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的中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8-05-14赵薇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牛顿定律物理

赵薇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便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融入大量信息化手段,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兴教学法。通过阐述信息化与中职物理结合的可行性及在教学中的作用,继而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设计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便各位教师相互学习。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物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102-02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物理这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基础课程,更应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各类网络学习资源,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各个教学环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信息化与中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

信息化要运用许多设备,硬件是教学的基础保证。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中职学校大部分都拥有了自己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并有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计算机,可供学生进行各种信息查阅处理。校园局域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对接,也为实现网络平台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可行的硬件支持。

同时,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并能利用各类软件处理信息的中职物理教师,更是信息化在教学上广泛应用的关键。现阶段,随着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开展了大量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方面的培训,不断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充电”,大部分中职物理教师都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

二、信息化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学生普遍物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物理学习总是提不起兴趣,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可化抽象为形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意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效扩大了课堂知识的容量,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彰显了文化课有效服务于专业的中职教学宗旨。

下面,笔者就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谈谈信息化教学技术在中职物理课堂的应用。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在中职物理课程不断创新发展的模式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笔者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同时借助在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五年制高专学前教师教育教材”《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是初中及中职物理知识的结合点,前两章还进一步学习了力的知识、运动的基本形式,此章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也就是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其规律和思维方法对物理科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历史,突出了教学重点,增进学生分析处理素材的能力。动画、微课、自主设计演示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解决了难点突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结合就业方向,设计实施上传惯性小实验,更是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网络信息分享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此次笔者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课前对学生物理知识和信息化手段掌握程度的摸底测试,得出学生优秀率为12%,良好率为42%,达标率为33%,不达标率为13%。现阶段,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对PPT、Word、视频拍摄等应用软件比较了解。他们的形象思维较丰富,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习,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太强。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以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网络平臺查找收集整理资料、自主设计实施探究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信息化的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总体设计思路是:预习新知—情境导入—探究规律—实验操作—交流评价—拓展应用。

1.课前阶段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APP通知,发布课前工作任务。让学生观看教学平台上的资料视频,预习并查找牛顿第一定律历史回顾相关资料,分小组按照各自的思路制作PPT。

2.课中阶段

分为情境导入、作品展示、矛盾冲突、实验探究、互动交流五个阶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视频,引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作品展示,探究规律。各组学生对课前完成的PPT进行台上讲解,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历史发展足迹的深刻脉络。学生第一组作品以讲历史小故事的方式展开叙述;第二组作品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以互动的方式完成展示;第三组作品以插入实验视频,激发矛盾,解决矛盾的方式精彩呈现。各组在信息的处理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归纳素材的能力,以及大胆展示自我的勇气。

(3)对比实验,矛盾冲突。通过对比实验现象与观看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微课,激发亚里士多德理论与伽利略研究的矛盾冲突。

(4)实验探究,突破重难点。学生运用课前网络资料查找后,自行制作的实验器材设计着手完成小车斜面定性实验,探究伽利略的思维过程,验证矛盾冲突。

第一组,学生搭建三个平面,设置三个相同倾角的斜面,三个相同的小车。三人同步操作,让现象可以直观明显。第二组,学生将传统的小车更换为小球,木板更换为PVC管U型槽,减小了无效摩擦,有效控制了小球的运动方向。第三组,学生将斜面木板刻上高度线,保证了小车释放的斜面倾角和高度一致,水平木板贴上标尺,便于实验读数。

猜你喜欢

牛顿定律物理
留言板
倒霉定律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失信的牛顿
耐人寻味的定律
食堂定律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