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作物生产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探究

2018-05-14任学坤殷微微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任学坤 殷微微

摘 要: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优化升级,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产业界与职业院校相融合的紧密程度。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产物,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教育的相互贯通,更是现代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需求的结构性改革。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与相应企业共同研讨,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职业院校作物生产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作物生产类专业;现代学徒制

作者简介:任学坤,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与创业教育;殷微微,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项目“高职院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编号:ZJC1316009)和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十三五”课题项目“校企共建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编号:2016-135-Y-08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7-0135-02

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力培养机制,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职业院校要更深度地发展产教融合,校企要深层次合作,深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共同联盟;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同的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并要求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一些专业中试行现代学徒制,注重“双主体”育人,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实行现代学徒制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产教融合,最终达到校企共同育人。

一、传统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1.传统的校企合作注重的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的传统合作过程中,学校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课堂,企业是训练技能的主场所;学校只注重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以及学生管法的创新;企业也只注重自己的产品及销售创新,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和能力的培养。校企双方都在通过各种创新来实现各自的价值,校企双方的关系是一种供和需的关系,校企合作的最好表现是达到“1+1>2”的效果。在传统的校企合作形式中,企业没有真正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供应和企业岗位的需求没有真正实现零接轨。

2.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育人”。传统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的设计以及学生的考核评定中。现代学徒制体现的是学校和企业的同等性,两个主体同时参与人才培养,这样学生也具有了两种身份(学生与职工)。要让两个主体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学生(学徒)成长成才,双主体要达成共同的育人观念,形成一致的育人思路,最终促成双主体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即把“两体”变成“一体”。当企业以“主体”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让专业知识得到应用,而且企业文化也会全方位渗透,既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

2017年,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与佳木斯拓荒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在作物生产类专业改革试点中,企业相关人员以专任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设计中。“一个方案、一个标准、一起研讨、双方参与、共同考核”的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发挥作用,促使学生(学徒)掌握技能,突破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岗位需求侧之间的屏障,实现了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1.校企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行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徒)的情况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作物生产类专业的生产季节性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农学院与企业集团共同研讨,依据学生(学徒)的学习能力和岗位技能要求,实行按阶段分类来培养,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技能要点,使学生能够考核合格。

第一阶段:大一上学期。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并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为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做好准备。企业师傅也要参与学校教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传授企业文化理念。

第二阶段: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学生进入企业,身份转变为学徒身份。学徒首先参与培训,由企业中有资质的师傅带着徒弟,并协助徒弟在对应的岗位上完成相关的企业课程。企业教学过程根据岗位特点分成若干岗位群,学徒也要分成若干学习工作组,每组均有企业师傅带领和管理。

第三阶段:大二上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岗位技巧,从企业中带着各类专业问题回到学校进行第三阶段学习,此阶段着重知识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后续课程的同时进入创新工作平台,在创新工作平台上顺利完成各项创新工作项目,在创新平台中引入真实的项目,通过完成项目来体会真正的职业人所需要的能力。

第四阶段:大三下学期。此阶段学徒进入企业,进入第三轮的学徒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学徒通过各项岗位入职能力训练后,投入到真实的任务中。在真实的工作运行状态下,既是学习,也是工作,并通过相应的奖罚政策来激发学徒的工作积极性,最终的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2.现代学徒制使学生(学徒)获得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对岗位进行分析,校企共同制定招生管理政策、教学管理政策、课程标準、双导师标准、教学质量标准、现代学徒制企业准入标准、考核标准、合作协议等,并开发具有现代学徒制特色的教材和培训手册;对不同岗位的人才(如技术型、科研型、销售型、管理型等)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重点掌握企业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师傅带徒弟的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力、团队合作力和创新力。通过岗位训练,学生能够适应岗位需求,这才是真正体现现代学徒制的因材施教。

3.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生(学徒)的职业能力形成。学生(学徒)职业能力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不知道到知道——学会阶段。主要方法是教和学,学习场所在学校教室,主要由学校教师实施教学(企业师傅辅助),主要形式是项目化和任务式教学,要求人人都能学会。

(2)从陌生到熟知——精通阶段。主要方法是训练,学习场所在企业,主要由企业师傅实施教学(学校教师辅助),主要形式是模拟和反复演练,训练企业的各种模拟项目,也可以由师傅带领徒弟参与各种企业工作任务。

(3)从模仿到创新——运用阶段。主要方法是独立完成真实任务,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轮换,主要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轮换教学,主要形式是学校创新平台和企业化运行。通过引入企业的典型任务和项目,并把其解析成学生(学徒)能够单独完成的模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监管,对学生(学徒)最终的完成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综上所述,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通过深层次的校企融合,在作物生产类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创新举措,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和企业成为育人过程中的“双主体”。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育人、共享知识、共享成果、共担责任、共担风险”的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不仅促进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契合度,而且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姚水洪,崔戴飞,邱惠萍.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1):91-95.

[3] 王辉,李岷.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研究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7):55-58.

[4] 杨思俊.现代学徒制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施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8,(6):142-143.

[5] 趙玲娜.现代学有徒制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18,(2):157-158.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