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阳借香榧 变身“绿富美”

2018-05-14刘金理

浙江林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松阳香榧造林

刘金理

早在明代,松阳就有种植榧树的记载,现在自然分布的古榧树几乎遍及松阳各个乡镇。20世纪90年代,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先发地区的指导帮助下,松阳县着眼长远,通过引种试验、充分论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将香榧和茶叶同步培育。历经20余年的深耕细作,现已初步形成了“平原茶发家,山区榧致富”的惠民产业格局,并成为全省“香榧南扩”的先行区和示范县。11月6日,第五届中国(松阳)香榧节在松阳召开,更为松阳香榧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山区地区加快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截至2017年,全县累计发展香榧7.1万亩,涉及全县19个乡镇(街道)230余个山区村、2个国有林场,涉及农户1.1万余户,形成了千亩以上连片种植集中村5个,百亩以上基地63个,零星种植重点村115个。全县建立香榧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64家,通过工商注册的香榧品牌有余叶、雅贞、小白麻、玉清丰、卯山、黄山头等15个;并成功注册“松阳香榧”地理证明商标。2018年全县开始试产面积在4000亩左右,预计青果产量达10万公斤以上,今后将保持逐年增长。

精准施策   种好“帮扶树”

为推进香榧产业发展,县政府制定了松阳香榧产业发展的十年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先后出台了扶持政策和行动计划,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2亿元用于精准帮扶。特别是立足山区实际,倡导“一人十棵香榧树、脱贫养老两不误”,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田头地角、自留地、抛荒地等区域栽种香榧,并探索香榧与茶叶、黄菊等作物套种,按株数给予补贴(大苗每株补60元),着力盘活闲置用地、做活林下經济、助力群众增收。并先后4次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逐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推进香榧产业发展。

政策扶持。2009年制定出台了《松阳县扶持香榧产业发展意见》(松政办发〔2009〕49号),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香榧产业发展,给予150元/亩补助;2010年将扶持资金提高到100万元。2011年开始将香榧产业列入重点欠发达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项目,每年安排扶持资金300万元,大苗造林扶持500元/亩,零星造林15元/株;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香榧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松政办发〔2013〕14号),将香榧大苗造林扶持提高到800元/亩;2014年又出台《松阳县加快推进香榧产业发展意见》(松政办发〔2014〕97号),县财政每年安排香榧扶持资金500万元,香榧大苗造林扶持1000元/亩,重点村零星造林70元/株;2017年开始,继续以“两山一类”扶持政策(松政办发〔2017〕203号)推动香榧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香榧扶持资金700万元,香榧大苗造林扶持1200元/亩,零星造林60元/株。在香榧造林给予基地扶持外,还对林区道路、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扶持,以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财政扶持。致力于林业金融产品创新,先后开展了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村级互助社担保贷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等产品推广,2018年1—9月,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亿元。还创新开展了香榧基地预期收益抵押贷款新模式,借款人以《松阳县香榧(油茶)基地经营状况鉴证书》记载的香榧(油茶)基地的预期收益(或资源资产价值)作抵押,金融机构根据该基地的预期收益(或资源资产价值)总额的一定比例发放贷款。目前,合作银行主要以农商行为主,恒通村镇银行、稠州银行、民泰银行3家银行表示极大的兴趣。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香榧基地抵押贷款620万元,该模式以基地预期收益为评估,以森林保险为保障,将进一步减轻榧农负担、降低种植风险。

聚指成拳   种好“希望树”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广初期,注重乡贤引领作用和基地示范效应,动员本地精英翘楚按照“可看、可赏、有效益”的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园。目前,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连片种植集中村5个,百亩以上基地35个,50亩以上示范基地28个,其中大东坝镇上寮山香榧主导产业示范区、玉岩镇棋盘山精品园两大基地创成省级现代林业园区。每年评选1个香榧精品园和5个香榧示范基地,给予精品园10万元、给予示范基地3000元的奖励。依托这批精品园中的探路者,还成立了全市首个香榧产业协会,有效推动了完熟采摘等行业自律规则。

发挥行业自律作用。2010年10月,在县政府的推动下,成立了松阳香榧产业协会。协会吸收了香榧种植户和林技人员107名作为协会会员,并积极发挥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协会还创建了松阳香榧产业交流微信群,通过微信这一交流平台,协会会员进行生产交流,林技人员开展答疑解问;每年组织会员开展香榧种植、加工、经营等方面的现场交流和考察学习,推进香榧行业经济合作,提升协会会员的产业认知水平;开展行业自律,2017年香榧产业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协会发出了香榧完熟采摘倡议,引导行业自律,培养会员良好生产习惯,提高松阳香榧原材料品质,为松阳香榧品牌建设打好质量基础。香榧协会与行业主管部门配合默契,形成良好的互动,共同推进松阳香榧产业的健康发展。

召开香榧产业现场推进会。自2013年开始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县香榧产业推进会,通过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后进表态、实地参观等形式推进产业发展,参加会议人员主要有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种植大户、重点村代表、林技人员等,每年县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从而提升林农种植信心,加强技术创新,形成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

科技支撑   种好“致富树”

产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直以来,松阳县政府高度重视香榧产业科技能力建设。2006年,聘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韩宁林研究员来松阳指导;2007年,聘请诸暨市香榧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金昌为政府香榧产业发展顾问;2014年,争取到浙江农林大学香榧科技特派员团队入驻松阳;2017年,建立国家香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南工作站,聘请黄坚钦、戴文圣、吴家胜、李金昌等9位专家为松阳香榧产业科学健康发展问诊把脉。

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与科研院所及高校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双向互动,不仅与浙江农林大学等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还连续5年组织林技人员外出培训深造。在浙江农林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已连续两年开展花粉统一采购免费发放活动,惠及41个香榧基地、2000余户零星种植户,实现人工授粉1万余亩(每亩25株),有效解决了花粉供应不足的阶段性问题。县林业部门切实加强技术培训,每年组织林技人员到诸暨、东阳、嵊州等香榧生产先进县市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及时组织林技干部深入重点乡镇、村、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打通了林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每年在全县评选科技示范户10户,培育专家型农民,在当地形成传帮带作用。

贴心服务确保成效。为防止只种不管的现象发生,从2013年开始,对10亩以上的连片香榧基地,植株保存率85%以上,苗木生长良好的,连续3年给予扶持;2017年通过政策调整,提倡生态种植和有机肥上山,倡导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抚育补助从50—150元/亩调整到200元/亩。为了有效应对香榧雄树发育滞后、雄花花粉供应不足的问题,保障初产基地香榧的产出,2017年县林业局筹措资金购买了香榧花粉28.55公斤,2018年购买花粉34公斤,赠送给榧农。

研究先进生产技术。鼓励林技人员开展香榧科研活动,积极推广容器苗造林、人工遮阴、人工辅助授粉、林下套种等先进生产技术。先后完成“香榧幼龄期生态栽培技术研究”“细榧繁育与栽培技术示范”“山区茶园套种香榧技术推广与示范”等技术推广项目11个,其中获得省科技兴林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完成《人工榧树林嫁接香榧建园技术规程》《山地茶园套种香榧技术规程》等县级地方标准的制定,为松阳香榧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松阳香榧造林
枝头浓缩的千年时光
全国首个榧文化研究会在柯桥区稽东镇成立
数字
何处是松阳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浅析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楼上楼下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
嵊州香榧品牌建设要走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