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华瑶族民歌唱词的艺术特色

2018-05-14严干铭黄钰婷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江华唱词瑶族

严干铭 黄钰婷

【摘要】瑶族民歌是江华瑶族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他们喜欢用口头创作的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论是婚丧、祭祀还是接待客人等,都习惯用歌来表达。因其旋律优美、唱词精炼、朴实、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审美观。本文以江华瑶族区域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瑶族山歌的创作、构造的歌词、衬词及修辞方式包含的精神含义等方面探讨了瑶歌歌词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江华;瑶族;民歌;唱词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歌词属于歌曲中的文学部分,歌曲可以借助歌词来表现音乐形象。[1]歌词是江华瑶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的实际刻画,他们以本地优美的山水风景、男女嬉戏的场景,人们劳作的情景口头即兴创作了许多优美、朴实,精炼易懂、乡土气息浓厚的瑶族山歌。下面我们即从瑶族山歌的创作、构造方式、衬词及歌词包含的精神含义等方面探讨瑶歌歌词的艺术特色。

一、瑶族山歌歌词的结构

歌词作为歌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歌曲体现感情的重要方法。[1]江华瑶族山歌的歌词不但可以体现江华瑶族人民喜怒哀樂等情绪,还凝集了江华瑶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江华是瑶族的发源地,从古至今,人杰地灵,整个瑶乡都是他们创作的好题材,看什么唱什么,做什么唱什么,遇见什么唱什么等,他们出口成歌,张口来词。因此,江华瑶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创作了许多优美动听的瑶族山歌。但是,江华瑶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文化对歌词创作有重要影响,多数和古诗词相似,句式和对仗工整均匀,其朗朗上口言简意核。如:七言四句体和三字头四句体。

(一)传统的七言四句体

七言四句体中歌词我国少数民族歌曲中非常常见,结构大多受我国古诗体的熏陶和影响。[1]所以,江华瑶族山歌的七言四句体歌词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古香古色的特色及乡土气息浓厚本质,内容极为丰富。但是,表现情歌的比较多。比如,体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憧憬的《是我姻缘飞拢来》:“石榴打花叶落台,手拿白米随路撒,一对锦鸡往路来,是我姻缘飞拢来”。[2]又如,体现恋情中男女对爱情的忠贞的《对门岭上一蓖藤》:“对门岭上一莞藤,一刀砍藤藤不断,藤树开花十二层,要我无情万不能”。[2]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歌词都是千篇一率,有的歌词也会出现减字或增字的现象。如,把七言变成六言、八言,其实还是属于七言四句体。江华瑶族民歌中时常把各种各样的歌词套进一种曲调,使相同的旋律出现各种不相同的歌词,这些变化极多、丰富多彩的歌词多是江华瑶族人民即兴灵活口头创作的,这种创作形式既灵活又随意,创作时他们可根据旋律和音节适当地增字减字。比如,《不唱条歌难过日》:“不唱条歌难过日,不讲笑话难过时,一年三百六十日同样过,不比一天同一时”。[2]又如,《同妹走路心也开》:“山伯祝英台,哥有心事同妹来,哥有心事同妹走,同妹走路心也开”。[2]很明显,这两首歌都出现了增、减字的现象,“一年三百六十日同样过”把它写成了“一年每天同样过”,但它们所表达的都是一个相同意思,但是,前者的表达很口语化、形象化。后者的减字现象则是为了节奏的配合。

