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

2018-05-14姚丹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插话现象高中数学

姚丹

[摘 要]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体现,这是一种具有数学特征,且切合学生的个体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必备品格.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从而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 本文结合高中数学课堂上“插话”现象的意义挖掘,探讨了基本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插话”现象

数学的核心素养有着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总体说来,它包括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基本内容,这都与我们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具體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土壤?对此,笔者认为学生应该是自身发展、素养提升的第一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并据此调整我们的教学,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

在优化课堂教学,进而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很多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同步增强,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越来越喜欢“插话”,此类现象为:插教师的话——教师正在讲解或提问时,学生突然发表自己的观点;插同学的话——当同学在发表观点或回答问题时,学生有意无意地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述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被视为对课堂纪律的扰乱,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的体现. 教师妥善处理,即可将其转化为教学生成的素材,由此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地促成学生认知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

■数学课堂学生“插话”的意义发掘

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并联系教学中的观察与思考,笔者认为学生课堂上的插话具有以下意义.

1. 插话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途径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思维都是由问题开始的. 哈佛大学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不断提出并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体在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勤于探究、敢于表达的学生自然会以不同的“插话”形式将自己的问题表达出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的“插话”现象是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它是质疑问难的基本途径. 为此,教师要予以鼓励,因为这能够保护并发展学生勇于质疑的习惯.

案例1:在指导学生认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了归纳: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选取点O,以该点为垂足,分别在α和β两个半平面内构建与棱垂直的射线OA,OB,则两根射线所成角度∠AOB的大小是确定值,且据空间等角定理可得,这个角与点O在棱上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将∠AOB视作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一切貌似都无懈可击,这时却有学生插话了:如果OA,OB这两根射线与棱不垂直,但是只要它们与棱所成角相等,根据等角定理也有结论,∠AOB存在且唯一,为何不用这个角对二面角的平面角进行定义呢?

上述插话现象正是学生对已得结论的思考,须知我们的教学并不是在培养人云亦云的鹦鹉,我们要培养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个别学生以插话的形式将问题暴露出来,这也将促进其他学生更换问题探索的角度,帮助大家对问题形成更加清晰而明确的认识. 对此,笔者把握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别,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最终形成结论:后一种方法不妥,因为这样所得角度不唯一,在实际问题处理时无法进行确定性的测量,因此还是第一种方法好.

面对学生的插话式的提问,教师没有当场打断,也没有用自己的结论强行覆盖,而是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认识,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是对他们求索精神的一种爱护和鼓励.

2. 插话是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体现

一节课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很难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地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发表观点,而学生恰恰又处在渴望表现、张扬个性的年龄段,他们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情急之下,他们就只能脱口而出,所以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的插话现象,因为这是学生真实想法的体现,很多时候也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外显.

案例2:在某次复习课上,笔者提出了一个“横纵线路图”的问题:如图1所示是某城区的街道分布图,横纵线路分别有五条,如果要以最短的路径从A点行至B点,一共存在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图1

笔者组织学生展开分析:将问题转变为四根竖线“│”和四根横线“─”的组合问题,因此总的走法有C■=70. 话音未落,就有学生开始插话:这种想法很是抽象,我还是无法理解. 学生的困难正是我们教学的方向,笔者为此继续对学生开始引导:那就请大家再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呢?我们的学生思维还是非常活跃的,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他们永远不会让你失望,果然很快有学生站起来:我想可以先让方格少一些,我们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程序来探求规律. 笔者肯定了他的思路,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

学生探索:先研究如图2所示的场景,由A1出发,分别研究到达A2,A3,A4,A5,A6,A7,A8,A9的走法有1,1,1,2,1,3,3,6,数据间貌似并没什么特殊规律. 但是笔者还是鼓励他们继续探索,这时一个学生插话了:这是不是与杨辉三角有点关联?他的话给其他学生带来了启发,他们继续探索:将图1所示的线路图旋转90°,如图3所示,将A点放到上方,B点放在下方,然后求解到达每个交点的走法,正好与杨辉三角吻合.

图2

图3

很多时候学生插话可能仅仅只是灵光一现,教师却要充分发挥放大的功能,让闪现的火花点燃全体学生的思维.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插话完全在笔者的预设之外,笔者顺势而导,调整原有计划,让学生在继续探究中形成独到而富有创见的认识,这是课堂教学中意外的收获.

■数学课堂学生“插话”的应对策略

不可否认,学生“插话”的确有扰乱课堂氛围、干扰教学进程、不尊重同学老师等负面影响,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予以正确的处理.

1. 善于倾听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习惯,教师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通过倾听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让课堂更加精彩. 在以上案例中,笔者都没有对学生的插话进行否定,而是因势而导,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由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2. 学会赏识

面对课堂上的插话现象,教师不仅要耐心倾听和等待,更要表现真诚的赏识. 因为赏识才能激起学生更加主动而积极的探索欲望,从而在老师的鼓励与期待下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最优化. 此外,赏识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让所有学生看到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是教学的追求,这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努力的方向.

3. 适当警示

课堂上的插话有学术争论的性质,但也有部分学生是以说笑和捣乱为目的,对此,教师也要予以及时的批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反思. 笔者在课堂上遇到此类情况时,会不动声色地予以制止,以目光来进行警示,然后及时将课堂教学拉回正轨,到了课后笔者再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和提醒,敦促其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应对学生的插话现象,我们不仅要善于倾听、学会赏识、有效引导,更要将学生的插话作为引爆思维的导火索,促成学生灵感的爆发,这样课堂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插话现象高中数学
不同角度学写话
手绘插画:《齐心》
DMR通信系统紧急插话方法研究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