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下的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

2018-05-10陈欣婷

关键词:家校沟通专业素养职业道德

陈欣婷

摘要:微信交流具有容量大,交互性好,真实性强以及快捷、超时空的特征,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像把双刃剑,虽然有利于家校便捷沟通,但也存在一些风险与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师向家长转嫁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与家长间没有建立起平等互信的交流关系;缺乏对学生及其家庭隐私的保护意识;缺少科学的交流技能和协调一致的教育立场;孩子缺位,没有参与微信交流的机会。为有效提升家校合作质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在微信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发挥好自身的角色担当: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及职业道德和学生观的教育,然后不断提升在家校微信交流方面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家校沟通;微信交流;职业道德;专业素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微信交流已经成为当前学校与家庭,特别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目前就我所在的朝阳区城市学校,班班都有主要用于家校交流的班级微信群。微信交流具有容量大,交互性好,真实性强以及快捷、超时空的特征,对于强化家校交流的确是难以替代的重要技术支撑。

(一)用微信进行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风险与冲突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作了一些典型微信案例调查后发现,家校微信交流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家校合作的质量,甚至会在教师、家长和学生间造成新的冲突。

1.为教师转嫁教育教学任务和责任提供技术可能

微信的重要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单人、多人参与,这为家校沟通提供前所未有的良好技术支撑。但微信在给家校沟通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学校和教师将部分教育教学任务转嫁给家长提供了方便,而且这种教学任务的转嫁几乎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经常被教师转嫁出去的教育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批改作业。不少教师把家长当成自己的教学助手,把本应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批改和指导工作转嫁给家长。这类微信在班级微信群中经常能见到: “请各位家长检查孩子读语文书第三课,读熟练后家长签字。”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受教育水平较低或工作繁忙的家长难以胜任作业批改工作。这样做不仅大大地增加了家长们的教育工作量,而且有可能人为地拉大来自不同家庭学生间的学习成绩差异。

另一類是处置孩子在学校中发生的问题。当学生在学校发生纪律方面的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与家长沟通,这是因为这类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中的表现通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有利于双方协调一致,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观念和不当行为。但教师甩包袱,把教育难点问题转交给家长处置。例如: “今天,小张又与同学打架了,该做的我们都做了,他不改我们学校也没办法,希望家长认真管管。”家长与教师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教师受过系统的教育专业训练,他们比家长更具备解决教育难题的意识和专业技能。轻易将主要应由自己解决的教育难题转嫁给家长,是教师缺少角色担当的表现,也是教师专业责任和专业技能不足的体现。

2.沟通显现出教师与家长间不平等的关系

首先,从微信交流的内容看,很难看到家校双方交流家庭教育以及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的信息。但这样的微信在班级微信群里比比皆是: “各位家长好,进入期末复习,每天学习任务较多!请您对照清单检查孩子没有完成的作业!”这说明,现在的家庭教育正逐渐演变成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不少家长忽视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家庭教育任务;而老师们也没有意识到,除了让家长们支持班级的教育工作外,自身也有必要关注和支持家长们的家庭教育工作。

其次,从双方在交流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态度看,教师通常展现的是主人的气势,而家长看上去更像仆人,处于被动应答的位置。批评指责、强势命令,甚至柔性恐吓的语句在教师发给家长的微信中并不少见: “小明妈妈,您的孩子总不做作业,屡教不改,这让老师无能为力!” “上图是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名单,请家长查看!

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和家长。比如,同是生病的学生,发给学习优秀学生家长的微信是: “小欣妈妈,您好,孩子课间吃了药,但是脸色还是比较差,建议您带孩子再到医院看看”;而发给学习较差学生家长的微信是:“小浩妈妈,孩子在学校咳嗽得很厉害,建议您把他领回去休息! 免得传染其他同学!”

