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研究

2018-05-14卢娟张梦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

卢娟 张梦雅

[摘要]提升城市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是襄阳市发展的重点方向。促进城市化进程和优化产业结构休戚相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关数据分析分别研究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的关系、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县域产业结构对襄阳市总产业结构的影响三大方面。 研究结论为:2011~2017年襄阳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减少幅度,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幅度小于产业增加值比重增加幅度。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093、-0.551、0.755,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2015年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后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均在1%左右,涨幅不明显。襄阳市三县产业结构占总产业结构约为17%,占比较大,且产业结构较为优良。通过促进三县产业结构优化,加大三县产业产值在总产业产值中的比重从而推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度;户籍制度改革;县域产业结构;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1 绪论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发展城市化从劳动力、基础设施、科技水平等方面为产业的组成优化提供了动力,产业组成结构的改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襄阳市2011年末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51.3%,首次高于全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此时产业结构已固定为“二、三、一”模式。自2011年末到2017年末,襄阳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均高于全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1%左右,城市三大产业模型稳定在“二、三、一”模式并有向“三、二、一”转型的趋势。由此可见,城镇化率的上升对产业组成结构的改善发展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襄阳市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节点城市,急需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面着手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面发展,响应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国家政策并打造一个全新的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城市。

国内外有关城市化优化以及产业结构发展的文献众多,研究丰富。Henderson从微观角度出发,以政府对贸易经济实行的政策为着手点,分析了政策的改变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的影响。Hutton讨论了亚太地区服务业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作用,论证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Hermelin以瑞典首都中心城区的地区结构和地理位置为着手点,分析了就业增长、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并对不同部门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方法和建议。X.Han通过论证长春市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是長春市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 李志翠对近3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行了深度的研究;陈立泰讨论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化之间促进关系实施的可行性,并从农转非农的人口结构剖析了其对城市化与产业组成结构转变的优化作用。然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和城市化率的提高并不一定带来的都是正面作用。朱显平通过面板数据的分析,对东北及北方地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对地方经济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工业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这些地区具有负面的影响。除了不同区域的比较论述外,朱江丽通过对中国以及印度各自城市化的道路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中国主要的发展模式是以工业化带动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者们通过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政策与人口的方面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然而由于产业结构的构成和优化方向不同,各地新型城市化发展阶段及特色不一,因此现有文献的相关对策建议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襄阳市地区。本文旨在因地制宜地分析襄阳市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发展现状,提出适应襄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

2 襄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1 襄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特征

城市化的发展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之一,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襄阳市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分别是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和区域空间的变化。

2.1.1 城镇化率。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较为健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2017年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全国城镇化率高出1.13%,为59.65%,然而其城市人口总量在湖北省的排名仅为第四名,与其城镇化率的排名不相符合。且近期城镇人口增长乏力,城市化率增长缓慢。

2.1.2 产业结构的转变。襄阳市产业构成转变幅度较大,但总体仍呈现“二、三、一”模式: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11.4:52.8:35.8。作为工业之城的襄阳市,其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与2016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仍占比较大。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第三产业的扩增,襄阳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占三分之一。 随着唐城景区的建设和古隆中5A级景区的创建,襄阳市第三产业正以一种不可抵挡的速度向前迈步。

2.1.3 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襄阳市主要由襄州、襄城和樊城、高新这四个区域构成,有3市辖区、3县级市、3县,创建了三个经济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这三个地区对襄阳市城市化发展和高级化进程具有极大正面影响。

2.2 襄阳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特征

襄阳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较为充足,但劳动力素质较为低下。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棚户区的改造、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经济开发区的建立,襄阳市的产业结构转变幅度较大。图1显示了2015~2017年襄阳市三大产业产值变动情况。

通过近三年产值变化可知,三大产业产值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大小不同。第一产业2016、2017年产值增加值分别为7.16%和7.17%,增长幅度较为稳定。第二产业2016、2017年产值增加值分别为6.44%和4.93%,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发展速度减缓。第三产业2016、2017年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5.1%和19.6%,增长幅度较大,发展速度快。

2.3 襄阳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现状特征

产业组成结构的改善升级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下将从三大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发展和变化来分析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率提升的作用。

2.3.1 第一产业。襄阳市近几年大力推广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有利于集中管理废弃农田,提高农业产量,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提高城市中劳动人口的比重,促进城市化进程。

2.3.2 第二产业。2015~2017年襄阳市政府招商引资和对汽车产业的优化革新吸引了大批技术人员到襄阳,增加了襄阳市的城市常住人口,优化了人口素质结构,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3.3 第三产业。襄阳素以历史古城闻名,其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到襄阳旅游,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产业组成结构的高级化源于城市化的发展和优化。为响应国家转变产业结构的号召,襄阳市推进了户籍制度改革,利于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外地人口转变为本地城市居民。将提高劳动力和高教育水平人才的比重,从而推动产业组成结构的优化。土地和地域空间的变化也对产业组成结构的改善起到了极大地作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摇篮,促进了襄阳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

3 实证分析

3.1 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3.1.1 襄阳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情况。人口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业结构的比重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产业结构的组成。同时,就业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图2、图3分别为2011~2017年各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和产业增加值比重。

