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性输血方案对预后的改善

2018-05-10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1期
关键词:限制性消化性死亡率

宋 佩 姜 源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患者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贫血。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失血性循环衰竭,对此,临床上主要抢救方式为输血治疗[-3]。但输血方案的选择却存在许多争议[4-6]。许多研究表明,限制性输血方式与积极性输血方式相比,不仅能节约大量血资源,同时限制性输血方式安全性也较高[7]。为分析其疗效,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我们对肝胆外科和消化内科就诊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渭南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和消化内科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的240名成年患者。按患者输血前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限制性输血组)120人(输血前HGB<70 g/L),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42~58岁,平均(45.5±11.2)岁;消化性溃疡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38例,糜烂出血性胃炎8例,胃癌6例。对照组积极性输血组120人(70≤输血前HGB<90 g/L),其中,男65例,女 55例;年龄 43~59岁,平均(46.5±11.4)岁;消化性溃疡7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29例,糜烂出血性胃炎12例,胃癌7例。两组性别、年龄、出血病因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8]

①胃镜检查,患者证实为上消化道出血;②首次发病;③年龄在40~60岁之间;④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2.排除标准

①消化道出血不需输血者;②非首次发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④资料不完善的。

三、方法

1.观察组(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方法

血红蛋白<70 g/L时输血,输血后血红蛋白浓度应达到70~90 g/L。

2.对照组(积极性输血组)输血方法

血红蛋白<90 g/L时输血,输血后血红蛋白浓度应达到90~110 g/L。

两组首次输血为红细胞悬液1~2单位,1单位容量为去白细胞悬液200 mL,定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若血红蛋白量未达标,再次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标为止。若发生再出血(黑便、呕血、血容量不稳定),应对患者进行补救治疗。

四、观察指标

①再出血情况:观察患者止血成功后是否再出现呕血、新鲜黑便、血容量情况;②死亡情况;③输血后严重不良事件:输血反应、发热、细菌感染、肺水肿等。

五、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为5.83%,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的患者的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 < 0.05),见表 1。

二、两组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总的再出血率为1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消化性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再出血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肺水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死亡率比较 [%(n/N)]

表2 两组再出血率比较 [%(n/N)]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n(%)]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和肝胆外科常见急症,尽早有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是急救的关键。目前临床治疗包括气囊压迫止血、急诊手术、内镜止血等[9-11]。很多病人受家庭经济状况、医院条件等采用常规的内科药物进行止血,但当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改变体位后晕厥等失血过多的表现时需要采用输血治疗,一般采用输注红细胞悬液[12-14]。所以临床急救中,对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患者,输血治疗可及时挽救生命,输血治疗的主要指标有出血病因、出血量、出血位置,选择正确的输血方式不仅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同时还能降低死亡率、减少输血后的不良事件和再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近年来,输血在上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的研究不断增加,人们对输血方式的方式也有所改变。限制性输血作为一种新兴的输血方式,与传统的输血策略不同,采用在较低的血红蛋白(HGB<70 g/L)开始输血,补充的上限也有所不同(90 g/L),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血液资源。更有研究表明,采用限制性输血不仅在疗效上与积极性输血相同,同时可以改善输血的预后情况[15]。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与积极输血方式相比,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方式预后明显要好,主要体现在限制性输血组再出血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能提高生存率,虽然并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患者输血4周以后,组间再出血发生率比较显示:限制性输血组显著低于积极输血组,说明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可以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减少二次治疗,原因可能在于限制性输血可以对出血或抢救治疗有更好的控制。死亡率比较显示,4周之后,观察组输血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说明限制性输血和积极输血方式在降低患者死亡率方面差别不大。同时研究还表明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异,其中不良事件包括输血反应、肺部并发症、肺水肿、细菌感染、过敏等,说明限制性输血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也要明显优于积极输血组,究其原因可能与限制性输血输入血量较少输血时间短,有效减少了外来血液对自身系统带来的影响。

因此,与积极输血方式相比,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限制性输血不仅节约院内血液资源,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改善疾病输血的预后情况,适用于临床推广。

[1]刘小伟,韩淑辉,吴金海.限制性输血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1):145-147.

[2]刘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初探[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1):185.

[3]陈妤,田虹,黄晓丽,等.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2):278-283.

[4]Andrade C,Sharma E.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Risk of Abnormal Bleeding[J].Psychiatr Clin North Am,2016,39(3):413-426.

[5]魏雅丽.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22(S1):194-195.

[6]毕光荣,张勇,陈旭昇,等.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3):239-243.

[7]张静,张佳莹,丁士刚,等.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4):582-587.

[8]林美珍,黄靖雯,黄艳艳.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S1):145-146.

[9]Stevanovi D,Stojanovi D,Jasarovi D,et al.Laparoscopic gastric wedge resection as the method of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stromal tumors--A case report[J].Srp Arh Celok Lek,2016,144(3-4):211-214.

[10]贺慧为,陈志,卢院华,等.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策略在贫血的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比较[J].江西医药,2014,49(12):1383-1385.

[11]汪鸿志.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学,2015,37(53)2-3.

[12]Krzesiek E,Iwańczak B,Zaleska-Dorobisz U,et al.Intramural duodenal hematoma and acute pancreatitis as a complication of diagnostic biopsy of a duodenal 6-year-old boy[J].Dev Period Med,2016,20(2):134-138.

[13]漆先琴,李济宇,校宏兵,等.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914-916.

[14]侯建民,张龙.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44-145.

[15]余小杰,吴云,肖丽娜,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064-2066.

猜你喜欢

限制性消化性死亡率
因“限制性条件”而舍去的根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探析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