实际上,平等有效的沟通过程既包含双方对各自角色的正确认定,也包括双方对各自应承担的教育任务的认同。要想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平等”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教师就应作出表率,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

3.联系面广、真实性强,但有泄露家庭隐私的风险

“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生活秘密是其重要内容,包括个人的生理信息、身体隐私、健康隐私、财产隐私、谈话隐私、个人电话号码等,也包括个人家庭中有关夫妻生活、亲属关系、婚姻状况( 如离婚史等) 、个人情感生活消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但不少教师对隐私的边界并不知晓,在公开的微信群中有意无意地公开了学生和家长的个人隐私。比如,“小兴爸爸,最近孩子学习成绩下滑得挺快,既然家里经济实力很强,还是给孩子请一个水平高的补课老师”“知道你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但孩子的作业还是应该仔细督促检查的”。

保护公民的隐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人的自由权和尊重权。要想培养具有现代精神和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就应从现在做起,严格保护学生及其家庭的隐私,从而为学生们树立起令他们信服的行为榜样。

4.教师缺少微信交流的心理准备和基本技能

在沟通语言的选择方面,不少教师习惯于使用携带不满情绪的否定性微信语言。例如,“小晨妈妈,小晨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不按要求完成,所以成绩总在后面!”即使教师的本意是好的,如果经常使用这种否定性的语言,也会引起学生和家长对教师产生不满甚至对立情绪,发生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家校之间进行友好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

有了微信这样便捷的平台,不少教师都急于将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表现快速告诉家长,这就丧失了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过的机会。一旦班级微信群在学生眼中变成教师向家长告状的信息窗口,往往一点小事也容易激起他们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要相信人都有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能力,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体悟和理解,比把不良信息快速告诉他们的家长更有利于他们反思并自我矫正不良的行为。

5.学生在微信交流中缺位问题突出

我们发现,大多数班级微信群都仅限于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在这里看不到学生在里边的言语及想法,更看不到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就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学生没有陈述机会时,事实有可能被扭曲,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处置决定对孩子们的伤害是巨大的。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小学生正处于追求简单公平的道德发展阶段,他们对于公平有很高的敏感反映和预期。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能依据真实情况作出奖励或惩罚的决定,通常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这段教师和家长的微信对话就反映出上述的问题。班主任: “您好,小佳的英语拼写作业没有交,统计人数时,她又不说,请您知晓!”家长: “老师您好,我看见她写作业了,但为什么没交,我不知道。”过了一天,班主任: “小佳妈妈好!在其他孩子的作业本里发现了您孩子的作业。”家长: “好的,她没撒谎就好!”还好,这两位教育者并没有慌里慌张地对孩子的所谓“撒谎”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否则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可想而知。

第二,教师或家长认定学生会喜欢的事情学生不一定真的喜欢;家长和教师认为很严重的事件,孩子们可能认为他们之间只是开个玩笑。很显然,微信群中没有孩子们的参与,家长和教师很容易干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比如,孩子们之间开玩笑的事情,如果被家长和教师认定为校园欺凌,其处置方式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这对当事双方孩子的心理都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響。

(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有效发挥教师在家校微信交流中的角色担当

随着微信的普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家校冲突的机会自然变得频繁。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意识和符合当代教育改革要求的学生观,是从根本上解决家校微信沟通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1.帮助教师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处理自身与学生、同事和家长等关系的基本准则,因而也是判断家校微信交流中教师行为是否得当的基本标准。我国于2008 年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定: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尊重家长”就是要平等对待家长,这就是每一个合格教师都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用平等的种态度和行为对待家长,也就意味着允许家长用同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教师。因此,也就实现了家校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

2.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

家长与教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同样也有各自的责任。教师的主要教育责任是: 促进学生在适度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优势潜能和个性化的兴趣爱好的长足发展。家庭的主要教育责任是保证学生的营养、健康与安全,有效地实施家庭道德、责任和劳动教育等。

