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体验与应用的深度分析研究

2018-05-14耿洁徐健锐龚婷婷裘艺默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关键问题职业院校

耿洁 徐健锐 龚婷婷 裘艺默

摘要:该研究从互联网学习满意度、适应性、适合性、支持服务度、需求支持度等方面,客观展现和深度分析当前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水平,揭示出当前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的主要矛盾,即开展互联网学习的强烈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建设之间的矛盾。建议聚焦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的主要矛盾,以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教师和学生满意为标准,破解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均衡优质的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服务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体验与应用;关键问题

随着《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深入实施,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互联网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替代蒸汽机、电力、计算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互联网学习作为新的学习形态,正在快速发展。

2016年职业教育率先开展了全国性的互联网学习专项调研,对校园互联网接入率、可上网教室占比等围绕互联网学习的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现状描述。2017年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围绕互联网学习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组织了以互联网学习体验和应用为重点的专项调研。

一、基于互联网学习体验和应用的分析框架

该研究问卷于2015年底通过专题讨论、实地调研、专家论证、文献参考等方法形成初稿,又经过德菲尔法完成问卷测试稿,并经过10所学校的预试验,再次进行修正,2016年下半年正式应用。本次问卷是在2016年问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与优化,并提出了“互联网学习评价框架EDM模型”,确定了问卷的3个维度和10个方面,即互联网学习环境(Learning Environment)、互联网学习开展(Learning Development)和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Learner Maturity)三个要素维度。其中,互联网学习环境包括学习可接人性、学习环境、学习服务;互联网学习开展包括学习类型、学习实践、学习效果、学习体验;互联网学习者成熟度包括学习动机、互联网学习适应性、互联网学习自控力和互联网学习素养。

本次调研以综合经济实力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较好的广东为主,兼顾山东、上海、辽宁、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意在通过互联网学习接入性满意度、互联网学习条件满意度、互联网学习需求满意度、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以及互联网学习适应性、互联网学习条件适合性、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度、互联网学习需求支持度、校园网学习需求支持度等多项指标,描述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的现状,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水平。调研对象为职业院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共收到有效问卷14124份,其中教师问卷1189份,学生问卷12935份。

问卷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包括信度和效度检验。总问卷的a信度系数为0.912,问卷信度越好。数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223-0.581之间,有中等程度相关;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在0.511-0.754之间,存在较高相关,问卷不同维度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能较好地整体反映所调研内容,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二、互联网学习体验与应用结果与分析

(一)互联网学习环境接入性满意度过半,半数教师和学生每天进行互联网学习

63.74%的教师对学校接入网络进行学习的网络响应速度满意,26.83%的认为一般。49.98%的学生对学校接入网络进行学习的网络响应速度满意,33.39%的学生感觉一般。45.34%的教师平均每天互联网教学时长为0.5-2小时,19.93%教师时长超过2小时,34.73%教师时长不足0.5小时。52.83%学生的每天互联网学习时间在0.5-2小时,31.28%的学生学习时间超过2小、时,10.51%的学生学习时间不超过0.5小时,5.38%学生没有进行过互联网学习。智能手机是教师和学生最常使用的互联网学习设备,其次是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最不常使用的是平板电脑。

(二)互联网学习支持条件、资源供给等环境满意度过半,校园网学习资源满意度未过半

62.91%的教师认为学校提供的开展互联网學习相关条件十分充分,28.34%认为条件一般。在互联网学习条件保障上,多数教师认为开展互联网学习条件不充分(主要是硬件条件,其次是教学资源、软件条件和配套政策)。66.87%的教师认为当前互联网环境适合教师组织开展互联网学习,认为一般的24.81%。68.84%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学习为他们创造了—个积极的学习体验,4.58%表示不同意,26.56%对此问题持中立态度。68.37%左右的教师对互联网教学需求的支持感到满意,认为一般的24.73%。63.84%的教师确认在校园网上有上课可以使用的学习平台。69.66%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上有上课可以使用的学习平台,还有30.34%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上没有学生上课可以使用的学习平台。学生使用校园网学习平台主要是进行课程学习,其次是浏览选择课程和提交作业,再次是仿真实训、参加考试等。