(二)独特的“三字头”四句体

“三字头”四句体是江华瑶族人民口头即兴创作瑶族山歌的一种典型手法。“三字头”常常是歌曲中的起腔,使用调式中的骨干音组成,为全曲的旋律色彩奠定了基础。笔者参看了很多曲谱,发现“三字头”大多是用于第二句歌词开头的前三个字。比如《真是想你你不知》:“真是想,真是想你你不知,龙肉送饭难吞下,亏了小妹难度饥”。[2]该歌曲中“三字头”即是第二句歌词中前三个字,把男青年对心爱的 “小妹” 的所有情绪表现和刻画出来,而且体现得恰如其分。这种字词相同重复使用的创作手法虽然看着很平常简单,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得到江华瑶族人民的那种纯朴、直朗的性格。然而,从它质朴的行字中侵透到人们的心里。比如,《隔深水》:“隔深水,隔深隔水隔江河,仓哥隔江河妹隔水,舀水面无船难奈何”。[2]该歌中的“三字头”即是从第一句的歌词里提炼来的。从歌词里发现“三字头”中歌词内容是概括歌词意义和点题或是强调某种特点、情绪的作用,在唱腔里“三字头”大多是歌曲中的起腔部分,稳固了全曲的情感基调,也为后面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瑶族山歌歌词中“赋、比、兴”的运用与表现

江华瑶族山歌的歌词内容特别丰富,创作手法也非常巧妙、高明。如,表达男女之情的情歌、叙述瑶族历史的盘王歌、描述场景喧闹的酒歌、检验聪明智智的谜语歌等。这些不尽相同的歌曲内容都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他们通常会使用到排列、比喻、夸张、对仗工整等修辞方式来形象地体现歌词内容。但其中最多使用的表现手法还适诗经里“赋比兴”的运用。下面我们就针对“赋、比、兴”在江华瑶族山歌歌词中的运用表现进行分析。

(一)赋

“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这类手法是对事物的描述,言语比较简练、朴实,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在叙事歌、历史歌中最为常见。比如,《瑶人迁徙歌》这首歌只使用了十八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因由、地点、时间、人物、经过、结果,让人清晰地了解到瑶族人民迁徙的过程。

(二)比

“比”是本体依托喻体灵活的形象展现自身。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但在江华瑶族山歌中运用最多的是明喻。比如,“不高不矮人才好,好比观音坐莲台”,[2]这一句是对女子样子的一种描画,对其比喻成“观音坐莲台”,体现了女子矜重、优秀的形象,让人想象到她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比如,“种山种岭苦中苦,山主田主似狼虎”,地主比作为狼虎,他们狰狞暴虐的掠夺行经跃然纸上,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哥是蜡烛一条心”手法为暗喻,体现哥对妹的情感专一。

(三)兴

“兴”是先言他物而以引起所咏之词。首先是即景生情而感叹其它事物,之后再论及自身需抒发的情感和描述的事物。其表现手法非常有韵味,虽含蓄却是耐人寻味。在江华瑶族山歌的歌词里,“兴”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比如,《出门全靠云遮日》:“出门全靠云遮日,进山全靠树遮凉。鲤鱼全靠金滩水,单身全靠妹思量”。[2]歌词中的前三句从生活常识述说出两种事物与事物间的依托联系,尾句得出重点之句“单身全靠妹思量”,妹对哥的情思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三、瑶族民歌歌词中的衬词

江华瑶族山歌里的衬词非常特别、新颖,几乎所有歌都会有衬词的运用。所以,衬词是构成江华瑶族山歌特有风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不但可以表达情感,其对结构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调整性。

(一)衬词的一般类型

江华瑶族山歌中,一般常见的语气衬词有“唯、嗯、哟、噢、啊、呃、哇、啰、噻、唉、唔、呀、哪、的、咧”等。这些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有相当大的发挥,起着气氛烘托、表达情感之意。衬词有歌首、歌尾衬词:歌首的衬词大多是作用在歌曲的起腔,它一般是作为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基础,先礼后打招呼,之后进行交流。特别是过山瑶由于居住深山林,家和家、户和户离得比较远,所以,这种歌首衬词运用多作为呼唤和打招呼性质,歌首衬词常常和歌尾衬词相呼应,让人感受到完整的对称,从而实现艺术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平地瑶居住在平原地区,所以很少用到歌首衬词,大多用到歌尾衬词,歌尾衬词可以扩展和延伸乐曲的结构,歌曲整体风格达到丰富的效果。

