伴在亲人身边?谁不想花前月下?但是为了作,我们的风电职们常年坚守在高之他们盼望着每个月几天的休假,可以去探望亲人,但是每次总是来去匆匆。

3280米,这是云南新能源大理清水朗山风电场职工们平时生活工作的海拔高度。清水朗山风电场位于云南大理州云龙、洱源两县交界一带的西罗平山山脉兔子坪主峰北至官山主峰一带山脊之上厂区的高程在3200—3450米之间。

2018年春节送温暖活动,我们云南省煤炭电力化工工会第二慰问组心怀崇敬地去到了高地,见到了奋战在高海拔地区的风电职工,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那一张张被冷风刮过显得粗糙而黝黑、质朴的笑脸始终铭记在我的心间!

第一个见到的风厂职工

听说我们要去清水朗山风电场慰问,云南新能源公司十分重视,还担心我们是否能上去?要不请职工下山来让我们在县城里慰问?我们提出职工能上去,我们就能上去,一定要到一线看望我们的职工。

因为我们时间比较紧,一大早就飞到大理慰问中石油加油站的职工,计划中午后就赶往云龙县,要走好长一段山路,不然天黑了才会到山上了。那天恰好云南新能源公司集团的领导来检查工作,上午开完会后,副总经理鲁海滨一散会,就从昆明飞下来,飞机又晚点,将近13点他和驾驶员才接到我们。

鲁海滨是名副其实的老风电人,刚从青海调过来,老家是山东人,快言快语,一再道歉,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坐上风电场的车后,我几次对鲁海滨和驾驶员说,看什么地方方便,靠路边停下车,让他们吃点东西再走。

鲁海滨执意要赶去风电场,他说没关系,风电人经常风餐露宿,赶不上吃餐饭习惯了。一路上,鲁海滨说起风电来如数家珍,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了不少风电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风电职工的苦和乐。

要说清水朗山风电场第一个见到的职工,那就是来接我们的驾驶员高波。他结实的体格,浓密的头发,脸膛黑红,如果不说话有点像藏区的康巴汉子,其实他原来是宣威国电厂转过来的宣威人。聊起来才知道,它不仅是驾驶员,还是值班员兼后勤管理员,说起在山上,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生活用灶烂了、太阳能坏了、水龙头坏了等,都得自己修理,在这山上不仅要管好风电场,还要成为多面手,发生什么问题都得靠自己解决!

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这路尽管是泥路,都是风电场来了以后才修通的,给当地老百姓的出行也带来了极大方便。山路边背阴的地方,还见到没融化的积雪。吴波风趣地说:“前几天才下了雪,这老天可能知道工会干部跑这么远来送温暖,近两天都是阳光普照!”听他介绍,每逢雨季和冬季,都要储备一两个月的食物,要不然车辆难以下山购物,大家就只能饿肚子了。他说有一次,一辆大货车拉货上来,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车子无法下山,幸好让他们碰到,给了驾驶员10来斤马铃薯,熬过几天才得以下山。

登上最高地

随着海拔的增高,我们还是感到有些不适,感觉头有些沉重。高达80米的风力发电机就在身边,四五十米的叶片轰轰地在我们头顶转动着,远处的山峦上高高低低的“大风车”都在转动,在夕阳中看去极为壮观。

我们登上了海拔3600多米的最高点,山风强劲地吹着,自己感觉轻飘飘的!放眼望去,一览众山小,高原的风光尽在眼底。恰逢冬季,山上荒草连连显得几分荒凉,山中小小村落升腾着袅袅炊烟,轻纱似的云彩悬挂在山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鲁海滨介绍说,清水朗山风电项目于2014年4月27日投产。一期朗山工程单机容量1.5MW,风场装机33台;二期千岭山风电装机27台。从投产至2018年1月,清水朗山风电场完成发电量4.06千瓦时,千朗山完成发电量2.39亿千瓦时,共完成了发电量6.45亿千瓦时,上缴增值税(销项税)4901.33万元,耕地占用税1595.42万元,所得税152.68万元。

