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趣味教学”进行歌唱技能的培养刍议

2018-05-14刘宗喜

北方音乐 2018年13期
关键词:快乐学习趣味教学素质教育

刘宗喜

【摘要】随着素質教育逐步深入,笔者感觉到:在农村初中,改变传统歌唱教学方式迫在眉睫。因为传统歌唱教学过于重视技能,忽视了音乐兴趣培养。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在音乐课上歌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趣味教学”进入农村初中音乐课堂后,歌唱技能培养的目的又能否更好地达成呢?本文试图通过从“以境生趣、寓情于趣、以乐生趣”三方面入手,对歌唱教学课的趣味性、创造性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其实用价值。

【关键词】趣味教学;快乐学习;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对于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有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由于“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所以,既要注重学生歌唱技能的培养,也注重音乐兴趣的发展。在多年的歌唱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在“趣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培养的方法来。

在教学过程中,把“歌唱技能”分为“视谱演唱”和“歌唱表演”两大部分。在 “情境创设”预热后,紧紧围绕“视谱演唱”和“歌唱表演”,运用各种现代教育设备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趣味教学”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培养。

一、以境生趣——在情境中进行歌唱技能培养的预热

有人认为:“歌唱完全可以用抽象的方法教唱,因为感情多少能调动学生的个性。”这里强调了教师“用感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歌唱技能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到:“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要获得“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教师势必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

教育学认为“情境”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学习环境。它以“情”为经,以“境”为纬,在教学中注重情绪培养、情感体验,通过环境创设,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得以实现。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歌曲《无锡景》时,考虑到无锡与苏州距离近,同属于吴方言区,所以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让同学们用苏州话进行交流,营造一种具有生活气息的、和谐的、活泼的教学情境。再适时播放江南风情的小视频,通过熟悉的江南人文、风景的画面感染,教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既是教师与学生融洽课堂关系的纽带,还是课堂教学良好的心理结构,只有在这样的融洽关系和课堂结构中,才能形成“协同共享、互助互动”的学习气氛。有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学生既能放开心理包袱投入到学习、表现的环节,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其他同学愉快合作,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信、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寓情于趣——在情趣中培养视谱演唱技能

视谱演唱技能,简而言之,指学生边看曲谱边唱歌词的技能。这既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也是对学生歌唱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农村初中音乐课中,针对学生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通过研究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化繁为简,通过“寓情于趣”,培养学生的视谱演唱技能。

结合教材中的歌曲,把完成“视谱演唱技能”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一阶段认识七个音符、常用休止符、常用记号(如反复记号、连线、断音记号、延长记号、换气记号等);二阶段进行音乐的基本知识教学(如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拍、调号、拍号、小节等);三阶段进行简单的视唱练习;四阶段进行歌曲的曲调视唱。为增强趣味性,我选择一些当前流行且有一定质量的歌曲作为范唱例子;五阶段进行边看曲谱边唱歌词的练习,一般从乐节开始,再到乐句,最后进行乐段练习。

在每个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部分学生对于1、2、3、4、5、6、7七个音符的唱名容易混淆。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联想记忆”的趣味教学方式,把唱名编成歌谣一二三四五六七,都来莫法说那些。接着采用“简记法”过渡,把七个音符与七个字母联系起来:1—D、2—R、3—M、4—F、5—S、6—L、7—T,让学生对音符的认识从“有形”逐步过渡到“无形”,继而能看着音符立即唱出音名。最后,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要求学生自制七个音符卡片,并画出跟音乐有关联意义的图画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把七个音符的唱名认得清、记得牢。

对休止符的教学,采取“呼吸式”趣味教学。如唱0 5,结合教师手势,学生吸气时不发出声音(表示前半拍休止),呼气时唱出后半拍“sol”。又如音的高低教学时,作了如下设计,制作七个头饰分别表示七个音符,然后在课堂上叫七个高矮不同的学生分别戴上,学生有了七个同学的形象,结合视唱教学,音的高低问题也解决了。

有了以上基础后,“唱好歌曲曲调,再按音调唱歌词”的技能培养就不难了。按惯例,首先创设技能培养“情境”:播放歌曲的声音或图像,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继而适时激励学生:学习一首歌曲,除了老师教唱和跟电视、电脑、手机等学唱之外,还可以用先唱曲调后唱歌词的方法进行歌曲学习。接着开始歌曲学习:第一步,创设情境,学生学唱曲调,提示学生唱出曲调的美感(包括强弱对比、分句呼吸、情绪把握等),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第二步,理解歌词,受到情感教育,学会歌曲。在钢琴上弹奏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琴唱歌词,进一步培养歌唱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歌唱的技能,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强烈的竞争意识。

三、乐中升趣——在快乐中提升歌唱表演技能

歌唱的最高境界是“有演有唱”、“声情并茂”。在农村初中学生中,有“唱”无“演”的可谓大有人在,而有“演”有“唱”的实是凤毛麟角。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为了达到“有唱有演”、“声情并茂”的演唱要求,笔者通过认真思考、反复论证,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乐生趣”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首先,从学生“形体练习”入手。要有很好的表演,形体是关键。不难想象,一个歪着头、侧着肩、凸着肚的人在台上歌唱时有多别扭。所以,从第一节音乐课开始便注重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为了营造情境,随意请几个学生进行歌唱。在那些有不良动作的同学演唱时,不难想象课堂上有多少愉快的笑声,紧接着播放歌唱家的演唱录像,让学生进行对比,并立即讨论。在表演过程中,演唱的同学在形体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在学生小结之后,很自然地过渡到形体训练上来了。从诸多方面对学生形体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头要摆正、视线要平、颈部放松、胸部挺拔、腰向上拧、大腿绷紧。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形体习惯。

其次,利用歌唱社团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表演练习。根据目前学生学习紧张的现状及学生身心特征与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每一节歌唱社团课,让他们既获得快乐、又得到技能培养。比如在社团课中安排学生举行独唱音乐会,观众就是社团同学,然后让大家指评价其表演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提高演唱能力。

最后,利用学校的文艺活动使学生歌唱表演能力得到提升。如果面对台下的成百上千的学生,表演的同学能做到从容不迫,把自己在课堂上获得的歌唱表演技能充分展示出来,那么,他的歌唱表演能力不但得到提升,而且能提振其他同学歌唱表演的信心,让更多的同学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为未来“有演有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要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趣味教学”这一形式,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培养,还要继续努力地探索,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树忠.歌唱与声音训练(音乐论丛)[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快乐学习趣味教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快乐学习
趣味拉丁之斗牛舞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