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2018-05-14高宇松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生态文明

高宇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被突出,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城乡规划在生态文明新阶段转变理念,并以城市发展的现状作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对规划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从技术上进行革新。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文明;转型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发展,在不断发展当中,传统的城市化发展的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严重的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对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一定要对城乡规划进行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会出现环境破坏的情况。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人们生存的化境不会受到污染。

1、更新城乡规划理念与方法

在近年来理论与实践不断进行探索的情况下已初步形成了对生态城乡规划的认识,即以绿色、生态原则作为整体规划理念,在物质空间与自然资源环境两方面将绿色、低碳、生态作为规划发展目标,重视通过生态文明促进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的改善。同时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规划发展理念,对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重新认识,将资源、能源及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新高度,并对传统生态文明规划进行完善和改进。城乡规划转型在低碳绿色、生态文明的视野下应不断对规划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以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整体规划进程。城乡规划转型过程中体现出完善性与创新性,不再单一地对人口规模进行规划,在低碳生态的视角下将规划的目标、内容及手段等各方面都渗透着新的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规划理念。城乡规划应在技术与设计方法上对传统空间规划进行总结和提升,以创建低碳生态城市作为规划出发点,并将生态理念切实贯彻到规划进程中,使其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提高我国城乡规划的整体水平。

2、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

2.1优化规划内容

在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当中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众多,在立足于生态文明的前提下,需要在保障城市具有较高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之上,将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有机整合作为规划目标,优化现有的城乡规划内容。譬如,在建筑方面应当致力于建设更多的“绿色建筑”,对单位面积内的建筑耗能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需要注重提高新建建筑当中绿色建筑的占比。而在绿地规划设计当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种植更多的本土绿色植被,同时秉持因地制宜、优势造型的原则,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之外搭配种值颜色各异的花卉苗木,在有效提高植林地比例的同时,使得人们在城区当中也可以仿佛置身在森林当中。此外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海绵城市”这一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通过安装雨水回收装置,并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净化和“二次处理”,使得城市能够化身为一大块具有极强吸水能力的“海绵”,在有效收集雨水资源提升其利用率的基础之上,为植被、农田灌溉和道路清洗等提供充足用水。

2.2更新城乡规划技术

在城乡规划当中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不能够盲目实行,可以选择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城乡规划计划进行辅助,要把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要考虑到城乡规划的实际因素,考虑到当地的环境等多方面问题,然后把RS和GIS技术应用到城乡规划当中去,ArcGIS是一个可伸缩的平台,对建设完整的GIS有很大的用处,所以,在最后主要采用ArcGIS软件,这样就能够使城市规划用地和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2.3将降低污染、节能减排作为规划目标

①在规划过程中将设施的布局关系妥善处理,通过合理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污染治理及生态效应进行重视,促进水资源体系的健康循环,通过建立海水开发利用体系、污水回收利用体系及生态水体系建设促进防污节水型城市建设的进程。

②以节能降耗作为发展目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实现与社会相适应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主动利用太阳能技术对建筑能源的利用进行优化,在城市中提高绿色建筑的比例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同时,还应鼓励广大城市市民对节能技术的使用,优化城市整体燃料使用的结构,对大气污染等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③在规划中对绿地发展进行安排,对绿地面积规划进行科学地决策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绿色建设作为城乡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内容能够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应积极加强绿地建设,从其设计、管理及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兼顾其观赏价值与经济效益双方面的提高。在城乡绿化建设中积极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全面地对景观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城乡风貌进行改善,对自然、半自然植被斑块、水体斑块及林地斑块等进行引进和保护。同时还应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绿地建设经验,将城乡绿地建设的治理工作提升到更高层次。

3、拓宽公示形式和载体

3.1规范公示内容以及程序

首先,要对建设项目的批前和批后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还要对城乡规划管理中所涉及的工作依据、时间限制、办事程序和职能等事项明确;其次,要构建合理的社会监督模式,保证受理的时间限制和相关程序在人民群众监督的环境下进行;最后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过程实行全面规划管理,还可以通过规划编制、审批、监察这三个职能强化城乡规划管理。

3.2拓宽公示形式和载体

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应该根据不同内容构建不同的公示形式,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四种形式:首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公开;其次,可以通过规划网站、公示牌或是公示大厅,全面开展规划公示;再次,可以通过专家组或规划协会等相关载体进行公示;最后,可以通过听证、评审、咨询等方式,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规划项目进行公示。

3.3加强公示互动和沟通

在进行公示的时候,应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并且本着采取公众意见的方式,对公众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可以通过接听群众电话或是公布信箱方式,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对群众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研究,在加强群众监督的同时,还要重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可以建立有效地监督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城乡管理形象,还能够推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结语:

结合以上各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城乡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不可盲目追求速度,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争取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文明的破坏。在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进行资源整合,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才能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方向,树立绿色建设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谢隽毅.城乡规划发展之路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J].住宅與房地产,2018(09).

[2]盖士玲.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07).

[3]邵凯.目前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8(10).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生态文明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