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静脉炎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8-05-10

天津护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导管

赵 蓓 田 丽

(1.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070;2.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它具有输入药物起效迅速,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等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年全球共实施160亿次注射,其中50亿次注射给药发生在中国。在我国80%的住院患者接受不同方式的输液治疗,85%护士将近3/4的工作时间都用于静脉输液操作[1]。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注给药方式高达70%[2]。为了规范临床用药,避免由于静脉输液造成的不良后果。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由于标准中未提及对静脉输液护理的具体操作指导,各地在护理操作上各有不同。再加上国内的静脉输液治疗数量多、护理团队队伍庞大,这对统一标准化的护理操作,降低并发症发生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及其合作者对某医院外科病房、内科病房、心脏科病房、化疗科病房分别实施集束化护理,研究实施集束化护理对静脉炎的预防与控制的效果,进一步促进《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在临床的落实,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选取2015年1月至6月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89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3例,女226例;平均年龄(63.27±16.24)岁。为了避免伦理冲突,采取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50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4例,女246例;平均年龄(63.05±15.63)岁。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0岁及以上;②每日输入液体量<1500mL,滴速设定60滴/分左右;③穿刺部位选择上肢静脉,排除下肢和头部静脉;④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进行穿刺,并对其统一进行集束化护理培训。排除标准:①原有静脉损伤史或反复穿刺已造成静脉损伤的患者;②伴有血液相关疾病或严重骨髓抑制的患者(研究表明易出血和发生静脉炎);③精神病患者;④拒绝合作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输液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静脉炎判定标准 应用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2011年静脉炎分级标准[3]判断静脉炎分级情况。具体标准如下:0级无临床症状和体征;Ⅰ级输液部位局部皮肤有红斑、水肿,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疼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输液部位局部皮肤有红斑、水肿,患者感觉疼痛,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输液部位局部皮肤有红肿,患者有疼痛感,静脉可触及条索状改变,无硬结;Ⅳ级患者输液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或水肿;患者疼痛感明显;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长度大于2.5 cm,穿刺部位可伴有脓液流出。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法,由责任护士进行静脉炎相关知识宣教并为患者实施静脉穿刺。输液期间每日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情况,一旦发现静脉炎及时给予处理。

1.2.3 观察组 成立静脉炎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等担任小组成员。护士长对干预小组每周培训1次。培训内容包括静脉炎的诊断标准、引起静脉炎发生的影响因素、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各种静脉给药方式的操作要点、留置针封管方法等。干预小组根据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分析结果,结合2014年我国《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标准》制定出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具体内容。

1.2.3.1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以及有疤痕、炎症等处的静脉;成年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进行穿刺。选择合适的置管方法。对于静脉条件差、病情严重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使用PICC深静脉穿刺方法,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如因其他原因不能使用PICC深静脉穿刺的患者可选用型号较小的留置针穿刺,以减少因活动而导致的血管刺破药液外渗引发静脉炎。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 h[4]更换1次。如导管留置期间,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责任护士评估是否需要重新穿刺,并及时应用水胶体敷料覆盖于穿刺点周围,覆盖面积为10 cm×10 cm,也可应用喜疗妥软膏涂抹穿刺点周围并做好交接班。

1.2.3.2 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详细了解药物性质按照说明书要求严格配置给药浓度。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应有计划地更换穿刺部位,保护血管;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等刺激性药物时责任护士可根据药液特点选择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注[5]。药物输入前后应静脉滴注10~15 mL生理盐水以确保导管在血管内[6],避免因导管脱出,药物外渗引发静脉炎。根据药物性质适当减低输液速度,调节滴速40~60滴/分,以降低由于药物浓度过高造成血管炎性反应引发静脉炎[7]。

1.2.3.3 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 mL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进行脉冲式冲管方法冲管。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式封管。封管时确保封管液充满导管内并保持正压,防止血液回流造成导管堵塞。未使用的留置针应每隔6~8 h封管1次以预防回血堵管。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等情况应立即更换。

1.2.3.4 责任护士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指导其观察留置期间穿刺部位,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输液工具和静脉炎的认知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或百分比描述患者基本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静脉炎预防的应用效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集束化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是将有利于患者的护理元素收集起来编制一套护理方案,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于临床护理中[8]。它源于循证医学包含多个措施,且每个干预措施都是得到临床证实,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结局,并且将这些干预措施合并起来一起实施比单独实施效果更好[9]。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n(%)]

〔1〕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17.

〔2〕杨蓉,冯灵,陈德智,等.大型医院建立科级静脉输液管理执行小组的研究[J].华西医学,2015,30(2):355-357.

〔3〕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 ice[J].J Infus Nurs,2006,29(1 suppl):S1-2.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3.

〔5〕Nekuzad N,Ashke T,Mojab F,et al.Effect of external use of sesame oil in the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hlebitis[J].Iran J Pharm Res,2012,11(4):1065-1071.

〔6〕粟荣.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14,22(4):371-372.

〔7〕Göransson KE,Johansson E.Prehospitalperipheralvenous catheters: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 complications[J].Journal of Vascular Access,2012,13(1):16-21.

〔8〕陆蕾,吴蕾,刘琼.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0(22):5548-5550.

〔9〕宋艳,王维琦.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44-155.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导管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化疗相关性皮肤损害及静脉炎的疗效观察