图2及襄阳市2011~2017年三大产业发展可知,2011~2013年襄阳市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吸引了大批人员从事第一产业,因此其比重增长幅度大,涨幅为12.5%,但2013~2017年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向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从而造成了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同理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2011~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下降幅度为17.7%, 但从2013~2017年处于稳中带快的上升模式。由于襄阳市是以工业为主发展的城市,因此第二产业一直保持较为平缓的状态。

图3可知,襄阳市三大产业的产值每年都呈上升趋势,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林牧等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小,因此产业增加值比重在2011~2015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25%,在2016~2017年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为顺应健康城市的理念,工业产值比重在2011~2017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约为29%。襄阳市应大力推广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该产业对城市化的提升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因此2011~2017年产业增加值比重增长幅度为44.3%,除2015~2016年发展较为平缓,其余年间增长迅猛。

3.1.2 襄阳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对襄阳市的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和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后,对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偏离度的分析。

(1)

其中:α是结构偏离度,A是三大产业结构增加值比重,B是三大产业就业比重。

结构偏离度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1)当α=0时A=B,就业劳动力达到最优的配置,此时即使增加劳动力改变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也无法继续优化。

(2)当α>0时A>B,产业发展的势头较好,劳动力需求较大,会出现劳动力流入的现象。

(3)当α<0时A

由以上可知,当α值越小,即越趋向于零时。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配置程度越高。

由表1可知,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大体上较优。2012~2017年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均<0,此时A

3.2 襄阳市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的相关性

襄阳市于2015年实行了户籍制度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农村人口户籍向城市户籍转移,对有正规就业的流动人员放宽落户要求,并且取消了关于商品房购买、学历、本地社保等要求。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发现,户籍制度改革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推动作用。通过对2007~2017年城镇化率的线性回归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对襄阳市城镇化率的影响。

由图4知,襄阳市的城镇化率在2007~2008年无明显变化,在2008~2009年迅速增长, 在2009~2017年城镇化率增长比例均以1%的速度稳定上升。 2015年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之前与改革实施之后城镇化率没有明显差别,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对襄阳市城镇化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知,襄阳市应该调整相应的方针与政策,因地制宜的落实户籍制度改革,例如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促使农村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从而带动城镇化率的提高。 对外来高学历人员提供落户优惠政策,以及减少落户所需要的手续和步骤等。

由表2可知,R2约为0.99,其拟合程度优良,因此城镇人口于常住人口总数相关程度高。F检验值约为337,因此方程整体的显著程度高,城镇人口适合预测城市常住人口的变化。

3.3 南漳、保康和谷城三县产业结构与襄阳市总体产业结构的相关性

县域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襄阳市产业组成结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县域经济结构是构成襄阳市总体产业组成结构的基础,三县2017年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如图5。

由图5可知,南漳三大产业是“三、二、一”结构,与产业结构最优模型相近,但农林牧所占比重过大超过合理比重近15%,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与最优相比少34.2%, 因此需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最优结构。谷城的产业组成结构为明显的“二、三、一”模式,工业产值所占比重高达62.1%,农林牧所占比重是11.9%较为合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过小需要大力的提升。保康产业结构同为“二、三、一”模式,但保康产业结构较谷城而言更为合理。保康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比谷城大,第二、三产业比重相差11.8%,农林牧所占比重比南漳小。2011~2017年三县地区生产总值在襄阳市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均在17.3%~17.8%之间,在襄阳市11个地区中所占比重较大。三县作为襄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襄阳市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着促进作用。南漳、谷城、保康三县城市规模小,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规划和整改较易,其总产值占襄阳市总产值比重大,且因地区较小,三大产业的转型难度较小。 因此,需从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出发,加大对三县经济增长的投入,继续优化三县产业结构,提高三县产值在总产值之中的占有比重,利用局部产业结构组织的调整带动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优化整体结构。

4 结论

本文通过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发展、县域产业结构与襄阳市整体产业结构进行了偏离度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2011~2017年的数据分析等方面对城市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襄阳市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构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第三产业人数逐渐增加且劳动需求量逐年变大,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劳动需求量有所下降,第一产业劳动力流失较大,需要实施土地承包制等政策集约化管理减少土地荒废。

(2)襄阳市需要调整方针和政策来优化户籍制度改革。2015年襄阳市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后,城镇化率虽呈上升趋势但较往年相比变化幅度不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对襄阳市城镇化率没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利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推动襄阳市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将三县作为试点地区,加大经济投入,大力增长第三产业,减小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组成结构快速转型。

[参考文献]

[1] Davis JC.& J.V.Henderson. Evidence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3(1):98-125.

[2] Hutton T.A. Service industries,globalization,and urban restructuring within the Asia-Pacific:new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and planning responses[J].Progress in Planning,2003(1):1-74.

[3] Hermelin B.THE URBANIZATION AND SUBURBANIZATION OF THE SERVICE ECONOMY: PRODUCER SERVICES AND SPECIALIZATION IN STOCKHOLM[J].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Human Geography,2007:59-74.

[4] X.Han& P.L. Wu.& W.L.Dong.An analysis on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in Shandong,China[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2(2):1291-1300.

[5] 李志翠,朱琳,張学东.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基于1978-2010年数据的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13(10):35-40.

[6] 陈立泰,刘艺.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8):61-66.

[7] 王锐,朱显平.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4):64-71.

[8] 朱江丽.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印两国数据的比较分析[N]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22-27.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影响因素的报告
基于CGSS2003数据关于住房影响因素的报告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