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来分析我国失业原因

2018-05-14胡航畅

财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分工失业古典

胡航畅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失业是与分工相关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中关于失业的理论有分工网络理论、整数理论和分工结构理论,为我们分析我国失业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认为分工演进受到抑制、分工受阻是产生我国现阶段失业的重要原因。应当从改善市场制度环境、改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入手,促进分工发展,这才是缓解我国现阶段失业压力的根本举措。

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失业的三种理论

凯恩斯以来的许多宏观经济模型由于没有自利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微观基础,不像伞部均衡模型结构严谨,而且使用的概念也五花八门,瓦相矛盾,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失业方面的宏观经济现象。新兴^典经济学由于内生了分工水平,市场的网络规模,所以市场容量、总量需求自然就内生了。不再需要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使用,所有宏观经济现象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得到分析和解释。

新兴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失业是和分工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如果没有分T,整个社会都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自给自足不算失业),就谈不上失业;随着交易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假设整个社会处于完伞分工的状态,每个人都进行专业化生产,社会也没有失业;所以,失业在新兴占典经济学中是发生在自给自足与完伞分工之间,分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经济现象。失业与分工的关系,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上来讲,是反向关系。随着分工水平提高,社会分工越深化,生产迂问程度越高,产品的价值链越长,新的中间产品生产部门不断产生,对劳动力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多。但现实中,例如分工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中,也会出现大规模失业,对此,新兴^‘典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三种理论对失业进行了解释,它们足分T网络理论、整数理论、分工结构理论。

(1)分工网络理论

这一理论是用分工网络的可靠性,即用分工网络协调失败来解释失业现象。每一个交易都有风险,当交易效率增加,均衡的分工水平也会上升,分工水平的上升意味着新的生产部门的出现,迂回生产链条的增加,那么整个经济分工瘫痪的风险也会提高。但是当外生交易效率改进时,增加的分工好处大于增加的总外生交易费用和增加协调失灵风险的坏处时,人们会从这些互相冲突的效果之间的最优平衡角度,同时选择高分工水平和高协调失灵的风险。而高分工水平意味着高商业化程度,大市场容量和高总量需求,而分工协调失灵的风险意味着人们在协调失灵中有被迫回到自给自足的低生产率去。如果考虑到转行的高费用,则在分工水平很高时,每个专家回到自给自足去实际上不可行,因此整个经济分工协调失灵的风险意味着大规模失业的风险。这种大规模失业的总和风险是人们内生地选择的,而不是外生给定的。比如,三十年代的经济萧条,所有的人都会选择自给自足。很多人都被排除在分工体系之外,找不到工作的机会。

(2)整数理论

整数理论用来解释在经济繁荣阶段的“自然失业”。整数理论实质上是指满足瓦尔拉斯均衡时的整数条件,在市场出清和效用均等化条件下,选择不同生产模式的角点均衡人数要为整数。假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有两种商品(x,y),三个人(M=3),随着交易效率的提升,从自给自足跳跃到分工时,满足瓦尔拉斯均衡意味着生产x和y的各有1.5人。这意味着,每种商品有一个半的人在专业生产。这种情况不仅不现实,而且同专业化的概念相冲突,因为半个人专注于生产x,另外一半专于生产v。假设已经在分工状态,第一个人专业生产x,第二个人专业生产v,那么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可以建立一种“均衡”,且均衡时的人均收入比第三个人自给自足时的收入要高。第三个人由于激励机制专注于生产其中一种产品,并且以略低于均衡时的价格出售。那么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的均衡就会破裂,该商品的买者会和第三个人建立起另外一种“均衡”。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因此不能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其中有一个人总会被排除在均衡之外,并不是因为他的生产率低下,而是因为不满足整数条件。这个人愿意卷入分工,但是却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而形成非自愿失业。影响整数理论的因素有:商品种类,人口规模和分工水平。当消费品和投资品种类增多时,对于给定的人口规模,随着均衡的分工水平提高,自然失业率可能更高。

(3)分工的结构理论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中,引起失业的第三个原因是分工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在新兴古典一般均衡模型中,当交易效率或者是生產函数的参数(专业化经济程度等)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均衡时的分工水平,专家生产人数(商品生产者)和贸易品种类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有迂回生产链条长度的改变,这意味着一些行业的从业者必须转行,如果改行的成本太高,就会出现失业现象,而且,即使转行成功,他们的生产效率也无法同那些原来就一直生产这些商品的从业者的生产效率相比。这种矛盾是因为专业化的熟能生巧效应产生的,一个人一直从事一种工作,自然比没从事过的人的生产效率要高。失业者想从事新行业,但是与那些有着专业经验的人无法竞争,因此再难找到就业机会。一旦失业,这种恶性循环会将失业者排除在市场之外。

