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文教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018-05-14宫丽敏

课外语文·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讲诵读

宫丽敏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尤其在古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更应该是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而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点,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诵读;精讲;联系现实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定性语文已经多年,仍有不少教师在古文教学中过于注重工具性,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带领学生在众多文言知识点上猛下功夫。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诚然对于考试大有裨益,但当“理解词句含义、梳理文章内容”几乎成为古文教学的全部时,古文的魅力便大打折扣,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恐怕也消失殆尽了。

马克思曾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句话也道出了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特性。人文讲究感受、感悟,关注的是人的感性生活、人的个性。而古文教学只有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才会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才是有意义的古文教学。笔者便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实践,效果不错。

一、抓好诵读,学好古文事半功倍

诵读是学好古文的最重要的教学形式,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从至圣先师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诵读、涵泳的功夫;可以说,一代一代的文人、学者们的文学才华也是在《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的琅琅书声中孕育出来的。如果语文教学不把诵读落到实处,教师就是讲得天花乱坠、云山雾罩,学生也会越听越茫然,越听能力越差。只有抓好了诵读,古文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通过诵读,可初步把握字词音义,减少理解的障碍;通过诵读,可摸索文章的朗读节奏,体味文章的优美意蕴;通过诵读,可粗略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的情感;诵读还有助于记忆,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抓好诵读要注意选好适当的形式,不同的诵读形式会收到不同的诵读效果。例如,读《陈情表》,可以师生范读,以便激励带动学生大胆尝试;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配乐朗读,以便帮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探求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分角色朗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读李白的《将进酒》,可以唱读,以便学生深入地体会李白的豪放飘逸。或者将领读、齐读、配乐、分角色集于一起诵读,效果也很不错。

二、突出精讲,重点感受古文魅力

当下很多古文教学,已经失去了鲜活。通篇讲解,逐字翻译,教学方法的失当让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古文的兴趣,纵使被动接受,也反感颇多。笔者便思考如果只精心选择重点篇章、重点语段或核心语句细读精讲,是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特定的情境氛围中,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真切地感受古文的魅力。

譬如,在执教《论语(选读)》这部既富有文化含量又渗透了人文思想的经典时,精选确立了“论君子”这一课题,精选出其中有关君子论述的语句。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后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的义利观;读“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理解孔子勉人要言行一致、实践力行的苦心……让学生通过精选的句子去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之道,汲取君子文化的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譬如《赤壁赋》一文,文句优美,有些语言无法用现代文来代替,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我们生搬硬套地逐字逐句翻译,那么极易失去它的美。因此,前两段文字可以美读细品,后面两段可以精选有词类活用的、特殊句式的、学生不易理解的语句精讲,减少逐字逐句的打磨,也未失这篇古文的雅致,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三、联系现实,唤起学习古文热情

古文虽古,亦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精神和心灵的写照。当我们走进文本,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古人的人生遭际、生存状态、内心情感。他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任何人的性格和命运都具有典型性,古今亦有相通之处。如果让课堂联系生活,让生活走入课堂,让语文贴近学生的现实感受,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动乎情,悦乎心呢?这样的课堂,何愁唤不起学习古文的热情呢?

学习古文,即是在学习古人的经验,吸取古人的教训,可指点我们修身,可指点我们管家,也有助于我们济世安国。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而它的作用依然适用于今天。读、译、背之余,和学生探讨一下它在今天的作用,学生又怎会厌学?《朱子家训》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管鲍之交》中鲍叔牙包容管仲的缺点、救济朋友的危难、欣赏朋友的才华,同样值得今天交友人借鉴学习。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学习古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其人文内涵与现代社会掛钩,将历史教训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这样的古文课,怎会没有魅力?

如此,在古文教学中既夯实了基础,又弘扬了人文,既避免了呆板,又增添了活力。试问,这样的课堂谁会不喜欢呢?

参考文献

[1]耳东,张楚详.指向致用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6(1).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精讲诵读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环节”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删繁就简 以精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