42.89%的教师认为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能够支持开展教学;37.51%的教师认为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但能够支持自己当下开展教学的较少;16.15%的教师认为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还有3.45%教师很少关注互联网教学资源。62.84%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很丰富,能够支持学习;24.11%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很丰富,但能够学习的较少。

37.18%的教师认为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很丰富,但与互联网上的资源相比还是较少;42.05%的教师认为教学资源不足以支持教学,还有12.28%的教师没有关注过,8.49%的教师没有找到过教学资源。49.28%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上可利用的资源很多,使用很方便;18.10%的学生认为校园网的资源很多,很少有适合自己的;16%的学生认为学习资源较多,自己使用的不多;4.64%的学生认为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

学生最常用的课程网站,其次是学校的教学平台和视频直播平台,电子期刊库、报刊网站、论坛社区也占有一定比例。对选修校内外网络课程,63.86%的学生表示学校支持并给予学习成绩认可,8.02%的学生表示学校不支持、不认可。

(三)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及满意度过半,七成以上教师和学生认可的网络课程价格在200元以内

58.87%的教师表示在组织互联网学习时获得过线上或线下的支持服务,41.13%教师表示自己没有得到支持。44.68%的学生在进行互联网学习时获得过线上或线下的支持服务,55.32%的学生没有获得过。69.99%教师对现阶段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感到满意,有25.57%的教师表示一般。62.39%的学生对现阶段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表示满意,30.96%的学生感觉一般。46%的教师认为自己开设一门互联网学习课程的市场价值在100以内,有26%的教师认为在100-200元(不含100元,含200元),还有17%的教师认为在200-500元(不含200元,含500元),仅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在500元以上。对互联网学习课程,56.11%的学生能接受的一门互联网学习课程最高价格在100元以内(含100元)。24.54%的学生接受的最高价格在100-200元(不含100元,含200元),12.13%的学生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在200-500元(不含200元,含500元),3.99%的学生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在500-1000元(不含500元,含1000元),仅有3.23%的学生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在1000元以上。

(四)互联网学习类型仍以课堂内容传递为主,主要形式仍是自主学习

在进行互联网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是以课程内容传递为主的教学,其次分别是以教学活动组织管理为主的教学、以虚拟情境探究为主的教学、以学习讨论为主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进行的学习类型主要是自主学习,其次分别是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个性化学习、学习诊断与分析等。学生进行互联网学习时,主要是寻求作业支持和答疑、获得习题和真题题库、提升学习方法;且自主学习多于协作学习。

(五)近八成教师组织开展过互联网学习,六成以上教师认可互联网学习改变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18%的教师在所有实训课程中组织开展互联网学习;27.59%的教师在一半的实训课程中开展过;30.45%的教师仅开展过1-2次;23.97%的教师没有开展过。28.95%的学生每周有一半及以上的课程进行互联网学习,40.69%的学生每周不到一半的课程进行互联网学习,17.35%的学生每周仅有1-2次互联网学习的课程,13.01%的学生没有互联网学习课程。69.05%的教师认为在开展互联网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23.72%的教师认为转变不明显,7.23%的教师认为没有转变。63.50%的教师表示互联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25.99%的教师表示不明显,10.52%的教师认为没有改变。64%的教师认为互联网已经对课程实施产生了整体性影响,26.32%的教师认为影响不明显,9.67%的教师认为没有影响。63.58%的教师认为互联网已经对课程评价产生了整体性影响,26.83%的教师认为影响不明显,9.59%的教师认为没有影响。学生在选择互联网学习产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资源和功能、资源内容的全和新,其次是功能易用性,较少考虑他人推荐和学习支持服务。

(六)近八成学生认可互联网学习,影响互联网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自控力

54.26%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适用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25.45%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学习功能较多较全,但是学习质量和效率较低;17.45%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学习的形式自由,可是学习内容不够丰富实用,有待提高。2.88%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学习形式太过于自由、不实用,一点都不适合学习。学生们认为,互联网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主要是知识学习,其次是信息查找和搜集能力提升、批判性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对创新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学习自律性的培养帮助较少。在教师看来,影响学生互联网学习的主要因素排前三位的是学生自控力不强、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没有时间或者精力引导学生、互联网提供的有利于学习的资源不足。32.73%的学生表示会出现“我每次都只想上网呆一会儿,但常常一呆就很久下不来”,34.82%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32.45%的学生表示不會出现这种现象。32.47%的学生表示“不能上网会带来焦虑不安,且网络能够有效缓解”,33.84%的学生表示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33.69%的学生表示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在进行互联网学习精力不集中时,55.16%的学生会积极调整,继续学习;19.29%的学生暂停学习,先浏览其他的内容;18.42%的学生转向书面学习;7.14%的学生放弃在线学习,休息为先。

