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寻甸脱贫攻坚中的思路研究

2018-05-14卢晓东

新丝路(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贫困户农产品农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寻甸县的农业产业化扶贫主要采取“党支部+”的形式开展,“+”的内容可以是产业扶贫资金入股、闲置资金投注、土地流转、农副产品销售、合作经营、务工等组合,其对象可以是企业、合作社、公司、经销商等。将扶贫资金以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注入企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每年由合作社(企业)拿出股本10%左右作为分红,两年后贫困户自主选择是继续合作还是原额退还入股资金。经调查: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有农业企业140户,帮扶贫困户15990户53620人,基本覆盖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企业帮扶以群众熟悉、操作简单的养殖业和种植业为主,其中,养殖企业109户,帮带贫困户10863户36055人,种植企业31户,帮带贫困户4127户12565人。

一、寻甸县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困境

1.贫困户主动参与意愿不强

目前的产业扶贫模式下,大多数贫困户与合作社(企业)的联结纽带仅限于股金分红,能到合作社打工的很少,也难以持续,除了合作期间的股金分红外,贫困户很难参与合作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贫困户自身的发展带动有限,发展潜力挖掘不充分,一旦合作关系解除,贫困户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

2.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寻甸县的合作组织主要以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主,以小型、松散联合为主要形式,组织化程度不高,运作不规范,有的甚至才刚刚组建。总体上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市场竞争乏力,一旦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难以为农户提供价格保护时,就会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扶贫产业同质性高

寻甸县的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大都相似,很多农村主导产业仍是传统农业,并且多数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特色产业不强。产业发展相同,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容易导致农产品供需失衡,“增产不增收”风险增大,会打消贫困户参与产业化扶贫的积极性。

4.扶贫产业链条不完善

寻甸县产业扶贫开发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产业为主,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初级的原料供应阶段,专业合作社(企业)更多的是进行简单的初级生产,储存、加工、销售较少,一些大宗农产品和优势特色产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层次不高,产业效益总体不明显。

5.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寻甸县的贫困人口以“插花”或相对集中的形式分布在各乡镇(街道),总体上是山区、半山区贫困人口较多,这些区域也是生存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地方。以机耕道路、农业物流设施、通讯设施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水利化程度不高,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全县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低产田,高产稳产农田较少。

二、寻甸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1.明确农业产业化扶贫方向

牢固树立抓扶贫必须抓产业的意识,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依托资源、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借鉴成功经验,走好“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能人+农户”、群众入股分红等发展模式,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脱贫攻坚的各项措施,努力将寻甸建成烟草之乡、马铃薯之乡、牛羊之乡和蔬菜之乡,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要结合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民族风情体验,发展农家乐、农耕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业,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2.创新产业合作模式

要不断探索产业扶贫合作新模式,让贫困群众深入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形成多元化的增收渠道。

(1)土地股份合作模式

将没有发展能力的农村闲置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互换、托管等形式,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农户在享有分红、土地出租等收益时,还可以选择到合作社就近务工,农民既是股东又是产业工人,这样就可以提高农户的参与热情,提高合作社的增产效益。

(2)畜禽代养合作模式

对于缺乏生产技术的农户,可以以畜禽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企业),或者认购合作社(企业)畜禽,由合作社(企业)代养,农户享受合作社(企業)收益分红。农户也可以进入合作社(企业)务工,增加收入,学习新技术。

(3)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对于有发展能力,但缺乏销售能力的贫困群众,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其签订购销合同,以销定产,实行“小规模,大集群”的发展模式,将贫困户作为企业的原料基地,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

3.提升农民自身发展潜能

农民是发展产业的主体,扶贫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的水平与效益。

(1)提高贫困户的发展动力

发展产业、提升产能,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围绕扶贫产业规划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培训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能自觉地运用科技致富。要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开设农家课堂、外包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镇开展现场教学等,对贫困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

(2)发展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

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是未来农业的主体,也是农业的希望。他们虽然不属“贫困户”范畴,不是扶贫攻坚的对象,但他们身处基层,扎根群众,对其它农民脱贫致富起着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实战经验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等优势,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农业理念创新的“先锋”、科技成果转化的 “桥梁”,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与“带头人”。

4.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肩负着信息引导、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科技创新、服务贫困户的责任,是农业产业化扶贫的关键。

