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研究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启示

2018-05-14王琳曹永康王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互联网

王琳 曹永康 王龙

[摘要]近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流派繁多,但探究其思想起源不得不提及古希腊罗马思想。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的转变和发展,其之间思想的碰撞和形式的改变也为后来的政治社会学发展提供了众多方向,此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近现代西方国家,也给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村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改革带来启示。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思想;精准扶贫;农村社区治理;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而人类创造的“政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政治”的产生使人们过上了有序的社会生活,人也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生活上,无法脱离自己建立的政治环境。换而言之,人类在社会生活的中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而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同样塑造了相对类似的社会生活的人,但是从逻辑结构上来分析,人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是先于政治的存,虽然人的生活不能脱离政治生活,但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生活,这表明人类的现实生活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相互作用下共同塑造的。因此,我们无法把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完全分裂开研究,在经过多个时代的发展下,政治社会学这一学科产生了,使我们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更加多了,也意味的政治的内容与含义变得更加丰富与广泛。

不同的时代,人们看待政治问题的角度与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也尽然不同,政治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进程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政治社会学这一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涌现许多有影响力的理论,19世纪初诞生了“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政治社会学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多个政治社会学理论;19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整合理论,其中以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rtt Parsons)、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e-funtional)和以戴维.伊斯顿(D.Easton)、卡尔.多伊奇(Karl Deutsch)为代表的控制(cybernetic)学派;以及19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冲突理论中的批判学派和分析学派。无论是以上的近代的政治社会学理论还是后来的现代政治社会学理论,都可以在最古老的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中找到其理论渊源。然而国内对此方面研究学者并不多见,在政治社会学的思想渊源领域的成果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在归纳政治社会学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政治社会学学科定位后,通过古希腊罗马历史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社会学思想渊源进行探寻和研究,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互联网+时代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改革与农村精准扶贫带来一些启示。

1 国内外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动态

政治社会学自学科建立之后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熱潮,无论是研究历史悠久西方政治社会学,还是近几十年刚起步,正在迎头猛赶的国内政治社会学研究。而对于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宏观领域的整体研究和微观领域的部分研究。

近年来国内在对于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在宏观领域研究较为有代表性的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政治学教研室的刘在平讲师在《社会学研究》1991年04期上刊登的《政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动态》中将政治社会学放到社会学与政治学结合的过程中讨论,并且认为政治社会学当代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①从社会结构、社会矛盾出发研究政治权力;②从社会关系、社会背景出发研究政治主体;③从社会文化出发研究政治文化;④从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比较分析出发研究政治秩序与稳定;⑤从考察社会分层与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政治体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张静学者在《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的《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中认为政治社会学不仅仅是使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政治问题的学科,应从方法论上来确定政治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即政治现象的本质是社会性的,而社会现象中也存在政治意义,因此将政治社会学的关注主题放到权威的社会性来源,提出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流分析立场是结构的、宏观的、历史的、比较的及定性研究式的。而国外对于政治社会的研究就更为广泛了,其中在宏观领域较为突出的有:法国的莫里斯.迪韦尔热(Morris .Duverger)在其《政治社会学》(Political sociology)一书中认为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跨学科产物,研究对象为“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政治权威的产生以及影响”,并且在文中阐述了政治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内容。

随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生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学者们对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致,不断尝试从微观和部分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政治社会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景跃进副教授在《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中发表的《政治社会学:主题、取向与学科》一文中从研究主题、研究取向和学科性质三个维度来理解政治社会学的特征,认为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题是政治与社会关系,而“社会中心论”、“国家中心论”和“相互作用论”是研究政治社会学的三种基本研究取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郭树永讲师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1期发表的《国际政治社会学初探》文章中以评价建构主义为切入点,从政治社会学向国际政治社会学进行建构研究框架,对国际政治的社会实践性,国际社会的缘起、发展与转换,国际社会的政治秩序,国际社会的政治冲突等等进行讨论。

以上学者们分别从政治社会学的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但是仅仅停留于政治社会学这一学科正式诞生以后的讨论,而没有将注意点延伸到政治社会学的思想渊源这一深层次,因此本文通过对政治社会学的学科定位后,对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渊源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对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启示。

2 政治社会学思想的古希腊罗马起源

政治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的时间较为短暂,但其思想和理论的源头却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流派。政治社会学研究思想所讨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沿的历史的长河追寻到古希腊城邦制度建立的初期,其中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其主要代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克里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的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的顶峰,这个发展过程也是体现了希腊城邦制度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同时也是标志的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诞生和发展的历程。

作为现代政治社会学思想起源的“古希腊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不仅仅是上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的短短一段,而是指的是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希腊奴隶制度社会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学说。其发展阶段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历史演变相适应,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发展的过程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希腊城邦制形成和发展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中期)。这时期的政治思想还处于形成阶段,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独立学科。②希腊城邦制出现危机并走向解体时期(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这一时期是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发展的高峰。政治学说逐步完整、系统化,政治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③ 希腊城邦制彻底瓦解和马其顿帝国统治时期(公元前 4世纪~前 2世纪) 。这一时期文化上称为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338年,马其顿人征服了希腊。希腊各城邦相继丧失了独立地位,成为马其顿帝国的组成部分。