(七)教学任务过重成为影响教师互联网学习开展的主因,网络信息繁杂成为影响学生互联网学习开展的主因

在教师看来,影响其开展互联网学习排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教学任务过重、教学支持服务不足、网络环境不稳定。教师在选择互联网学习产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内容和资料是否更全更新、资源和功能是否满足需求、功能易用界面美观。影响学生进行互联网学习的主要因素是网络信息繁杂不方便过滤、网络资源收费和缺乏网络技巧。

(八)近六成学生互联网学习动机强烈,问题解决是教师和学生互联网学习主要动因

75.40%学生赞同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3.90%的学生不赞同,20.7%的学生持中立态度。59.69%的学生有强烈的互联网学习意愿,6.43%的学生缺乏互联网学习意愿,有33.88%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主要动因是解决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其次是有学习的兴趣、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开展互联网教学过程中关注度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教案课件类资料、教辅试卷和习题、仿真实训资源的丰富程度,其后分别是教学辅助管理系统、与自身专业发展相关的资源及在线学习活动、与同行和专家交流的渠道、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与论文发表和评定相关的资源。在互联网学习资源中,最吸引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视频、动画,其次是PPT和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文本、VR/AR/MR、录音吸引度较小。

(九)九成以上的教师和学生能够适应互联网学习,网络查询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主要方法

在适应“互联网+”环境下开放的教育理念上,39.19%的教师能很好地适应和实施,58.70%的教师表示可以适应但无法很好实施,2.10%的教师无法适应。61.37%的学生适应互联网学习,6.54%的学生不适应,32.09%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在互联网上学习不适应时,学生常出现的心理反应是焦虑不安、疲惫,其次迷茫、缺乏安全感。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遇到问题时,最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寻求同事帮助,其次分别是是寻求学校网管帮助、自行上网搜索解决方案以及找互联网服务单位,只有少部分教师直接放弃。在互联网学习时,学生遇到问题主要是通过网络查询解决,其次是求助老师和同学帮助,再次是查询书籍资料和放弃问题等以后再解决。

(十)技术支持需求排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前列,九成以上学生具有信息检索和甄别能力

教师在开展互联网教学的过程中最想得到的支持是技术支持,其次分别是领导的支持、专家学习理念支持、学生技术应用支持和同伴交流分享支持,几乎没有教师不需要支持。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可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成绩管理,其次依次是布置和批改作业、开设课程、学生学习评价、组织考试和组织仿真实训,但仍有6%的教师从未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使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平台或服务主要用于查资料以便更好地备课,提升互动效果、给学生布置练习类学习任务,其次用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实施、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再次用于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诊断评价等。66.68%的学生能够快速借助互联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28.07%的学生可以找到,5.25%的学生不能找到。34.81%的学生会将网站的权威性作为网络信息真实性的依据,24.86%的学生通过阅读内容来证实,15.02%的学生看信息发布的权威性,19.14%的学生通过比较其他信息来源做判断,6.16%的学生没想过要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

三、结论、关键问题与对策建议

综合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调研结果和本次2017年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体验与应用重点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当前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的环境还正在构建和形成,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的开展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的成熟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调研揭示出当前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的主要矛盾,即开展互联网学习的强烈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建设之间的矛盾。调研也反映出职业院校对“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的影响”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深入,当前互联网时代是技术的巨大发展时代,技术将成为生存必须的环境,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驾驭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当基本认知方式都发生改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教育大厦必然发生意义深远的改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育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因此,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聚焦职业院校互联网学习的主要矛盾,以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教师和学生满意为标准,破解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均衡优质的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服务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互联网学习全面、均衡发展。

