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导向”模式的高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2018-05-14崔颖陈兰周志伟纪蕾杨超李晓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医学生

崔颖 陈兰 周志伟 纪蕾 杨超 李晓华

[摘要] 该研究立足齐齐哈尔医学院的“人文、专业、身心”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年级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作为研究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对齐齐哈尔医学院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及对学校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评价。采用SPSS 22.0建立数据库,并使用交叉表和χ2检验进行处理,分析当前高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方法。

[关键词] 三导向;医学生;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4(b)-0117-04

[Abstract] The paper uses the occupational spirits culture of senile medica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contents based on the “Humanism, Major, Mind And Body” talent culture model in the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and investigates the students in 2013, 2014 and 2015 in the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and masters the cogni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to the occupational spirits and evaluation of occupational spirits education developed by schools, and the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SPSS 22.0 for treatment by the crossed table and χ2 test,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existing issues of occupational spirits education of senile medica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s the culture path and method of occupational spirits of senile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Three guidance; Medical student; Occupational spirits

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问题,医患矛盾加剧,很多医学生开始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产生忧虑,从医的理想信念在不断消减。因此,从医患关系角度、医学生职业信念角度、医生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改善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使他们牢记自己的社会使命,坚定职业信仰,坚持职业操守。该研究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300名高年级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个人访谈、集体座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及对学校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齐齐哈尔医学院2013—2015级本科医学生300名。

1.2 调查问卷内容

包括①个人基本信息:年级、性别。②对医师职业精神、价值观和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为单选题,共12题。③职业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包括课堂教学中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职业精神教育课程或者教师在授课中会涉及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在见习和实习中是否有机会接触有关职业精神的内容、课余生活中是否有涉及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活动或宣传或文化、对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看法、希望接受職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希望指导自己职业精神的人员等,为选择题(含单选和多选),共6题。

1.3 方法

该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300名2013—2015级本科医学生分为3组,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调查,通过纸质进行发放。

1.4 统计方法

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实发调查问卷3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96份,其中2013级99份,2014级98份,2015级98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8.67%。

2.1 被调查医学生的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300名高年级医学生里,男生89名,占29.67%,女生207名,占69.90%。

2.2 对医师职业精神、价值观和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

该研究内容涉及12题,其中有差异的结果见表1。

2.3 职业精神培养的相关内容

该次研究就课堂教学中是否接受过专门的职业精神教育课程或者教师在授课中会涉及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在见习和实习中是否有机会接触有关职业精神的内容、课余生活中是否有涉及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活动或宣传或文化、对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看法、希望接受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希望指导自己职业精神的人员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①60.5%的学生接受过专门的职业精神教育课程或有涉及,39.6%的学生极少或没有接触,3个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②在见习、实习中是否有机会接触有关职业精神的内容时,3个年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③39.9%的医学生课余生活中经常涉及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实践活动、宣传或文化,60.2%为偶尔甚至无。④在认为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哪个更重要方面(多选),依重要程度排序为:临床实习90.2%,社会实践82.1%,学校课程63.2%,学术活动21.3%,文化活动9.5%。⑤希望接受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依重要程度排序为:医患沟通90.2%,职业规划69.3%,人文知识58.4%,伦理学32.1%,其他1.0%。⑥希望指导自己职业精神的人员,依重要程度排序为:临床医生92.5%,专家72.2%,教师69.8%,学长19.7%。

3 讨论

3.1 不同年级对医师职业精神、价值观和医患关系的认知现状

3个年级医学生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认知,对待未付医药费的紧急患者,选择医学专业的原因,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医患双方缺乏情感交流等方面看法基本一致,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认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者都很重要”“面对未付医药费的紧急患者,不管付费与否,先紧急抢救” “选择医学多为父母的选择加上个人兴趣爱好并结合就业考虑”“职业幸福感多来自病患获得健康”“医患双方缺乏情感交流多因就医患者多,医生工作量大”。

3个年级医学生在了解《医学生誓言》,对医生必须拥有崇高职业精神的认同,看待救死扶伤,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否能耐心与患者沟通和对患者关怀大于治疗本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2013级的同学对职业的认知更了解也更积极和现实。究其原因[1],归功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接触了许多鲜活的病例,考虑问题也日趋实际,特别是该阶段的学生需要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管理患者,受到的实际困扰也更多,因此表现也更为明显。在“医者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这一概念是否认同方面,2013—2015级医学生中认同学生占该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92.9%,88.9%,75.5%,说明随着职业精神的教育和见习实习的所见所闻,高年级的医学生认同“医者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的比例越来越高。高年级的医学生将“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作为医务人员的基本职业要求的人数也远大于较低年级的医学生。在患者不配合或者怀疑自己的治疗方案,高年级的医学生能够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交流的人数达到93.9%。97.0%的2013级学生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患者的关怀比对疾病本身的治疗更加重要,大于2015级学生的比例(76.5%),说明职业精神教育能够树立起医学生对从事工作的理想信念,牢记社会使命,坚持职业操守。

3.2 对高年级医学生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建议和思考

①重视人文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同等重要。作为准职业人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同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提高一样是其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一个组织的贡献甚至超过优秀的技能,因此,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是医学院校解决医学生就业难以及按照现代医学要求培养合格医学生的迫切需要[2]。目前医学院校都开设有人文课程,但一般均作为必修课中的考查课,而不像是医学主干科目作为必修课中的考试课,这势必会导致医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思想。因此,要重视人文课程的教育,应将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②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融入渗透教育。临床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一般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将医患沟通、医学伦理、医患纠纷防范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来,实现“专业”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③加强医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职业精神的深化和升华。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除课堂教学等显性课程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等隐性课程进行引导,如该校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中送医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孤寡老人的送温暖志愿服务、为中学生普及急救知识的科普活动、为社区居民义诊等。隐性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它通常以一种渗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理念、情感、价值观等。隐性课程一旦“内化”和“升华”,对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往往是异常巨大而持久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其一生[3]。④临床实习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理念的形成。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过渡时期,也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也是自我修养磨炼的过程。在临床,医学生碰到的不仅仅是“对不对”的医学判断,更多的是“能不能、该不该”的伦理判断[4],面对具体的现实问题,临床带教老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对典型的问题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根据该校调查,92.5%的学生希望职业精神的指导者是临床医生,可见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习实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明确医生的责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真正做到尊重患者、尊重生命,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 韩侨宇,李章来,冉姗姗,等.关于不同阶段长学制医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73-76.

[2] 程现昆.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5-6.

[3] 纪宗淑,刘海燕.隐性课程与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469-471.

[4] 胡晓燕.对培养医学生良好职业精神途径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58-59.

(收稿日期:2018-01-12)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医学生
浅析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时期医学生临床思维评价体系的实践与评价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高等学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