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2016-07-19于淼

企业导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经管现代学徒制高职

于淼

摘 要:学徒制,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职;经管;现代学徒制

一、研究背景

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社会,现代学徒制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发展态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徒培训一直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届改革的新风向标。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人才培养形式,主要特色是依靠在企业的实习实践过程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结合,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高学生就业力的重要方式。 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传统的教育中,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严重脱节,这样的人才培养结果是学生的职业技能不突出,需要企业在招聘后进行后续的再培养,也带来了空有文凭没有能力的就业难现状。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来看,实施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能够解决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景和整体化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的问题。企业,也减少了再培养的成本,使得招来即用,达到了企业用人、学生就业与学校培养的三方共赢。

(二)可行性分析。以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我院管理工程系成立于2003年8月,开设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五个专业。通过调研,经管类专业属于典型的第三产业,以服务类性质的专业为主,面对的多是中小型企业,企业用人短缺有需求,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加具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调研中,目前高职中已经实施的现代学徒制中以经管类专业为主。我院自2003年成立管理学院以来,向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在省内相关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也与一些典型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具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条件。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结合行业企业的用人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围绕人才培养的岗位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

(二)探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六个学期,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设计时可以设计为“1.5+1.5”的模式,也就是学生入学以后的六个学期内,前面三个学期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面三个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企业逐步介入学校教学,到企业为主进行教学,再到学校补充企业教学的不足,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方式。

(三)设计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完备的课程体系。按照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分析,确定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做到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标准的有效一致。

(四)“双师”(教师+师傅)队伍建设。现代学徒制实行的是“校企双元育人策略”。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配备教学态度认真负责、理论水平高的教师参与学生的教学与日常管理,企业需要配备高素质、技能过硬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同时要对双师(教师与师傅)进行教学与考核的有效管理。

(五)校企双方的参与及管理。企业参与的广度,即有多少企业或多大比例的企业提供了学徒岗位。这应该是衡量一家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必须把控好企业遴选关,探索好与企业合作的深度。 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那么,就要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中,明确好学校管理什么?企业管理什么?再者,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教育和管理中如何实行交叉管理与协同配合。

参考文献:

[1] 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3).

猜你喜欢

经管现代学徒制高职
“新经管”建设工程的时代背景、总体思路及设计方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检察日报社2017年度“十佳采编明星”、“经管服务明星”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