这不仅造福了地方,也为国家新能源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里只有15名风电职工,他们如同山中的青松一样坚忍不拔,在深山中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与风电职工们相聚在高山

我们的车在山路上前进,一路风尘。下午5点多钟,终于来到了清水朗山风电场,职工们已经早早等候在大门外,对我们的到来感觉到他们很激动,就像看到久违的亲人和朋友。

一起走在路上,年轻的风场场长蔡鹏带着职工和我们一路走一路介绍情况,这里有几难:呼吸难,由于空气稀薄,特别是北方来的职工很难适应,高原反应比较大;出入难,雨雪天,那就要困在山上了;饮水难,原来在山下一公里多处打出了水源,发生地震后水抽不上来了,下山背水一趟,下去20多分钟,爬上来就差不多要花3个多小时,背水上来真是累得精疲力尽;找对象难,小伙子们长年累月在这野外,回去探亲时间又短,找到个理解的人不容易!常言都说:有女不嫁风电郎。请工会组织也要当当红娘了。鲁海滨风趣地说。

行走在办公区,这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整洁干净。走进总值班室,这里可以监控到每一台风机,这里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刚好当班的年轻人叫耿磊,还不到30岁,家在宣威,孩子刚出生几天就回到岗位上,还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要在山上值班26天才能轮休,等他回去孩子刚好满月了。

职工反映说:这里的生活相对单调枯燥,文化生活特别少,缺乏阅读的书籍,网络信号也不是太好。蔡鹏说:虽然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一定会坚守,利用有效的时间多学习钻研,苦练内功,外塑形象,努力为云南的新能源事业添光加彩!

夜幕降临了,山上的冷风呼呼地吹着,感觉温度骤然降了下来,但是我们相聚的热情充满了温暖,我们围坐在火炉旁,即兴地表演节目,我也为职工们演唱了《儿行千里》,情到深处我们的眼眶都湿润了。谁不想留在繁华的都市?谁不想陪伴在亲人身边?谁不想花前月下?但是为了工作,我们的风电职工们常年坚守在高山之上,他们盼望着每个月几天的休假,可以回去探望亲人,但是每次总是来去匆匆。

望着远处黛色的群山,天空就像一块巨大的天幕,除了风场的灯光,我再也看不到附近有一丝光亮。离别的手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都期待着下次的相聚。我们的车穿行在黑夜里,冷风瑟瑟。我们的心情难以平静,我的耳边还回响着风电职工的话语:“感谢省上的工会第一次来到我们这里,我们的心里无比温暖。我们一定确保好安全生产,在实践中提升业务素质,维护好设备,树立好正确的“三观”,努力争做“四有职工”,工作的地方苦,我们的精神不苦;这里缺氧,但是我们不缺精神!

站在3280米高地真切地感受,写一首《追风人的梦》的歌曲,献给奋战在高山之巅的风电职工,是我内心里对他们的礼赞!

拥抱着彩云南的霞光,

脚踏着七彩的大地。

高原的风啊尽情地吹,

伴着追风人的梦想飞翔。

有风吹过的地方,

就有我们坚实的足迹。

造福百姓是我们担当的重任,

开发新能源是追风人的风采。

啊,

风电倾注了高原前进的力量,

拼搏奉献只为那真情温暖。

追风人的梦,

就是奉献的梦,

追风人的梦啊,

就是无怨无悔的青春梦!

坚守着追风人的理想,

敲奏着奋进的声响。

高原的风啊激情地吹,

吹进追风人的火热胸膛。

有风吹过的地方,

就有我们不懈的追求。

绿色环保是我们风中的摇篮,

创造新能源是追风人的使命。

啊,

蓝天白云间谱写和谐的篇章,

爱岗敬业只为那旗帜飞扬。

追风人的梦,

就是温馨的梦。

追风人的梦啊,

就是幸福美丽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海滨清水风电场
战灭歼菌细
只为清水润万家
夏日海滨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Dual Neural Network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清水一盏可供莲
清水芙蓉不自夸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探求风电场的远景
代力吉风电场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