(二)衬词的特殊类型

衬词是表现江华瑶族山歌独特风格的方式之一。除了上述之外,江华瑶族山歌的衬词也有更为特殊的用法与类型。归纳有下列几类:

1.句首搭腔式衬词

这是过山瑶歌《纳发》里一种特别的衬词形式。它使用固定的二、四句唱词搭头一、三句唱词的末尾一个字,搭在二、四句唱词的开头演唱与重复固走的形式促成乐句和乐段。[3]如,《留给瑶人世上传》:“盘(啊)古(呃)置天(呃哦)又置(哟哦)地,置地(哟)又置(哟)山河(哟哦嗬)又置(哟哦)山(咿)河(哟)又置(哟)田(呃),(哟哦嗬)置地(哟)(纳发发)又置山(呃)河又置田哦田” (呃);刘哦刘三置歌(哦呃)又置(哟哦)曲,留给(哟)瑶人(哪)世上(哦)传(呃),(哦哦嗬)又置(哟纳发),(发哎)留给瑶(哪)人世上传(哦)传(呃)”。[2]这是江华瑶族山歌衬词中最独特的运用手法。

2.固定性衬词

这一类衬词在江华瑶族山歌中起到特殊的作用。许多歌曲都是用固定的衬词而命名,如,《纳发》《仙拜》《留西拉咧》《蝴蝶歌》《嘲嘲嘿》《拉斯桑》等。其次,有些歌曲只显示某一歌种的主要特征。比如,过山瑶的民歌《纳发》,歌曲在重复第一句歌词的后半句之前,总会加入固定衬词“哟哦嗬”“哦哦嗬”等,待重复的后半句唱完之后,再使用固定衬词“纳发”“哟纳发”“纳发发”链接下乐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比如,《蝴蝶歌》中“嗯的咧呀”在中间部分这一固定衬词在每句歌词里都会运用,一、三句的尾部“留西拉咧”会固定出现和二、四句的歌词之后会使用“黄蜂、蝴蝶,蝴蝶、黄蜂咿嗦啦哎”等大段衬词句,这不但烘托了歌曲氛围,也凸显了《蝴蝶歌》特征和标志。

3.乐段衬词

在过山瑶民歌的《仙拜》《雷依却》种乐段衬词都会存在。如《阳鸟唱歌在树上》(仙拜):(仙哪拜些哟咿哟哇唉些哪啊噢咿哟噢哇仙拜些西西咿哟噢)起声(哟咿哟噢哇唉西哪啊)唱(哪),阳鸟(噢)么唱歌歌声(噢)圆(哪),起(哟哇)声(比)唱,(纳发发)阳鸟(哟)唱(噢)歌歌声圆(由哪)阳(啊)鸟(哟)唱歌(哟)(咿哟哇)在树(外)上(噢),小娘(噢)唱歌在席(哟)边(哪),(西哟哇)在树上,(纳发发)小姑(哟)唱歌在席边(比哪)”。[2]又比如在《高楼望见起云端》(雷依却):“(咿咧哪啦嘞嘞啦嘞啦嘞连罗,嘞啦嘞连罗啦嘞嘞啦嘞,啦嘞塞连罗,啦嘞哪塞)(咿)高楼(啊)望见起云端,望见高楼门扇开,(哎)门扇得见现官人,面貌盈好气(哪)派”。[2]这两首歌中的衬词形式都是运用衬词构成一个单独的衬词乐段,由歌曲的开头部分,直到唱完衬词乐段,之后唱正词乐段。这里的衬词乐段是独立的,但实际又贯穿于整个歌曲中。

4.双重装饰性衬词

主要出现在平地瑶民歌中,如,《山上茶花朵朵开》这首歌曲中全用衬词“的”字来装饰各字,还有交错在主唱词中的“那的、嗯的、唯的、哆的”等也使用了交叉装饰。此外,“留西拉咧、黄蜂、蝴蝶”等固定衬词里也逐字逐句做了装饰。像这类创作方式使《蝴蝶歌》活力饱满,充满了愉悦、和谐的气氛。

