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职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开发

2018-05-14陈娇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8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校本实训

陈娇燕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基于区域及学校特點,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程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者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将依据实践经验,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及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计算机;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54-02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因此,我们如何让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区域社会的产业链需求接轨,又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匹配,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利于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中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从校本教材的开发中能够寻得突破。因而在此结合几年的校本教材开发经验,尝试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及原则做些探讨。

一、当前专业教材存在的不足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也是将教育宗旨付诸实践的有效媒介。但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应用性的特点,使得传统教育的统编教材有了以下不足:

(一)统编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IT行业的理论及应用日新月异。而统编教材因开发出版周期较长,且某些较受欢迎的统编教材常又多次再版,无法及时跟进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无法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及特定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实时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二)不够体现知识够用、技能能用原则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许多统编的中职教材改编自高校教材,或直接是中高职混用,存在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精确、理论知识过多且较艰深的问题。同时计算机涉及的职业岗位众多,不同地区的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统编教材受众面广但在差异性需求的满足上存在先天不足,未能体现知识够用、技能能用的原则。

(三)脱离学校课程体系

统编教材往往着眼于包含一项完整的岗位技能,因此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中。有时候碍于教材篇幅有限,许多知识点往往是点到即止,过于简略,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掌握,教师必须另行补充教学内容。又或者某些章节的内容,学校已有相应的课程对应,剔除后仅剩的知识点难以支撑整个学期的课时。

(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

中职生的就业具有区域性,作为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考虑技能与区域企业对接,教材的使用也应当与学生技能的培养相对应,才能使学生所学有所用。而统编教材在项目、案例上很难满足每个区域的需求,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上也不具有地方特色,不能充分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日常生活。这使得教材与实际脱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培养目标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为高职院校输送相应或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而前者的人数在比重上占多数,根据这一实际,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局域网组建》教材开发进行定位:

(一)对接当地企业人才需求,校企共同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相对于人才培养目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环节上决定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满足当地企业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开发不应当只是停留在对原来教材的增删上,而是站在课程开发的高度上对课程重新梳理后的产物之一。

近年来,中职的课程开发或教材开发多采用以姜大源教授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先对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再通过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转化、学习情境的设计,完成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为此,通过近年来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数据分析、毕业生及企业调查问卷、专业教师走访企事业,与企业技术人才以及课程专家研讨等方式,我们对当地当前市场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到我市各中小型企业对中职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基本倾向于小型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对于网络安全管理和无线网络有一定的需求。因此经由企业代表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讨论确定,去除原有路由器与局域网无关的内容(如路由重分布等),增加防火墙、无线AC、AP、无线路由器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以贴近我市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的现状与需求。

(二)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其他专业课程

计算机的某种岗位职业能力往往会涉及多项相对独立的技术。如,局域网搭建和维护会涉及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管理、各种网络设备配置管理等。因此在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范围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了解其相关的专业课程,一是合理设计章节,避免与相关课程出现重复的教学内容,降低教材效率,二是做好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使得同一系列课程的知识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递进,实现课程衔接的平滑过渡,也需确保在后续课程的综合实训中不会出现知识点的断层。

(三)定制实训单元,凸显校本特色

计算机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训十分依赖实训室的硬件条件。实训设备的种类、型号、数量、性能、版本会对实训项目的开展做出诸多限制。如《局域网组建》,常见的网络设备有思科、华为、锐捷、神州数码等众多品牌,某些功能的命令有所不同。如果教材与设备不配套,会对初学者造成一定的干扰。每个学校的网络实训设备配置也不一样,每一组设备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设备等的数量不一,与统编教材的设备需求往往无法完全契合,极易因设备不足而导致教材的实训案例无法开展、某些设备因长时闲置导致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校本教材应当在此特别凸显“校本”的优势,根据本校相关实训室的现状与短期规划来量身设计实训项目的规模和具体环节,实现教材与实训条件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可以在实训项目的情境设计上,对地方区域和学校的特色产业、文化或专业做渗透教育和课程融合,使之成为学校特色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

(四)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中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教材阅读率比较低。原因一是学生本身阅读能力不强;二是编写教材未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过多的专业术语与官方解析,使得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依靠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和演示来学习,而没办法通过自行阅读教材获取或补充知识点。阅读率低的问题,在非应用软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特别明显。

因IT行业的理念与知识更新非常快,自学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之一。从课程实施的角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在校本教材开发时,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教材开发的所有环节上体现。笔者所在的开发小组在教材开发的探索上走得更为彻底,尝试把教材变成读本——既然学生无法读懂冰冷的专业理论,而只能依靠教师解析,那为什么不能直接把教师的解析言语作为教材的文字内容呢?开发校本教材时有必要走出“体现专业性”的误区,让理论解析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先会读进而爱读,由此可以让项目实训的其他实施环节占据更多的课堂时间。

教材开发还应当包括开发配套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PPT、教学视频、微课、慕课等。通过网络教学或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师生互动,作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支撑。根据调查得知,中职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利用移动端碎片化学习。因此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为学生解答疑难点,是对教材十分有益的补充。

(五)引入校企合作机制,贯穿开发实施过程

开发校本教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引入企业共同参与。岗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分析本身就需要企业协助。在教材开发的各个环节,也可邀请企业员工培训主管或技术专家加入开发小组,参与研讨或开发。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与责任,既要避免专业教师闭门造车,也要避免企业一方承担,联合开发变成委托开发。从笔者几年的校企合作经验来看,企业方对职业能力目标、实训项目案例、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专业教师胜在具备丰富的教学理论和经验,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解构和重组,变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并完成符合本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设计。同时,对数字化资源开发可也借助企业的技术优势,提供平台、工具或后期编辑和包装。在教材开发并应用后,还可引入合作企业作第三方评价,评估新教材的使用效果,以便做第二版的修正。

总之,开发校本教材其实并不仅仅是教材的编写,而是应当站在校企融合、课程开发的高度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进行重新设计。它同时也是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R].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话,2008.

[2]傅松庆.中职学校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的若干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8(12).

[3]韩效辉.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误区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1).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校本实训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