(一)以破解主要矛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创造优良互联网学习环境

当前,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快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f生影响日趋明显。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但还存在着校园互联网接入率88.14%、9.81%的主干宽带达到10000M、47.92%百兆桌面和50%左右的互联网学习接人性满意度之间的矛盾,还存在着55.49%可上网教室、28%有线接入端口数或无线密集覆盖且能全部满足所有学生上课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人均带宽2M以上)的学校与50%左右的互联网学习条件满意度之间矛盾,还存在着只有5.12%的学校提供的在线课程数量占学校所有课程比例超過50%、0.31%的学校在线课程比例达到100%与50%左右的互联网学习需求满意度之间的矛盾,还存在着43.89%的学校建有网络教学/学习平台、64.68%的学校教师没有线上辅导与50%左右的互联网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之间的矛盾,如图1和下页图2所示。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都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或者去定义整合的内涵、实质),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与关键;没有实施由信息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或者是只关注了如何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

因此,需要将互联网学习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教研、管理的基点和核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准确把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内涵,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扎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项目,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构建教师满意、学生满意的互联网学习优良环境,全面提升互联网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二)以突破认知瓶颈为着力点,提高教师对互联网学习的认识,深度推进互联网教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互联网学习的开展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支知技术、懂方法、会应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不能有效地推进互联网学习。调研显示,33.13%的教师对组织开展互联网学习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60.81%的教师无法很好实施互联网学习或无法适应互联网学习,36.51%的教师对互联网改变自己教学方式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35.99%的教师对互联网已经对课程实施产生整体性影响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36.43%的教师对互联网已经对课程评价产生整体性影响持不确定或否定态度,还有34.73%教师平均每天互联网教学时长不足0.5小时,54.42%的教师在实训课程中只开展过1-2次互联网学习或没有开展过,如图3所示。调研还显示,教学任务过重是影响教师开展互联网学习首位因素,教师还缺乏充足的时间、充足的精力对互联网学习进行认识和感受;教师在组织开展互联网教学过程中还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还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教案课件类资料查找、教辅试卷和习题的应用,对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的开展还缺少实践探索。

“互联网+”是智慧时代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必然,教师走向智慧化,成为创新创造的激励者、指导者、协同者、陪伴者。因此,需要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抓住教师这个关键群体,拓展多种渠道,建立多条路径,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加大教师对我国信息化建设政策、“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政策的认识;建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整合的推进机制,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院校考核制度,将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指标,将开展互联网学习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创造开展互联网学习的良好环境。

(三)以提高自控力为难点,提高学生对互联网学习的兴趣,精准引导互联网学习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对互联网认同度高,互联网学习意愿较强,调研显示,84.11%的学生每天进行互联网学习超过半小时,68.84%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为他们创造了积极的学习体验。但还存在着自控力不强、适应度不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互联网依赖,如67.55%的学生不能把握自己上网时间,66.31%的学生不能上网会出现焦虑不安。

因此,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学生强大吸引力的特点,将学生对互联网的高度认同转化为深厚的学习兴趣,将深厚的互联网学习意愿转化为探究性的互联网学习行动,提高教师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策划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内外、學校内外网络化的泛在学习环境,建立学习追踪制度,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精准引导学生互联网学习,让学生知学、能学、会学、乐学。

(四)以化解资源困境为重点,加强互联网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互联网学习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支撑之一。目前学校提供的教与学的方式与学生喜好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表现为教师对新一代学生特征的不熟悉和家长对自己孩子行为的不理解,本质上是“数字一代”学习者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教育思维方式之间,冲突的体现。调研显示,53.66%的教师和37.16%的学生认为互联网学习资源还不能满足学习,42.05%的教师和22.74%的学生认为校园网上资源还不能满足学习;只有5.12%的学校提供的在线课程数量占学校所有课程比例超过50%;74.18%的学校校本在线课程或教学资源无共享服务等。

因此,要加快制订数字教育资源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多机制、多途径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制度,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继续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探索实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试点专项,以先建后补方式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职业院校广泛应用,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

(五)以人为根本,着力提高广大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高互联网学习成熟度

未来互联网对学习的革命性影响将浸入到教与学的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之中,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互联网学习是一个绕不开、躲不了、无法回避的现实,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尽心、用心、全心地接受、适应、掌握和运用。

要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f生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关键问题职业院校
三级医院突发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高考数学关键问题下微专题教学的思考
33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关键问题分析及建议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超临界直流锅炉给水加氧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