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20年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

2018-05-14李征周小勇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引言大学英语

李征 周小勇

摘要:该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外语教育技术相关文献进行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揭示了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的核心领域及其特征、外语教育技术研究者合作网络、外语教育技术的关键文献及前沿文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英语是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阵地;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外延很广,但深度有待挖掘;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正发生从模式建构到实证研究的转变;合作研究有待加强。该文回顾了过去20年信息技术支撑外语教学研究的特点并就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外语教育技术;CiteSpace;大学英语

一、引言

外语教学历来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桥头堡,从收音机到电视,从电脑到因特网,每一次信息技术的变革,都会给外语教学带来新的理论和实践,推动着外语教学不断进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给外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的同时,也让人眼花缭乱。外语教育技术演进的路径是什么?研究的热点问题都有哪些?需要注意哪些研究误区?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有哪些?本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索引资料,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获取的文献索引资料的知识单元进行分析,力求探索外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网络、跟踪国内其研究走向、发现在此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术期刊、研究者和参考文献,尝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采用的可视化分析软件是美国DrexelUniversity陳超美研发的CiteSpaee(5.0版本)软件,该软件适合多元、分时、动态复杂网络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学术论文、期刊和作者之间的共被引关系,绘制科学知识图谱。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搜索范围为外国语言文学类期刊和教育技术类期刊,其中外语类期刊主要包括《外语界》《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现代外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主要期刊,也包括少量大学学报;教育技术类期刊包括《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等。对于外语类期刊,搜索方式为关键词搜索,分别以“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多模态”“MOOCs”“慕课”“翻转”等为关键词独立搜索;教育技术类期刊,分别以“外语”“英语”关键词独立搜索。以上搜索的发文年代均为1998-2017年,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剔除重复后,析出文献总数为1150条。检索结果按照CiteSpace规定格式以“全记录并且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方式保存,经过数据转换形成可供CiteSpace分析的文件。

三、数据分析和讨论

(一)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领域

CiteSpace可以根据文献共被引关系通过自动抽取施引文献的关键词或名词短语产生聚类(Cluster)标识,用以归结研究聚焦点,每一个聚类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联系相对紧密的独立研究领域。我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绘制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核心领域知识图谱。具体参数设置如下:文献出版“时间”为“1998-2017”;时间切片单位为1年(即抽取每个年度出现频次最高的50个关键词);“Term Source”为“Title”“Abstract”“Author Kevwords”和“KevwordsPlus”(即将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诃设为抓取漏;“NodeTypes”为“Keyword”(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得到的聚类图形如图1所示。

图1中的圆圈代表该关键词的中心性(Centrality),中心性是一个用以量化点在网络中地位重要的图论概念。中心性可以显示领域的结构和动态本质。中心性以节点(年轮)显现,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频次越多,节点越大。由图1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英语教学、教学模式、外语教学、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建构主义、英语写作、多模态、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语料库、课堂教学依次为出现频次最高的20个关键词,说明这些领域是近20年来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CiteSpace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一定的算法检测文献或者关键词突变系数(Burst),即图1中的深色圆圈,这是衡量文献或关键词前沿性的一个指标。由图1可以看出,英语教学、多模态、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英语写作、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和语料库依次为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前沿议题。表1详细列举了以上关键词的频次(Frequeflcy)和突变系数(按照突变系数降序排列)。

通过比对关键词共现分析示意图中的节点大小和突变特征,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我们发现所有关键词中“大学英语”的节点最大,后台显示的频次为158次。这表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献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进一步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在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表示研究前沿性的突变系数却不高,甚至没有被软件检测出来,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重点不突出,研究焦点较分散。下页图2显示了节点“大学英语”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连线粗细代表了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粗,代表联系越紧密。从下页图2可以看出,与“大学英语”相连的节点非常多,几乎包括了与外语学习有关的所有议题。下页图2中深色圈意味着与大学英语相关的前沿议题,分别为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建构主义和合作学习、多模态、语料库、教学设计、实证研究等。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教学设计、语料库和实证研究,尽管这几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不高,但节点的颜色较深,说明这是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最前沿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次,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个重要的特点是重模式建构,轻实证研究。图1中的关键词“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出现频率达到了70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键词“实证研究”,在图1中几乎不可见,但在下页图2中的突变系数却很高,显示为前沿研究议题,遗憾的是,出现频率只有9次。当然,实证研究不足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通病,现有的实证研究也存在“规模小、时间短、类型单一、重复验证少、结论影响弱”等问题。我们呼吁外语教育技术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实证研究,既要建构基于外语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也要验证这些模式的效果,这样的研究才更具有说服力。