“古罗马政治思想”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各派政治理论和主张。古代罗马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思想和近代思想的中介。古代罗马的法学为西方法学传统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些重要的法律思想反映在西方政治学说中。古罗马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在共和时代的政治斗争中,它的鲜明特点是在政治、立法等实际活动中借用和发挥古希腊各派的政治理论,为罗马的各种政治势力服务。古罗马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在共和时代的政治斗争中,它的鲜明特点是在政治、立法等实际活动中借用和发挥古希腊各派的政治理论,为罗马的统治政治势力服务。法学得到发展是古代罗马政治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古罗马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此外罗马自由民与外邦人、自由民内部的不同阶级集团间的利害冲突亦很激烈。随着罗马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律在调整社会内部不同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帝国时代后,古罗马的立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产生了古罗马法学家。古罗马法学家在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对法的性质、法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并突破了古希腊思想家把法与道德或正义联系起来的传统方式,开始把权利看成法的重要内容。提出“法律所以确定权利、保护权利,而权利为法律所确定所保护的利益”的重要观点。

3 古希腊罗马公民的社会政治生活对中国基层管理与建设的启示

从古希腊政治中的“城邦社会政治生活”到古罗马政治中的“公民社会政治生活”,代表了西方政治社会学思想起源的发展进程。上述中讨论的社会政治生活由于其时代的特殊性,仅限于国家公民即成年男子,儿童和妇女、奴隶不享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邦”对公民的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城邦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公民崇尚整体的公共利益,公民大会和选举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实现方式。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统治阶级主体,更是整个国家的统治管理方式,古希腊时期以小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制度不再适合不断扩张的罗马帝国,因此像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多元文化、人口流动强的大一统国家的公共事务管理无法再利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并且对于政治社会生活的重心也开始从“公共社会”转向“社会个体”,开始用法律作为国家统治和管理的工具。国家管理方式的转变也从侧面体现了西方政治社会学思想发展方向的改变,这个政治思想的转型与我国当今互联网+时代性下得农村社会治理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转型方向的内核是一致的,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从国家整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转移到关注社会个体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农村社区居民的社会治理个体化方面与农村扶贫工作的精准化。

3.1 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群众化

我国现今的农村基层民主的形式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在形式上相似,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简单、阶层稳定,以农业文明为主,村民处于相对“熟人社会”关系。农村社区的社会治理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在处理村民之间的事务、纠纷之类是也以协商调解为主,在村中公共事务面前,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征求各小组村民意见,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相互讨论,遇到重大事项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3.2 农村社区社会治理法制化

古希腊罗马的国家管理方式的转变从“公共社会”转向“社会个体”,可以给我国提供的不仅仅是政治学说学术上的讨论方向也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出于城市化边缘的中国农村,原有的相对稳定的农业文明社会结构被打破了,因此原有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熟人”社会关系逐渐弱化,农村的人口流动性增强,对农村的管理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改革之前的基层全体民主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响应“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中国农村的改变使得农村居住人口对乡村的整体意识越来越淡薄,农村居民更多的关注的是个人的利益和自由,因此应该以法律作为农村基层管理的主要方式,充分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意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作用。农村基层管理中最容易面对的困境就是农村居民生活在21世纪现代化社会中,而他们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农业文明的阶段。还有在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过程中要避免造成一个尴尬的现象,即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法律维权意识而他们却缺少法律常识,然后产生一些失范行为,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得社区公共治理需要利用好网络平台优势强化对法律知识与常识的宣传与普及。

3.3 农村社区扶贫精准化与方式多元化

中国农村地区分布跨度较大,与版图辽阔的古罗马帝国相似,因此对中国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指导也需要全国的统一规划,“以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的向往为党组织的工作目标”;普及党中央对“精准扶贫”政策方针的正确解读;明确服务百姓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功能;规范农村扶贫工作基本制度与服务形式;积极实现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扶贫工作内容、对象、形式的精准化,密切基层党组织同人民的联系,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同时全国各地农村基层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作环境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贴近需要帮助的村民并服务于村民。根据农村社区的人口分布格局和規模大小,组织居住在该区域的党员干部与党员村民,建立相适应的微型党员服务单位和扶贫工作小组;根据农村社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与生产企业格局,将扶贫工作深入到农村产业链中,搭建农产品生产、包装、销售资源平台,扩大当地群众的生产活动范围,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实现产业富民;根据农村社区的党组织活动场所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建立相配套的扶贫工作体系,例如采取“互联网+”与“网格化”结合的模式,拓宽基层扶贫工作建设路径,扩散服务功能影响力,以互联网为资源交流平台与人员联系纽带,将社会个体化趋势严重的农村居民、贫困户以及外界的社会力量以新的形式链接起来,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社会学思想源远流长,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影响深远,对于其研究的方向众多,上述内容只是其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政治生活与扶贫工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刘在平.政治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动态[J].社会学研究,1991(04).

[2] 张静.政治社会学及其主要研究方向[J].社会学研究,1998(03).

[3] 景跃进.政治社会学:主题、取向与学科[J].江苏社会科学,2003(06).

[4] 郭树永.国际政治社会学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1).

[5] (法)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杨祖功,王大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互联网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