在微信沟通中,一方面,教师要有强烈责任意识,不把本属于自己的教育任务和责任随意转嫁给家长;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也要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协助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学校与家庭只有平等相待,既主动发挥好各自优势,又密切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人对外来信息和要求有较强的筛选与重新建构能力。如果孩子没有真心认同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他们不接受教师或家长的要求,即使家长和教师间达成了共识,教育资源配置得很充分,教育过程看上去安排得很合理,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家校微信沟通平台中,应给予孩子充分的阐述事实、表达愿望、提出自己建议的机会和条件,并尽可能尊重其中的合理要求。当孩子的要求和建议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时,教师、家长和孩子就容易在愉快与和谐的气氛中,携手实现共同认同的教育目标。这样做不仅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帮助孩子们在与教师、家长的平等交流中逐步树立起平等、公正、民主等优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和家长不断有目的地增加孩子自主决定、自我组织、自我完成的空间和时间,对学生的成长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家校微信沟通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利用高科技手段严密控制学生的过程,教育走向失败就不可避免。

(三)提升教师在家校微信交流方面的专业素养,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

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微信已经成为家校沟通交流重要手段的条件下,正确选择微信交流语言和空间以及把握好恰当的沟通时机,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信沟通讲技巧。

1.重要消息用【 】标出

有时候和别人聊得很畅快,事情也说清楚了。但如果是不紧急的事情往往会放到一边,等要处理的时候才回去翻看记录。一条条翻看难免低效率,把重要内容加上【 】就会醒目很多,比如时间、地点等。如:各位家长,大家好!明天就要进行学生们期待已久的运动会了,提示几点注意:1.明早学生在家吃好早餐,【7:50之前】一定要到校。2.请同学们穿好【夏季运动服】。3.中午学校有午饭,放学时间是【12:30放学】,请您准时接孩子。谢谢!

2.使用心情符号

有时候加一些简单的表情,能恰到好处的表达心情。比如这样的符号,一目了然,“开心、棒、加油” 当然,复杂的心情符号,有时候也会让人费解,运用的话,还要让家长去猜: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是生气啦?比如这样的符号,意思不明确, 尽量不去使用。

上述沟通技法教师要格外重视。如:要注意使用尊称和敬语,即使孩子出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教师与家长交流时也要使用商量、询问等较委婉的语气;交流中在称呼上多用“我们”会让人觉得亲近,少用“你”也是避免疏远,如果有尊称也可以加上。比如: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祝贺咱们班学生今天取得好的成绩 另外提示一下,节日过后5月4日孩子们将迎来期中练习,节日美好,但孩子们也不要忘记脑力劳动哦 您辛苦啦!祝您节日快乐

4. 多用表达积极意义的祈使句

多使用表达积极意义的祈使句,切忌简单地对家长进行命令、质问、评甚至是发泄情绪。祈使句主要依靠语气来表达,有时也借助语气词。祈使句的语气词有:吧、啊(呀、哇、哪)例如:今天谁值周!(质问的语气)今天谁值周啊!(祈使句,商量询问的語气)又如:找个凳子坐下! (命令的语气,不易让人接受)找个凳子坐下吧! (祈使句,语气中感受到的是关怀)

5. 交流时间巧选择

选择家长心理相对轻松的时段或者信息不容易被忽略的时段比较好,如中午休息时间、临近放学前。在这些时段中,家长容易接纳信息并有时间与教师进行较为充分的交流。再有,班主任和各课教师不可各自为战,如果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集中一个时段向家长布置任务,使家长应接不暇。

当然,微信也不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唯一途径,对问题不同的学生、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微信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交流效果,一般不及打电话或见面交流,例如当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教师与家长进行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交流与充分的对话时,微信的功能捉襟见肘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微信”走进教育教学,贴近生活,提高效率,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被广大师生和家长所共识。恰当使用微信平台,让家校沟通更顺畅,更快捷,让家校共育更有效、更有价值、更富有生机,它必将在家校之间架起一座紧家校密联系的彩虹桥梁。

参考文献

[1]赵清源 家长和老师对怼:到底是谁错了 《新京报》[J] 2017年7月17日

[2]王利明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A] 法学家 2012( 1) : 108- 120.

[3]王丽佳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规范历史演进探析: 兼谈师德规范建设[A]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0.

[4]王伟红《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J].吉林教育,2010(3)

[5]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A]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专业素养职业道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