(1)加强合作社管理

对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支持重点放在与广大农民联系紧密、运作良好,尤其是能够真正带动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合作社上。对扶贫合作企业的竞争力、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等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营造良性竞争机制。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突出重点,对那些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资源支撑面广、市场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贫困人口受益比例大的龙头企业加以扶持。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基地农户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提供服务。

(2)发展和引进新的合作组织

支持、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创办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农民在发展产业时能够通过“抱团合作”的方式降低成本、规范管理、提高效益。通过在农户间流转承包地,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实现家庭经营规模的扩大;通过土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开展农业合作生产。要以农业园区、都市农庄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平台,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专业化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善管理、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引领特色农业发展。

5.提升扶贫产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扶贫产业的发展,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将日益凸显,提升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

建立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的操作以及产后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检验,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县乡监管体系,重点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2)实施产品品牌化建设

以做优做精为导向,加大投入,强化扶持、引导先进技术推广和基地建设,推进马铃薯、蔬菜、林果、生物药业、淡水养殖、现代种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精深化、差异化加工,充分发挥农产品文化内涵。积极组织寻甸农特产品参加各种展销、推介、宣传活动,大力提升寻甸农特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寻甸农特产品外销;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制作 “寻甸特色农产品”“寻甸映象” “寻甸味道”等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包装盒,指导其他企业农产品包装及宣传推介,根据农产品的类别及客户需求进行组装,提高农产品的档次。

(3)延伸扶贫产业链条

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农产品流通、加工、物流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将营销链条延伸到上游的农产品生产和下游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改造提升现有企业,支持各种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先项目供地、增加信贷投入、实行参展补助、实施税收减免。

(4)积极发展农村电商

要积极加大农村电商建设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调作用,实施广泛而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电话等手段,建立起覆盖乡镇、村社的农村信息网络。多方对接,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销售,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将寻甸特色农产品引入电商平台,实现网上交易品牌化、市场化、信息化,扩大寻甸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基层社区综合服务网点,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网络。

6.完善扶贫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在扶贫产业发展中,政府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积极合理地用好政策杠杆和各种调控手段,广泛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凝聚推进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1)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使用

在现行扶贫资金管理体制下,资金使用必须实行“阳光工程”。依据全县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和年初制定的计划,全县一盘棋,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确保重点,突出效益。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和报账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公开透明。扶贫资金要严格按照省市要求,专户储存,避免资金外流和挪作他用。建立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机制,对其进行阶段性审计,以避免扶贫资金随意变更、滞留、挤占和挪用。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以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国家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农民自我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乡农技、植保、种子、畜牧兽医、农机、气象等服务网络;完善县、乡、村农业专业协会,为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深化农村供销社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以县级门户网站为中心,连接农业专业网站,以乡镇村社信息为终端的全县“综合农业经济信息网 ”,为农民提供多方位信息支持。

(3)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是搞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关键。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自然、历史等因素外,缺乏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个大公无私、勤恳为民的领头人也是重要因素。所以,必须加强贫困村的村级组织建设,把自我创业和带民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到领头人的岗位,形成扶贫攻坚的战斗堡垒,这样就能使扶贫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村级班子长期较弱、确实无人可选的贫困村,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从党政机关选拔一批熟悉农村工作、素质好、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以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4)开展养殖收益保险

通过将全县的各类猪、牛、羊等大牲畜养殖企业纳入养殖收益保险范围,以猪、牛、羊的市场保底价进行保险,保险期内,因价格下跌或标的死亡导致销售收入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预期收益(单位保险金额)时,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赔偿,以达到降低市场风险的预期。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也是产业扶贫的先决条件。(1)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寻甸县现有水利工程和农业水利设施为基础,增加水库、坝塘、水窖蓄水,改善坝区耕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流域区泵站及管道建设力度,根据特色产业项目需要,建設次级水利工程,建设必要的输水、配水、灌溉、水处理等设施,提高水利化水平和水资源使用效率。(2)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不同产业区、养殖区、种植区和地块的需要,建设配套的道路工程,包括生产性道路、观光旅游道路、乡村道路,以及排水沟、桥涵等,提高道路交通通达率。

产业扶贫要以贫困人口脱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项目扶持为支撑,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手段,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根据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因地、因业、因人、因户施策,从而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不返贫的良好效果。

作者简介:

卢晓东,男,中共寻甸县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贫困户农产品农业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产品争奇斗艳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