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立足个人心灵成长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018-05-14万远新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共产主义

万远新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物质世界和生存状态实际,对应着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认;二是内在的心灵世界和生存状态实际,对应着大学生的心灵成长探索。其中,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能否取得实效性的关键。从关注大学生心灵成长出发,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己成物”的道德智慧,遵循从个人心灵成长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道德发展路径,才能较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心灵成长;生活实际;成己成物;共产主义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8-0071-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8.0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课程的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当前,在原理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不透、学生不愿听的困境,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原理课教学和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阐释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脱节是原理课教学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一是相对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原理课教材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语言表述较为抽象,缺乏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和论证,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实际有效联系的兴趣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二是部分原理课教师缺乏教学激情,教学方法单一,讲授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虽然有部分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层面讲解得比较深入,但很少将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和大学生关注的话题联系起来。这种授课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可见,无论是教材的因素,还是任课教师的因素,其共同点都在于不能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原理课教学缺乏实效性的最根本原因。

2.大学生生活实际的释义。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物质世界和生存状态实际。这是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外在表现,主要包括他们外在的生活(学习)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物质生活(交往)方式等。比如: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社会关系;学校校园环境、住宿条件和伙食状况;同学或师生之间物质性交往关系、社团(社交)活动、学习交流机会等。二是内在的心灵世界和生存状态实际。这是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的根本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内在的关系模式、思维模式、自我意识水平、情緒控制和意志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人格(性格)特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3.原理课教学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的两个方面相对应,原理课教学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是社会实践体认。所谓社会实践体认,是指将教学行为主体(包括教师和大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社会实践环节,通过行为主体的自身感知和实践,获得相关实践经验和体验,并形成对相关社会实践的作用、意义等的体察和认知。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进食堂活动、教师走基层活动、赴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参与特定的社会活动或劳动实践等。社会实践体认的主要作用是让教学行为主体通过对各种外在社会实践的参与和体验,获得对社会实践的外在认同感。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体认可以有效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心灵成长探索。所谓心灵成长探索,是指通过知识学习、经验分享、情绪体验、内在关系模式的觉察与反省、内在心灵世界的破碎与重建等心理认知和探索过程,觉察和修复不健康的心理模式,促进个体心灵的成长和成熟。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意识是外在客观物质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内在心灵世界和内在关系模式都属于意识的范畴,二者分别是外在物质世界、人际关系等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简单被动的反映,而是有其特殊的主观形式和特点的。比如意向性、投射性、潜在性、建构性等,这些形式和特点,将来自于外在的物质内容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独立于外在物质世界的更为深层的心理结构和世界,并独立地对人现实的思想、行为施加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影响。一个内在关系模式有问题、内在心灵世界充满负能量的人,必须通过积极主动地自我觉察和心灵修复,让心灵世界重新回归到积极向上的状态中,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在笔者看来,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讲授,打开大学生心灵世界的大门,关键要促进他们内在心灵的成长和成熟,这是原理课教学能否取得实效性的关键。

二、大学生内在心灵世界的解析

探寻大学生内在心灵世界的成长路径,可以从唯物主义关于意识与物质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揭示和理解大学生内在心灵世界的唯物主义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唯物主义唯一的意义在于“人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恩格斯特别强调“除此之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1]。就是说,唯物主义的意义就是要保证人的思维与“事实”(存在)的一致性,如果思维的内容与客观事实无关,那人的思维以及人对这种思维的一切再思维就都是应当被抛弃的“唯心主义怪想”。因此,在谈论唯物主义时,如果离开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谈论的唯物主义就没有意义。谈论唯物主义,只能立足于意识层面审视人的意识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而不能只立足于物质层面论证所谓的唯物主义问题。换而言之,如果离开意识谈论唯物主义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只能陷入机械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正如黄明理在论述“时空”概念时所说的“在自然意义或科学真理意义上理解时空概念是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的(时空无限的论断如何在实验意义上是可能的?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也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启示意义”[2]。“在自然意义或科学真理意义上”理解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也是一样,因为与人的意识无涉,所以“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正因如此,列宁才提出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这一著名的“物质”定义。所以,在原理课上讲述唯物主义基本理论时,必须要从意识的角度去分析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意识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第一性问题),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具有能动的反映性(同一性问题)。要在这个意义上深入分析意识的具体结构和特性问题、意识内容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关联问题,以及由意识构成的内在心灵世界与外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关系问题等。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共产主义
诗歌集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更正
寸铁/注意杨宇霆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