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来分析我国失业原因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用分工网络风险理论、整数理论和分工结构演变理论来解释失业的成因,直接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我国的失业现象时,却会遭遇困境,但对发达国家的失业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这是因为新兴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蕴含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社会处于高度分工状态。实际上,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的分工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丰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现阶段失业成因也许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复杂,但是分工演进机制受阻,分工受阻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的发展是分工演进的结果,或者说经济的发展的历史就是经济从自给自足状态不断向高水平分工状态演进的过程。在自给自足状态,人人都是生产者一消费者,没有人失业;但由于不能得到分工带来的好处,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缓慢,生产力水平低下。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提高,均衡会从自给自足状态跳到分工状态。在初始阶段,人们对各种生产活动都没有经验,所以生产率很低。在自给自足生产中,每个人在每种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生产率就慢慢改进,由于分工的孰能生巧效应,出现了剩余产品,开始进行交易。分工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会加速经验积累和技能改进,使生产率进一步卜升。随生产率的提高,交易效率的改进,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新兴古典经济学用分工的熟能生巧和分工演进的相辅相成的机制,重新解释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一种新方法复活了古典的供给创造需求的命题。有效需求不足是与失业伴生的现象,而其根本的原因是分工受阻,从而导致供给不足产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但从2012年起,GDP虽然平稳,但逐年下降,这是因为分工的演进机制受到了抑制,而不是分工的演进停止了,到达了该有的水平。无论从工业化程度还是从人均收入水平指标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并不是由于高度分工造成的协调失败所导致的,而是由于分工加速受到了压制,整个社会分工不足引发的。我国目前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的推进导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即城镇的劳动人口增加。二是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原来产业的劳动力变为失业人口。例如新出现的“无人工厂”导致了制造业的一些工人失业。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后两个方面的失业从理论卜来说是因为分工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的失业。缓解失业压力,可以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扩大市场规模,充分利用分工经济的网络效应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因为经济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导致了分工自发演进受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分工的演进的动力机制来自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在这里,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效率直接决定着交易者利益的实现程度,进而决定市场的规模和分工水平。我国的产权不清的状况不仅普遍存在,而且产权保护的制度也很不健全,尤其是对个人私有财产保护的制度还很不明晰。如果法制不允许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效率有所增进,则分工和生产力就不可能发展。因此,只有对私有产权提供有效的保护,提高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效率,才能促进分工的演进。

(2)司法制度不健全。由于司法制度不健伞,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相当普遍,直接影响了交易的效率,阻碍了分工的演进。因为没有公正和健伞的司法制度,机会主义的动机与行为必将大大增加,使内生交易成本增大。而为了抑制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丰义,合约成本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交易效率低下,这会严重制约交易规模的扩张,从而限制市场的扩展,使分工演进受阻。

(3)各种行政垄断依然存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有很多部门的进入受到政府的控制,如金融、通讯、外贸、教育、汽车等行业主要由政府垄断,不允许民营资本经营。而有些行业虽然不限制自由进入,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私人投资的资本市场、银行业等融资渠道,私人投资仍然不能自由进入。这种控制行业人数的行为和控制价格的行为一样,不仅造成行业贫富不均,经济效率低下,更重要的是使得整个社会的交易费用过高,有利的分工难以实现使最有效率的分工水平无法达到,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有效增长。

(4)自由创业制度尚未真正确立。自由创业制度需要有良好个人财产的保护制度和行业的自由进出人制度。还必须有自由的个人择业制度和自由企业制度。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歧视性的劳动用工制度,限制人员的自由流动,使得人力资本的交易成本大为提高,因为企业留用外地人员必须付出办理户几的成本。对就业人员来说,到异地就业就意味着购房、子女就业成本的极大提高,从而阻碍分工的演进。

除此之外,在我国现阶段,成立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多个行政部门的审批,一个部门的关系处理不好,公司就难以成立。自主创业所需的各种审批程序大大增加了成立企业的成本,制约了人们的择业范围,提高了人们的创业成本,不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所以,改革这种企业成立的审批制度,建立企业成立的注册制度,可以大大减少人们的创业成本,促进分工,增加就业机会。

结论

上述制度方面的因素使我国分工演进机制受阻,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分工水平的提高。要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最根本的举措是改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创建激励人创业的社会制度和舆论环境,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喷涌而出。

[1]杨小凯.经济学一新兴占典与新古典框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钱书法,卢江,郁维.论社会分工水平对就业规模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11(1)

[3]赵秋成.从产业和行业层面解析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J].社會科学辑刊,2006( 3)

猜你喜欢

分工失业古典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两类失业人员可申领6个月失业补助金
失业预警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五问失业保险
失业了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