令人欣慰的是,外语教育技术中的实证研究转向已经在形成当中,实证研究突变为前沿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图3是关键词共现分析的时区视图(Time Zone View),可以更直观地显示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从图3可以发现,1998-2001年期间,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比较注重教学模式的建构;2001-2004年的研究热点为大学英语,尤其是大学英语相关的教学改革;2004-2006年间,自主学习和网络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实证转向发端于2007-2010年间,其中写作教学成为研究热点;2010-2013年间,外语教育技术的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逐渐增加,實证研究尽管规模不大,也在这个时段成为研究热点;2013-2016年间,翻转课堂、慕课成为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方向。2016年以来的热点相对不是非常集中,未在图3中显示出来,通过查看后台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几个相对集中的热点:多模态语篇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和SPOC。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外语教育技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必然是大规模、持续性的复杂实证研究。

由上分析,并结合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特点,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形成期(1998-2004)、外语教育技术全面发展期(2004-2010)和外语教育技术的深入展开阶段(2010至今)。在初期阶段,互联网正处于发展初期,外语教育技术更多是单机版的电脑辅助教学,研究多集中在如何和怎样将技术与外语教育整合,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推动外语教育技术进入新的网络时期,如何高大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一文中探讨了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发展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深刻影响。理论方面,多以建构主义为支撑,分析和探索外语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方面,多以相对宏观的研究为主,表现为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等热点关键词的出现。在全面发展阶段,研究不再局限于外语教育技术合理性以及整体模式,学者们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具体环节的应用,表现如下热点关键词:自主学习、口译教学、阅读教学。伴随移动互联的发展,移动学习和多模态在这个阶段的后期成为新的热点。例如,有学者对移动英语资源的设计展开研究,提出“增强人机交互的设计是未来移动英语学习资源发展的方向,人机交互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英语学习活动中最为基本的交互形式”,实证研究成为新热点,体现出外语教育技术的精细化发展特点。深入发展期,外语教育技术研究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伴随互联网的技术升级,“网速高,费率低”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发展,表现为翻转课堂和MOOC成为热点,王守宏认为“以网络‘慕课平台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以内容为依托的ESP外语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英语水平和思维能力”。

(二)作者合作网络与共被引分析

利用CiteSpaee可以分析某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我们以3年为—个切片区间,对1998-2017年间发表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作者进行了合-作网络分析,得到如下页图4所示的效果图。从下页图4可以看出,国内外语教育技术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或者联系并不频繁,比较明显的只有三个合作网络。其中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陈坚林、四川外国大学的马武林、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的胡加圣、同济大学的张德禄、西北师范大学的武和平、曹进和靳琰组成的合作网络是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唯一的跨地区合作网络。一个简单的推论是作者合作网络代表了该研究领域的精细化程度,学科发展越深入,作者之间的合作越频繁和紧密。从这一点上来说,外语教育技术作为一个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体系的成熟需要本领域的研究者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作者共被引代表了—个领域的核心研究者。我们以3年为一个切片区间,对1998-2017年间发表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作者进行了共被引分析,以时区视图方式呈现,得到如图5所示的效果图,图中深色圈代表了研究领域内的领军人物。按照时间顺序,早期共被引频次较高的研究者有Langage Learning&Technology的创刊主编Mark Warschauer、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先驱何克抗、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先驱何高大、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束定芳等。值得—提的是,2004-2005年间,软件捕捉到的关键研究者是文秋芳,他是研究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专家,而图3显示当时的研究热点是自主学习,因此研究者非常关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策略。图5还表明陈坚林是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承上启下的中坚学者,对推动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尤其是外语教材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GnHlher Kress和国内学者张德禄、朱永生和杨永林在2010-2013年间的高共被引则代表了多模态、信息技术辅助的写作、阅读教学成为研究热点,这一点也与图3显示的结果相吻合。张金磊代表着外语教育技术研究新生代学者,其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代表了近年来外语教育技术的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引言大学英语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