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京津冀地区文化贸易发展研究

2018-05-14玉叶

财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京津冀一带

玉叶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开展文化贸易的重点对象。怎样利用“一带一路”交流发展的契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京津冀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贸易的深入开展?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近几年来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的特点,以及开展贸易的基础,“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京津冀文化贸易的路径和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 京津冀 文化贸易

当前,开展文化贸易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迅速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近几年来,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各地文化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发展势头强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进程,使得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具活力及潜力的区域之一,为京津冀对外文化贸易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了良好的贸易环境。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地域广阔、主体众多、内容广泛。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文化“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京津冀文化贸易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

京津冀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现状分析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战略定位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对外文化贸易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文化贸易以核心文化领域为主,整体保持快速、平稳的增长态势,在全国占到较高的比例。商务部数据显示,文化贸易额一路从2006年的12.65亿美冗增长至2016年的46.9亿美元,良好维持着年均两位数的增长,文化产品竞争力与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北京对外文化贸易丰要以文化服务贸易为主,广告宣传的出口发展较快,而内容版权类存在较大逆差;文化产品进出口结构更加多元化,相应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文化贸易开展对象丰要为亚洲市场,正不断向欧美国家拓展。

十二五期间,在政策助力下,天津市文化贸易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但是整体规模依然偏小不足以成为支柱产业。文化产品进出口结构较为单一,文化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动漫、广播影视、出版发行领域。虽然,天津市文化产业近些年实现了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向园区集中,但是企业竞争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在国际市场可竞争的企业少且竞争力不强,一直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整体实力不强,因此在国际贸易中的贡献也较小。

虽然近年来河北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相比京津,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实力弱、贡献率不高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这主要在于河北省大部分文化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低、形式单一,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京津冀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开展基础

京津冀地区政治、经济、区位优势显著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为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政治、区位优势显著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集中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对外文化贸易的推进提供着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在2012年3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北京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成立,成为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而天津市是京津冀地区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地区的海上枢纽、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属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城市。并且天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于2016年正式启动,基地旨在不断探索文化贸易发展新模式,以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产品及服务的进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总体上看,京津冀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和进行文化对外贸易卜具有天然优势。

(2)文化资源丰富

京津冀地区,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走出去上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京作为五朝古都,截止2015年,北京市辖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6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含126家伞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6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伞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传统工艺品交易集散地、高端文物流通中心。2015年天津市文物业机构39个(包括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文物商店、其他文物机构)。河北省与京津地区互联互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吴桥杂技、河北梆子、京剧、唐山皮影、杨式太极等等。更重要的是三地文化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这无疑足为京津冀对外文化贸易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中国文化的加速走出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较高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北京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为成熟、伞面的城市,同时,文化产业是北京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保险业的第二大产业,也是北京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冗,比2015年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3%,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20.3%,在全国处于首位,远远领先于排在第二名的上海。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下,北京的带动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使得天津、河北文化产业近几年飞速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6年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冗,占伞市国内生产总值总值的5%。2016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106.4亿元,比2012年增长52.3%,年均增长11.1%;文化产业增加值伞省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7%提高到2016年的3.5%。

京津冀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一批资金雄厚、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企业。这些文化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创新合作,有效促进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

京津冀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政策保障

各地政府已经深刻意识到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文化贸易的重要性,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如为了把首都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2016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 2016 ]17号),首次就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作出了详细的专项部署:到2020年,北京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天津市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的发展力度,《中蒙俄经济走廊合作规划(文化部分)》已经制定完成。为积极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文化文物项目,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于2017年2月编制出台了《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意见(2017-2019年)》,意见指出要“结合天津实际,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充分发挥天津自贸区政策优势,以国家数字内容贸易服务平台为基础,大力推动天津文化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河北省也表示要大力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借助北京、天津等自贸区平台全面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进一步完善文化“走出去”扶持政策,激发文化企业出口活力。并编制《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全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一带一路”倡议下京津冀文化贸易进一步开展对策及建议

总体来看,京津冀经济圈地缘政治、经济优势显著,但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北京一家独大,而津冀文化产品及服务竞争力有待增强,京津冀地区整体存在贸易逆差明显,贸易产品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应充分利用自身政治、经济、资源优势,引领天津、河北文化产业稳步向前,使文化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天津要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服务优势,发挥国家级重点项日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滨海新区,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好,科技含量高,高新技术文化产业方面发展迅猛,在与互联网相关的动漫、游戏等领域有明显技术优势。充分借助其优势,加强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中心的华北动漫产业发展带的建设。将河北的特色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与滨海新区的高技术文化产业合作、对接,提升河北文化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以更好融人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2)实现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相互促进

由于价值理念的不同导致的文化差异,可能会使得中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难以被一些外国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所以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外交活动,以重要外事活动为契机,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精粹,如舞台剧表演等,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并喜欢上中华文化,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着重加强化文化贸易建设,充分利用市场渠道推动文化“走出去”。

(3)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经济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贸易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专业性人才为其提供智力支撑,鉴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文化产品贸易既需要有跨国经营和管理的能力,还需要擅长跨文化交流、具有文化艺术思维、熟悉文化贸易业务流程。而日前由于北京的虹吸效应导致北京人才众多,难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优势,而津冀两地文化贸易产业对于专业人才还很匮乏。所以要深入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强化人才资源统筹,加大人才交流培养,创新人才互动模式,探索人才共建共享合作机制。

(4)加强特色品牌建设

充分挖掘京津冀自然环境、特色传统文化、历史人文等文化资源特色,以项目为载体,提高文化产业空间集聚能力,围绕环境、区位、资源等因素,打破行业间的界限,將资源、资金、人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形成优势品牌项目,增强贸易主体活力,鼓励特色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高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5)推动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

尊重沿线各国文化价值观,重视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文化产品、文化要素的跨国界跨区域流动。积极追赶“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业项目。

京津冀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集散窗口,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实现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京津冀一带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