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分解与重铸

2018-05-14张佳硕

北方音乐 2018年20期
关键词:分解民族民间音乐

【摘 要】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由当地的普通民众在劳动生产中创造的,与文化、民族风情相结合的,融入了地方独有的精神内涵的音乐作品。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及其创新一直是国家文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大量的艺术家投身于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掘、采集和再创作中。文章借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范例,探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继承发展的新形式,从音乐剧的分析出发,分析“分解”与“重铸”的具体方式,进一步证实了“分解”与“重铸”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真实出路。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分解;重铸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由当地的普通民众在劳动生产中创造的,与文化、民族风情相结合的,融入了自己地方独有精神内涵的音乐作品。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发掘力度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的现状亟待解决。

2017年10月,笔者至湖南、贵州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考察过程中,笔者有幸欣赏到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演出,并重点关注该作品中以湖南民族民间音乐为创新点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新继承形式的表达。针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借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成功范例,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分析

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由蜚声海内外的“音乐奇才”谭盾先生担任音乐总监,青年作曲家张骁执笔作曲,中国著名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担纲总导演及策划。是世界上第一部以高山峻岭、天门洞为真实舞台背景,以山间溪流峡谷和蜿蜒的山路为表演舞台实景结合的剧目。它的故事主线来源于中国湖南民间传说《刘海砍樵》,用音乐结合灯光、实景和舞美,将一个绮丽梦幻的神话故事娓娓道来。

演出的舞台搭建于张家界天门山的下部峡谷中,坐在观众席处,正好可以仰视那“洞开的天门”。音乐剧运用现代最精尖的科技,将音乐、舞美、魔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幻妙绝伦的民族音乐剧,尤其是两个断桥渐渐结合,百人舞蹈的宏大场面,使观众在赞叹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流连忘返于该剧与现代科技的巧妙结合。

桑植民歌在从其产生至近现代的生存状态中,是一种近乎自然的状态,表现了当代桑植人的精神内涵和他们遥远的历史,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它指引着桑植人民的生活方向和价值观的确立,民歌此时的社会功效显而易见,同时与当今现代社会也并没有主次之分,这种文化氛围在当今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将民族民间音乐各类元素提取出来,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创造,才是民族民间音乐最应该有的发展方向。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分解”与“重铸”的真实意义,是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将真正的音乐元素提取出来,用地方民间文化元素进行整合,完美地结合于优秀的艺术作品之中,才是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分解”和“重铸”。

二、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分解”和“重铸”

民族民间音乐根植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是随着中国的历史不断演进的,它代表了中国民族民间的风情和人民基于生活最朴素真实的体现,是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表达方式,也是众多艺术家创作的最基础的来源。随着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使得大量宝贵的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难以保留原来的面貌,或者几近失传,如何保护和进一步发掘成为了现当代我们面临的课题。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分解”

即使将现存的所有民族民间音乐只作为收藏整理,其职能就从体现社会生活改变成为收藏,只是能在博物馆或者一些不为人知的书籍中留存,这就失去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自我内涵中所应有的社会功效。民族民间音乐不能立足于社会中发挥其职能,那么其价值就有待商榷了。笔者了解到,桑植地区最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该地区极为丰富的民歌资源。封闭的环境造就了桑植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保存的完整性,“巫楚”文化特色明显,以歌带语,以歌传情的特点使得该地区音乐文化氛围浓厚。悠长宛转、高亢嘹亮的歌声翻山越岭,横跨溪河,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成礼兮会鼓,春兰兮秋菊,传芭兮代舞,长无绝兮终古。”屈原的《九歌》记载了楚人以歌(舞)唱节、以歌为媒的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至今,在桑植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神奇荒诞、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重铸”

民族民间音乐的“分解”是现实可行的。民族民间音乐必须立足于社会中,从社会中来,在经过艺术的加工之后回到社会中去,这才是实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再社会化,是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最终出路。如果说“分解”是萃取精华的话,那么“重铸”就是精华再造。而独具魅力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整个“重铸”艺术的灵魂所在。音乐剧中,对桑植民歌《棒棰棰捶在石头上》《桑木扁担软溜溜》《马桑树儿搭灯台》等原始状态民歌的改编,使得这部音乐剧的“民族味”十足,这些民歌甚至从中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演唱曲目。

桑植民歌的唱腔唱词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中的一朵奇葩,语气词的运用,使桑植民歌的口语感增强,加之曲风清晰,更使桑植民歌在《天门狐仙》的重铸下更为朗朗上口。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如谱例中的“郎在高山我打一望啰喂”“情郎哥哥喂依呦唔”等,使该曲动听且贴近生活,画面的冲击感增强。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文化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是国家发展的软实力,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突破点。“分解与重铸”才是民族民间音乐走向世界的最根本的因素。单一的艺术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在此背景下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的存留方式,结合现代科技,用“分解”与“重铸”的手段完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当今的必须借鉴的新形式。《天门狐仙》成功了,用民族的语言告诉世界,“民族的是世界的”。真正的“分解”与“重铸”需要剥去地方民族民间音乐陈旧的外衣,用新的形式为其穿上符合社会潮流的时尚,以真实的民族民间情感,切身感悟最动情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

参考文献

[1]李焕之.当代中国音乐[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2]洛秦.音乐与文化[M].北京:西泠印社出版社,2001.

[3]居其宏.当代音乐的批评话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4]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6]霍步刚.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9.

[7]郑英杰.湘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创新[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

[8]杨民康.论民族音乐学双视角文化立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向(上)[J].音乐艺术,2003.

[9]伍益中.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评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J].艺海,2011.

作者简介:张佳硕(1993—),男,河北北方学院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研究生,师从于乔春霞教授。2016年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获学士学位。2018年考入河北北方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分解民族民间音乐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巧解与斜面相关的平抛运动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性学习课堂模式分解
中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减排潜力及减排路径
民族民间音乐在通俗音乐中的运用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大宗商品期货风险的分解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高校钢琴教学之民族民间音乐探究
基于“项目—任务—问题”分解的项目教学法在《视频制作专项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