四、瑶族民歌歌词蕴含的精神内涵

瑶族从古到今经历了很多磨难,生活环境的贫瘠让瑶族人民困苦不堪。但他们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性格对待生活,坚强、勇敢地与苦难作斗争。象这样的精神气质我们可以从瑶族山歌中看出来。

(一)英勇无畏、勇于斗争的拼搏精神

瑶族在历史上是受统治阶级的压榨和剥削而长期不断迁徙的民族。他们为了不被压榨和剥削,联合起来反对镇压,英勇无畏、勇于斗争。其中《盘王歌》是最能呈现瑶族历史的史诗,其中一段是:“黄巢头带金盔甲,金盔金甲罗离。……天生天子罗离降凡间。降下凡间不等闲,头带金盔着金甲。手抛龙剑罗离占朝廷。占了朝廷千万年,天顺二年黄巢反。黄巢造反罗离置刀枪。置得刀枪入阵场,二月十五去打寨。妻离子散罗离断肝肠。杀尽军民归本乡”。[2]这段歌词反映了唐代农民起义英雄——黄巢,歌颂了黄巢尊之为真天子,尊之为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手抛龙剑的英雄。体现他率领农民轰轰烈烈的进行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正义斗争的情景。这段歌谣亦是对瑶族同胞英勇杀敌的称赞,并鼓舞了后人对恶势力尽全力搏斗到底的斗志。

(二)热爱故土、向往美好的乐观精神

江华瑶族人民虽然饱受艰辛,但也深深地热爱着孕育他们的家乡,并渴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佳作《桃花源记》,用优美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悠然自得、自由自在的世界,寄予了自己的想象,让江华瑶族人民在翻山越岭历尽艰辛中也憧憬有一个能过上丰衣足食、安身立命的“桃源洞”。如《盘王歌》里有一段:“盘王歌词都唱了,且唱桃源歌晓词。心心要入桃源洞,……桃源洞口大洞田,三洞糯米四洞粘。姐妹相邀早早去,买得桃源上洞田”。[2]这段歌词是古代瑶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虽然当的环境不是很理想,然而他们还是为自己构设出一幅衣食无忧的生活蓝图,这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为瑶人后代奠定了一条幸福生活之路的坚实基础。

(三)善于思辨、积极进取的自省精神

瑶族人民自身有一种积极向上和善于思考的自省精神,所以,它能从一个非常贫穷的民族慢慢壮大发展起来。八都瑶歌《一笔一字值千金》表达的就是此种精神所在。歌词里“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识字做好人,世代潮流字为贵,一笔一字值千金”。[2]从这简洁的歌词看得出瑶族人民获得知识的可贵。所以,人只有在困境中善于思考总结,在顺境中懂得自省,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中大步跨进。

五、結语

江华瑶族山歌范畴属于口头文学,是江华瑶族人民历代口头传唱而流传下来的财富瑰宝。由于瑶族没有固定文字,且每一个地方的语言又很多不同,而瑶族山歌作为一种特征的音乐语言,它对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巨大的作用。江华瑶族山歌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它既是当地群众生活的实际描绘,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工具。[4]通过本文对江华瑶族山歌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江华瑶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的一系列状况。

参考文献:

[1]谢永雄.广东排瑶瑶族民歌词曲的艺术特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09-30,5.

[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1995.

[3] 黄华丽.江华瑶歌《拉发》和《蝴蝶歌》的异同关系[J].零陵学院学报,2002-10-30.

[4] 邱婧雅.江华瑶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及演唱艺术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0-04-01.

作者简介:严干铭(1992-),男,瑶族,广西贺州人,梧州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设计,瑶族音乐;黄钰婷(1965-),女,瑶族,广西贺州人,梧州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瑶族音乐。

猜你喜欢

江华唱词瑶族
唱词(外一首)
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鸟”与“乌”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一个漂亮的铃铛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