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斌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2018-05-14张红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

张红

摘 要 范斌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进行规模经营,统一管理,科学种田,获得了明显的效益,同时还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及农机具推广示范,农作物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及机械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该家庭收入也大幅度增加。同时,在科学种植、规模经营等各方面给周边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 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2.045

范斌家庭农场位于山西省曲沃县史村镇郇村,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种植面积56.67 hm2,其中家庭承包经营面积0.53 hm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政策,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流转土地56.14 hm2,并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合同期限为20年。家庭农场雇工人数18人,长期雇工人数3人。农场主范斌转变经营理念,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新型农民培训,于2013年12月参加了山西省农业厅科教处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并成绩合格,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发的“2013年度‘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资助壹万元”。由于范斌家庭农场基础设施良好,流转农民土地数量大并集中连片,布局合理,科学种植,家庭收入大幅增加,给周边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1 积极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创一流家庭农场

范斌家庭农场成立于2011年,以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农场积极流转农民土地,连成一片,用现代化机械作业,进行大规模种植,转变经营理念,科学种田,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最大潜力,从而增产增收,家庭收入大幅度增加,努力创一流家庭农场。

1.1 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土地增产增收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家庭经营方式进行小面积、小规模的传统耕作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一种限制,依靠单一的农作物耕种已经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种地要增产增收提高效益,只有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低效的土地优化起来,充分挖掘土地的最大潜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变小块地粗放经营,为大块地集约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把村民每户的土地流转回来,联成一片,利用现代化的农机器具耕地、播种、防虫、收割,科学种田,进行规模化经营,土地才能增产增收。

1.2 依法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连片经营

土地流转大规模耕种经营,需要村民自愿流转土地。有些农户恋土情结严重,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还有些农户小农意识严重,满足于守土经营。土地连不了片,给机械化作业和管理增加了难度。农场加大宣传力度,提出优惠条件,一户一户做工作。由于管理到位、技术到位、科学种田,每667 m2比周围一家一户单干的农户要增收节支达100元,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农场根据《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积极依法依规流转土地,遵循自愿、平等的原则,与本村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发展规模化经营,由原来的几十亩发展到几百亩。截至2017年底,农场土地面积56.67 hm2,流转土地56.14 hm2,涉及农户227户,并签有长期合同,农场内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为扎实开展现代化家庭农场走出了第一步。

2 调整种植结构,掌握科学技术,充分增加农场收入

2.1 调结构引新种,利用废弃资源,增加农场收入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流动的是效益,转出的是活力。只有调整结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才是唯一的出路。只种普通的小麦、玉米很难大幅度的增加收入,只有调整种植结构,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科学种植才是出路。范斌农场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所以农场种的小麦、玉米不但产量高、品质也好,产品供不应求。2017年,农场小麦平均667 m2产550 kg。由于范斌家庭农场统一管理,规范种植,连片作业,统一施肥、浇水等,土地平整,水浇条件好,被曲沃县晋沃种子公司选定为小麦、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并与种子公司签订种子繁育合同,公司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小麦、玉米种子。

农场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增加收入。农场主营冬小麦和夏玉米,小麦秸秆方面,农场专门购买了打捆机,与本村养殖户签订买卖协议。玉米及秸秆方面,与正蓝奶牛养殖园区签订合作协议作为青贮饲料,这样解决了玉米晾晒困难及劳动力投入大的问题。

2.2 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知识

家庭农场开展土地深松、秸秆综合利用、免耕播种、生物防治烟雾杀虫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示范,走农业现代化生产之路,从最初只有几十亩到现在的几百亩的规模农场。农场主范斌从春播、夏管到秋收,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再忙都要参加技术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并把县里的农业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指导,坚持平时经常查阅资料、了解农资新信息,做好生产工作记录。

八年的时间,范斌家庭农场系统地掌握了农业科技知识,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种植经验,通过统一管理,规范种植,连片作业,统一施肥、浇水等管理方法,走上了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致富之路。

3 提高生产管理,坚持示范带头,实现农机现代化

3.1 生产管理完善,基础设施良好

农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和销售都有详实记录,财务收支记录完整。生产时,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市场销售渠道稳定。家庭农场基础设施良好,拥有1 000余平方米的粮食储备库和1 000余平方米的粮食临时堆放点,近4 000 m2的水泥粮食晾晒场,价值112万元的必备农业机械20余台,其中:大型拖拉机5台,大型联合谷物收获机3台,玉米收获机3台,打捆机、施肥播种机及喷药机数台,可完成全程机械化耕种收。

3.2 坚持示范带头,基本实现农机现代化

范斌家庭农场全程采用机械化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不仅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秸秆,减少环境污染,有利环保。同时采用新技术,依靠科技出效益,1)应用优质品种。在粮食品种选择上,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种,所以农场种的小麦、玉米不但产量高、品质也好,产品供不应求。2)抢季节,由于种植小麦、玉米面积较大,抢季节更加重要。播种二茬目标的实现,为发展冬种赢得了主动。3)抓技术。积极利用新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劳力。4)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土质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减少农业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促进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经过努力,家庭農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彰,被评为2014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4 结语

范斌家庭农场以流转土地为契机,解决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无人管理耕种农作物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和种植技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土地流进行规模经营,统一管理,种植规范,效益明显,同时还积极开展农机化新技术及农机具推广示范,农作物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及机械化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该家庭收入也大幅度增加。同时在科学种植、规模经营等各方面给周边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家庭农场土地流转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