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语文教育应重视其人文性

2018-05-14吴小琴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校企

吴小琴

[摘 要] 当前中职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语文教育过多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主要阵地。培育当代中职生的人文素质,是校企合作环境下中职学校语文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作为中职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结合企业文化培育“工匠精神”,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为企业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是要探索的主要问题。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语文教学;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138-02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两个基本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阶段出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调度,语文教学已经渐渐失去鲜活的人文特性,成为应试教学的工具。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中考成绩相对较低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文化基础和行为素质较差,普遍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症结。中职生的现状证明普通中学语文教育模式和特点是不适合他们的,于是他们在父母“无奈的眼神中”选择了职校。语文作为母语学科,从它工具性的角度看,学生能用这个工具进行日常的交流。所以在中职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学好技能闯天下,语数外不学也不怕”。他们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忽视了语文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另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使一切基础学科无可奈何成为专业课程的附庸,语文也不例外,中职语文人文性的丧失尤为凸出。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语文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的教育,把语文教学等同于应用文、普通话等专业课的教学。语文教学中轻视人文教育,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现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导致目前在中职就业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沟通的意识与艺术,自信心不足、缺失自我,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发展的动力。现代教育中的人文性指的就是与物质性、功利性相对的“精神性”。人文教育就是与功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精神教育,是与职业、为未来生活作准备的实利主义教育相对的“立人”教育,是培养“精神成人”的教育。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解决这些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缺陷的问题,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中职语文教育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校企合作,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称之为“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简称。目前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自身整体素质偏低、人才匮乏,没有条件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面临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而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劳动者为目标,可以为企业输送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逐步走向成熟。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按照企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进行理论教学,开展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促进了中职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转换,而且对中职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作为适合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的基础课程之一的语文课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语文人文教育应不同于普通中学,与普通中学语文人文教育相比,它更具针对性,它是为培养企业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服务的。因此,中职语文教育要结合企业需求,挖掘语文课程中适合培养企业所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服务观念、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唤醒他们那颗积极向上且充满朝气的心。

一、充分发挥语文的特殊职能,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中职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人文教育的理念,针对优秀教材中的美文在讲解中指导学生阅读,营造人文性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过程中,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正能量,从文章的立意与情操熏陶中改进消极负面情绪。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建树自身情感、品质的有力依托。例如,阅读朱启平的《落日》体会作者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签字仪式现场的特殊情感,由此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启示,对中日历史和未来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理性的爱国表达方式。给优秀文化传统具体内容赋予新的意义,使之适应新的时代,通过语文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经典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

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流淌着无尽的经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呐喊》《雷雨》《史记》等。一部优秀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灵魂。经典文学作品凝结着作者对生活的浓郁情感,积淀着人类文明的继承,尤其是占阅读比重大的文学经典阅读教育更应该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选入语文课本的只是这些经典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或是某个章节。阅读教学作为当前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课内外资源的整合中,充分发挥经典文学作品的“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独特育人优势,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进学生的体验与交流。“经典阅读与语文课堂整合”,让阅读经典走进语文课堂并使二者有机融合。教师依托语文课程资源,通过筛选、加工、整合出适合中职学生这个群体阅读的佳作。教师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搭建平台,激发阅读兴趣,将经典阅读渗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使这些最适宜的养分直接吸进学生的生命深处,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里。切实落实语文人文性,提高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與企业人文精神、企业文化对接,为培养“中国工匠”打好基础

校企合作的目的之一是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笔者从接触的几个用人单位中了解到,中职学生首先应具备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且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职业道德。

2017年,全国两会正紧锣密鼓地召开,在代表们的笔记中我们又再次看到了“工匠精神”。在代表李桂杰的笔记中这样写道:“‘工匠精神是质量之魂。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质量时代。”高素质的人才,不但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我看来,“工匠精神”正是“人文精神”落实到企业劳动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

现有的中考制度将成绩差的学生送入中职学校。这些孩子的普遍特征是对知识没有敬畏之心,处事马虎、缺乏进取心、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卑却又以自我为中心,对“说教”具有很强的免疫力。

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可以在了解现代企业对人才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把企业人文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员工的优秀事迹等纳入语文课程的学习,使课程的教学活动也成为企业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生要义,从人物的善恶奸忠中客观评判,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扬帆远航,不要把大好的青春在鼠标的点击与搏杀中浪费;从学生的心理上来引导正确的认知,理解竞争与合作、自信与进取,进行思考,反省自身,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要从自信、自强中来建树品格。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与企业,能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路,在进入企业时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中职校园人文精神与企业人文精神、企业文化对接,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依托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注重语文素养,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内在精神文化的提高与发展的新人文语文是“校企合作”模式下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赵海婷.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9):46-50.

[2]欧阳世芳.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10-12.

[3]余庆华.对中职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12):41-42.

[4]王用樓.开发和实施语文校本课程促进中职校企文化对接[J].文学教育(中),2012(7):116.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校企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